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炳松 赵琰
【摘 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是重构教育生态的战略选择和重要任务。南京江北新区探索形成了“政府统筹推进、学校主导引领、家庭履职筑基、社会广泛支持”的区域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工作路径。
【关键词】校家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指导;亲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1-0011-03
一、统筹推进:构建区域系统推进机制
1.规划引领
南京江北新区(以下简称“新区”)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将“到2025年,率先在国内基本建成政策、队伍、内容、资源、模式系统集成的创新型校家社协同育人示范区”纳入新区教育“十四五”规划重点目标;研制《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校家社协同育人示范区行动方案》,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4个角度做好校家社协同育人顶层设计,注重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实施的整体性、高效性,实现“1+1+1>3”的良性倍增效应。
2.统筹管理
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设立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相关重要工作的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新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年度实施方案,牵头推进新区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机制优化、平台建设、师资配置、课程开发、活动组织等具体工作。
3.配置师资
新区重点打造“专家引领”“专业指导”“协同服务”3支队伍,即聘任20余名“巡回指导专家”,专业引领新区协同育人工作;培养500余名具有家庭教育指导师资质的“种子教师”,指导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工作;教育、妇联、街道等相关部门,联合遴选若干专业社会工作者、教育志愿者和社会公益人士参加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员培训,协助社区做好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工作。
4.数字赋能
新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创设“江北育未来”数字化平台,让家庭教育知识、协同育人资源“走上云端”,为新区13万学生家庭、188所中小学幼儿园提供公益、便捷、丰富、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目前,“江北育未来”平台已开设成长锦囊、直播课堂、一书一课、快乐E家、百问百答等7大板块,打造了一个线上线下联动、校家社互通、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新载体。
二、学校主导: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质效
1.机制优化
新区指导学校完善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组织构架。一是推进落实校务委员会对学校日常教育工作、事务的决策与管理,提高学校治理的科学化水平。二是推进落实“学校—年级—班级”的三级家长委员会体系建设,推进家校合作,沟通、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三是在新区家长学校总校的指导下推进各家长学校规范化运行,定期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咨询和辅导。
2.课程配置
新区通过公共课程资源供给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两种途径,初步构建了资源充沛、学段覆蓋的协同育人课程体系。一是构建“K15”公共化共育课程。新区重点开发、购置具有新区特色、涵盖不同层次的家庭教育课程资源,初步构建新区基础教育学校中小幼学段纵向衔接、课内课外横向贯通、线上线下优势互补、校家社“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课程体系。二是鼓励学校科学选用家长学校教材,编订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汇编家庭教育优秀课例等,构建校本化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并利用云平台、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等渠道,形成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学习模式,常态化推进家庭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目前,新区已储备覆盖中小学幼儿园线上课程资源2000课时,文本资源4000多篇,线下校本课程资源500多课时。
3.活动育人
新区要求各校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活动,充实协同育人的活动内容,提高协同育人的质效,增强协同育人的合力。活动主要包括:充分借助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等组织力量,通过教师家访、校长接待日、家长开放日等渠道,利用中华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重要纪念日等关键节点,组织开展家校直通车、家长沙龙、亲子游戏等丰富多样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活动,创设一节(即亲子节)、一会(即“家育户晓”主题沙龙)、一访(即千名教师访万家)、一日(即亲子共读日)、一周(即家庭教育宣传周)、一月(即亲子社会实践主题月)等品牌活动。
三、家庭筑基:提升家长亲职教育能力
1.责任引导
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协同其他部门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重要法律的宣传力度,支持和引导家长树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敦促家长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促使家长用正确思想、科学方法和良好言行帮助未成年人养成良好品行和习惯。
2.亲职教育
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支持各校搭建线上、线下平台,统筹学校、社会资源,提供自选、必修课程,拓展自学、互学渠道,丰富学习、活动形式,支持和引导家长提升教育理念、陪伴方法、沟通技术和亲子关系等亲职教育能力;指导家长遵循立足儿童视角、尊重儿童需求、真情实意投入、父母共同参与、保障充裕时间等基本原则,积极开展亲子畅聊、亲子家务、亲子运动、亲子共读、互动游戏、家庭会议、家庭旅游等亲子陪伴活动,丰富陪伴的内容和形式,提升亲子陪伴效率,提高育儿的科学性,进而促进亲子沟通,拉近亲子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3.积分激励
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开发App“家长学习积分银行”。“家长学习积分银行”是面向全区在校学生家长,以家庭教育学分认定、累积和转换为主要功能的学习成果认证管理中心和学习成果转换服务平台,具有认证、积分、查询、证明、兑换等功能。“家长学习积分银行”日常记录积分、每月公布排名、定期兑换奖励,积分可兑换学习资料、培训资源、书籍文具、生活用品、亲子畅玩卡、文体演出入场券等。各校用好家长学习银行积分制度,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家长参加家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家长养成常态化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习惯,营造广大家长“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四、社会支持:营造协同育人友好生态
1.统整资源
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积极统筹各方有利于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活动资源、课程资源、人力资源、场地资源,并制定清单,建立协同育人相关教育资源及活动定期发布机制,鼓励并支持新区学校、家长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开展亲子体验、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社会实践等协同育人活动。
2.家教指导
新区建立“1+7+N”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即区域层面设立了区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1个,设立街道家庭教育指导中心7个,设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60个,分别负责新区、街道(社区)、学校层面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特别是做好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总体规划、机制创新、过程监督、评价考核等重点事项。
3.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新区发挥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的机制优势,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妇联、公安、街道(社区)相关部门及社会各方力量,指导学校在强化家庭监护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为困境家庭或其他特殊家庭提供必要的监护指导、监护支持、监护随访等社会保护服务,完善监护风险及异常状况评估制度,加强监护干预,及时制止和纠正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各校充分利用“吹哨报到”的共管共建机制,关注处境不利儿童,建立动态档案,实施联合帮扶,多渠道给予重点关爱。
4.弘扬家风
新区充分发挥社区学院、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各社区居民学校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体系职能,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区社区学院围绕“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等主题,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推动学习型新区建设,营造“好家教好家风”。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创建多种教育载体,重点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传家规、立家训、扬家风”活动,引导家长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各社区居民学校通过开展生动形象的家教榜样、家训征集、家风展示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成风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