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勇
【摘要】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教学评价三者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从整体着眼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才能保证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树立整体化、系统性的工作观念,发挥教学评价的“促学强教”功能,促进课程教学的不断优化.文章简单概述了“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应用价值,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论述了通过设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完善评价体系等方式推进“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贯彻落实的策略,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教—学—评”一致性,主张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融合三项教学工作,强化数学课程育人效果.现阶段,部分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仍然存在教学分离、教评分离、学评分离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教学发展.“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满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提倡将教学评价有机应用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倡教师教学要与学生学习有机融合.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明确“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的内涵,同时基于课程教学需求采取恰当策略应用该教学模式,以此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
一、“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展开的,通过融合使用评学、评教手段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从教学角度出发,该模式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场所、教学活动中,根据确切教学目标有序落实教学指导、评价管理工作,引发学生的有效学习;从练习角度出发,该模式指教师根据确切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问题组织学生回答,并在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落实教学评价,借助评价点拨学生,达到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应用能力的教学目的.在该模式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学评价三者是相互影响的,都以同一教学目标为锚点.展开来说,教学目标是该模式的实施核心,教师的教是实现目标的方式,学生的学是实现目标的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价值.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研究发现,小学生的学习行为易受他人的态度影响.以鼓励的态度对其做出肯定评价,可提高其学习效能感,使其主动参与知识探究,反之则不然.应用该教学模式时,教师通过及时给出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成就,认识自身不足,既可以增强其持续学习动力,又可以指导其发现自身不足并探寻优化方法,使其配合教师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坚持评学、评教融合.《新课标》提出“评价维度多元”的要求,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眼光、数学思维、表达能力的生成情况.从不同维度落实教学评价,可使学生认识自身数感、量感、抽象意识等素养生成不足,继而帮助其寻求弥补不足的策略.久而久之,教师应用教学评价指导学生专业发展,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自然持续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策略
(一)设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评工作方向一致
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教學模式的核心,对教学融合、教评融合、学评融合起到导向作用.科学设置教学目标,才能够保证教学评价持续不断地镶嵌在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过程当中.设置目标时,教师首先要研究课程教学内容,分析其中蕴藏的理论知识与思想方法,明确课程主要教学任务;其次要分析学生学习起点,对其知识储备、能力发展情况进行摸底,并根据其发展潜能预设其完成学习任务后可能达到的状态;最后,对两项分析内容进行汇总,设置总体目标与“教”“学”“评”三项工作的具体目标,在备课阶段为“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指明方向.
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一)”一课教学为例.此课以轴对称现象与轴对称图形为教学重点.该课教学时,学生应学会辨别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等基础图形,掌握对比、测量、观察等学习方法.通过教学,学生有可能认识轴对称现象,明确对称轴的概念,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根据以上分析内容,教师可设计总体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轴对称现象,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同时,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要求,教师还可细化教学、学习、评价目标:让学生在裁剪、对折、辨认等教学活动中认识轴对称现象,形成几何直观素养;让学生在预习、学习、练习过程中明确轴对称概念,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让学生在评价的干预下集中注意力观察、对比图形教学内容,掌握几何知识.
(二)组织教学活动,发挥教学评融合育人价值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坚持评教与评学结合.此背景下,教师不应从单一的教学角度出发开展教学工作,而应从教学、学生学习、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出发分析融合教学工作方式,并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学习.为此,教师应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组织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落实新知教学,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切实发挥教学评融合育人价值.
1.评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观念、行为、态度对教学工作的实施效果起到极大程度的影响.实践表明,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教学评价可提高其学习效能感,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评学活动,通过评价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练习等阶段的表现帮助学生认识自身所取得的学习成就,从而树立自信心,使其在持续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积累经验.
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课教学为例.在学生解决导学任务阶段,教师可下发自主学习评价量规表,要求学生对照表格内容对预习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使其在评学的过程中明确正确的自学行为是什么,并以此为模范调整自身学习行为.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评价学生用计数器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算理的过程,应用竖式计算解决1000以内进位、不进位加法问题的学习行为,指出其审题不认真、计算马虎、忘记进位(退位)等学习问题,使其聚焦问题探索优化方法.在课后练习阶段,教师可评价学生解决两个算式比较大小,两三位数连续相加、连续相减、加减混合运算等题目时的行为表现,客观评判其运算思维、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的发展情况,帮助学生认清自身数学发展潜能,促进学生进阶提高.
2.教评活动,帮助学生综合提升
在“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学生的学、教学评价相互依存的.教师在讲授数学公式、算理、思想方法的过程中应积极落实教学评价,借助评价与学生达成有效互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此,教师可以组织教评活动,将评价灵活嵌入情境、问题、练习、总结等不同教学环节当中,由此获得教学反馈,确定学生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等数学能力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不足调整教学方案,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提高.
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一课教学为例.在导入阶段,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谁能够计算52+78,125+208的结果?你的计算方式是怎样的?”在学生运用过往所学的竖式计算知识解决问题时,教师对其计算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并在评价后提出引导问题:“不列豎式计算可以又快又好地计算出问题结果吗?”驱动学生探寻简便算法,在此过程中为其讲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等运算定律,使其掌握将52+78变为52+8+70,125+208变为125+5+203的简便运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评价其变式计算过程,肯定其关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等理论知识与算理算法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认识到运算定律的优越性.在教学收尾阶段,教师可以组织总结活动,要求学生运用图表支架梳理知识脉络.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书写运算公式的行为表现,指出其总结问题,并在黑板上示范正确的总结流程图.
(三)完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评”一致性工作效果
评价体系由表征评价对象的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构成.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可使教学评价内容更加系统、全面,进一步提高评教、评学效果.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教师有必要从教学标准设计、教学方法创新两方面出发研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方式方法,并总结实践教学经验,为教学改革优化做好准备.
1.完善评价标准,提供教学发展参考
教学评价标准指评价活动中应用于对象的价值尺度与界限,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参考.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繁杂,不同单元、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并不完全相同.重复套用相似的教学评价标准,容易降低教学评价的可靠性.教师应根据具体授课要求调整教学标准,方能确保其参考作用被充分发挥.对此,教师应明确不同课程的授课目标,以具体目标为依据设定知识、技能、素养教学评价内容,为评价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
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教学为例.该课内容由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和实际问题与方程几部分内容构成.教师可以先厘定课程教学目标,如: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等.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再细化教学评价标准,如:学生是否能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发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与作用;学生是否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回顾“运算定律”等课程内容,用a,b,c等字母表示运算公式;学生是否能用a,b,c等字母表示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是否能借助天平所示内容抽象出等式的基本关系;学生是否能基于等式的基本关系推理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学生是否能根据生活问题的解题需要列方程并求解未知数x等.
2.补充评价方法,提高教学评价功效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即完成教学后组织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评价.此类评价固然能评判学生知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运用等能力的发展情况,但无法对其课堂学习行为表现进行客观评价.为促进“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教师有必要补充教学评价方法,使学生在综合评价的指导下不断规范自身学习行为,提高思维水平.
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在保留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模式的基础上使用嵌入式评价方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发展情况作出跟踪评价,利用教学评价辅助教学工作,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提高.一方面,教师可应用并列累积式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如:学生端正坐姿并认真倾听“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的倒数”理论知识,表明其拥有良好学习行为习惯,教师可提出口头表扬;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并写出分数除法(连除、混合运算)运算顺序,说明其学习效率高,教师可作出加分(或其他奖励)行为.通过对其行为进行累加评价,使其在评价的指导下自觉保持良好学习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可应用思维进阶式评价方法,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如:学生能够认识到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说明其运算意识、符号意识良好,教师应对其作出肯定评价;学生能够根据整数、小数的运算规律归纳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简便算法,说明其推理、抽象思维发展良好,教师应对其作出肯定评价等.教师通过落实进阶评价渗透深度教学理念,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驱动学生基于已掌握知识、方法迁移新知,从而促进其思维进阶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强调评教、评学、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倡保持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此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可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原理的理解以及对数学方法的掌握.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综合考量数学课程教学需要与学生学习起点,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并围绕其规划教学流程,组织教学活动,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从多个层面优化教学模式.推进“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落实的过程是漫长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科研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才能为小学数学教学发展做好长足准备.
【参考文献】
[1]王晓霞.“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实践[J].新课程,2022(43):69-71.
[2]张晓兰.打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数学课堂[J].数学之友,2022,36(23):29-30.
[3]胡宜娴.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策略[J].青海教育,2022(11):47.
[4]林德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2(31):61-63.
[5]刘永鑫.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小学数学“品质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2022(3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