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滢
“医教结合”概念最早起源于特殊教育。在特教领域,医学和教育结合的模式已经成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医教结合逐渐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提到,及早发现学生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网上网下监测预警学生自伤或伤人等危险行为,畅通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及时转介、诊断、治疗。
随着医教结合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进一步深入,各地在具体工作中推动建立医教结合协同机制,开展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与心理中心的结对共建。“结合”似乎是简单的对接,而“协同”更体现在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内容上,以及医教双方互相支持、形成合力的人文力量方面。
目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以下简称“ADHD”)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难点问题,其最有效的干预方式是综合干预。具体而言,ADHD学生接受了医院的行为训练,达到较好的效果回到学校后,若教师不能理解和有力支持他们,医院的训练效果将难以维持和巩固。此时,医教协同应该是合力向家长宣传不讳疾忌医、及时诊治的同时,让教师理解并接纳这类学生,将训练技能迁移到真实的教育情境中,配合医院强化良好的行为,这比单纯的医院干预效果更好。
医教协同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一些普适性的方法。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观念,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升共同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信心。其次,学校整体形成工作团队和工作机制,提供各类支持和保障。如导师联动机制,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提供连贯性的支持和帮助;家校医联动机制,三方即时沟通学生的情况,针对心理健康问题康复后复学的学生,在家庭系统、教育场域中一以贯之地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形成稳定的表现,促进这部分学生的健康发展。最后,学校需要有切实落地的高质量项目作为抓手,如本土化的针对相应心理问题的综合干预项目。
医教双方只有积极协同,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有实质的项目内容支撑,有切实可行的推进机制保障,才能共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