邓晓凡
【编者按】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长的阶段。儿童少年通过青春期的生长突增及性发育过渡到成人。他们是否能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成人,这不仅关系着他们自己及其子女的健康,也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大事情。在这个身心转折的关键期,学生会遇到很多成长中的困惑,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关注,既看到问题又看到学生的需求,科学教育引导,让学生平稳度过转折期。
【模拟情景】最近,学生小强课上总是打瞌睡,班主任王老师提醒家长关注孩子晚上的休息情况。几天后,小强爸爸向王老师反馈了具体情况。原来,小强经常深夜用手机聊天,他偷偷查看孩子的聊天记录后发现,孩子经常跟一个陌生网友聊天,而且从聊天内容看,孩子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早恋”倾向。小强爸爸希望王老师能帮忙做一做孩子的工作。
【情景分析】
【关键词】青春期;情感教育;亲子沟通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1-0045-02
青春期是一个人从孩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是一个充满变化的重要阶段,也是身心发展、认知能力和情感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这些复杂的变化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美国心理学教授劳伦斯·斯坦伯格认为,我们的固有认知和道听途说夸大了对青春期的恐惧感。我们要正确认识青春期是什么,青少年容易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当我们逐一了解,把问题归类之后,就更容易找到解决方案。
模拟情景中小强的表现反映了青春期中学生的一些典型心理行为问题。一是沉迷虚拟的网络世界。一些青少年学生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逃避现实中的问题和挑战,在虛拟的网络世界中进行理想化的情感体验。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个性和自我认同形成的阶段,他们渴望与其他人建立情感联系,获得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缺乏有效的亲子沟通。小强爸爸通过偷看聊天记录这种方式发现孩子的问题,说明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关注不够,亲子沟通不通畅甚至受阻。基于以上问题,班主任可以尝试以下应对策略。
一、用平和的心态去了解
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期,一位善于观察和研究学生的班主任,往往会了解学生这个阶段的所思所想以及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烦恼和困惑,有一定的预警性,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对青春期的学生而言,网络沉迷、异性交往过密、亲子关系紧张、学业压力过大、叛逆等是常见问题。班主任日常要多关注、多研究学生,用平和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稳定学生的情绪,赢得学生的信任,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需求,以便进行后续的教育指导。
二、用理智的情感去分析
在了解清楚事情始末后,班主任要结合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冷静理智地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是错综复杂的,班主任要迅速将相关问题梳理出来,抓住主要矛盾,优先解决当下重要且紧迫的事情。模拟情景中最重要且紧迫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小强从虚拟世界中走出来,再解决他的“早恋”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亲子沟通方式指导。
三、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
1.青春期情感问题宜疏不宜堵
班主任应正确看待青春期情感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把握适度交往的原则。班主任可以采用“自我暴露”等谈话方式引导小强放下对成人的心理戒备,用“她有哪些让你喜欢的优点?”“你觉得她能给你带来什么?”之类的问题,发现学生真实的情感需求。如果有必要,班主任可以寻求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帮助,为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需求,发现情感困扰。
2.网络沉迷问题宜缓不宜急
网络成瘾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处理这个问题不宜操之过急,不能强制要求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立即和网络“一刀两断”,可以采用相对温和的方式帮助他们“脱瘾”。比如系统脱敏法,逐步减少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兴趣转移法,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体育、艺术和志愿者活动,引导他们在现实世界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榜样引领法,邀请优秀的学长分享成长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积极面对现实。
3.亲子沟通问题宜柔不宜刚
青春期学生大脑中负责理性思考的前额叶皮层尚未完全发育,但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所以叛逆成了他们的“保护色”。如果父母没有察觉孩子青春期的变化,缺乏关注或者沟通方式不当,必定会激发亲子矛盾。因此,班主任要提醒家长,亲子沟通宜柔不宜刚,日常沟通中做到平等与理解、尊重与欣赏,避免唠叨和说教。班主任要引导家长静观其变,等待合适的契机再和孩子沟通。在网络沉迷的问题上,班主任可指导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家庭公约、开展家庭日活动等,帮助孩子回归现实,增进亲子感情,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青春期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班主任要联合家长,用平和的心态去了解,用理智的情感去分析,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帮助学生平稳地度过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