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背景下英语母语教师和非母语教师的对比研究

2024-01-27 22:33:39赵子楚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

摘  要:英语母语教师在语言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该群体在国内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中的现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以中国高校为背景,客观地评估了英语母语教师的现状和地位,围绕英语母语教师和非英语母语教师的差异展开研究,为优化母语教师及非母语教师的教学现状提供了针对性建议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应正确对待英语母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贡献和地位,逐步改善非英语母语教师的现状,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的预期效应。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母语教师;非母语教师;语言教学地位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4-0101-04

一、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将英语作为外语(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以下简称为EFL)的国家,在逐渐国际化的进程中越来越重视国内英语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在国内工作的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教师(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以下简称为NEST)的出现和受欢迎度。文章首先以中国的高校为背景,初步确定了NEST一词对大学生及高校教师的意义,并补充了世界英语的三圈模型[1](见图1),以帮助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其次,它批判性地评估了NEST的现状。NEST可以为中国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传递目标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尽管如此,当NEST的这种地位成为特权时,母语人士的意识形态可能会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师(Chinese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er——以下简称CUET)的职业身份产生不利影响[2]。NEST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非英语母语教师(Non-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以下簡称NNEST)的偏见也导致NEST的现状受到质疑。最后,文章阐述了在中国大学背景下,这一地位可以改变的两个方向,包括提高CUET的中国英语意识和通过改变NEST的标签来减少偏见。

研究所选对象集中在中国高校。基于Gamlam的研究表明,目前,快速的国际化进程有助于中国拥有蓬勃发展的英语教学市场,这种效应逐渐渗透到高等教育中[3]。为了让大学生尽可能地“接触”英语环境,中国的高校一直非常重视由“内圈”(“Inner Circle”)教师(见图1)组成的人才库的建设。中国高校招聘的NEST数量逐年增加。通常,他们教授不同种类的课程,如工作场所英语沟通、商务英语和沟通技巧、信息技术等。这类教师群体正在以独特的方式对中国高校英语教学产生影响。

二、NEST的定位解析

关于NEST,CUET和高校学生通常倾向于定义他们为出生在英国或美国等英语国家,拥有西方面孔,以英语为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以下简称L1)的人[4]。这种背景使NEST能够以准确、流利的英语进行授课。这种层次的理解可以通过一些学术理论加以证明和补充。关于NEST的属性,有研究认为,作为英语用户,NEST的经验更为丰富,他们有能力自发、流利、不带口音地产生话语[5]。此外,为了将这一术语“理论化”或“专业化”,Birkner引用了Kachru提出的世界英语三圈模型(见图1),指出NEST来自“内圈”[6]。根据Kachru的说法,英语世界可以分为三个圈,包括内圈(Inner Circle,规范提供)、外圈(Outer Circle,规范发展)和扩展圈(Expanding Circle,规范依赖)。内圈可能是NEST的发源地,因为英语对于处在内圈的国家来说被作为母语使用。在外圈国家,如新加坡和尼日利亚,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而中国和俄罗斯等EFL国家被认为属于扩张圈。

NEST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在大学生中越来越受欢迎,这产生了一种趋势——中国人趋向于将标准口语(英美英语)和语言角色模型与NEST联系起来[7]。然而,NEST目前并非完美无缺,这意味着他们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也产生了某些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客观地看待NEST在中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三、对NEST现状的客观性评价

(一)各种教学策略的提供者

本研究在采访广西一所高校的大一和大二学生对NEST的态度后发现,与大多数课堂上缺乏多样化活动的CUET相比,许多受访者认为NEST在课堂上应用了更广泛的教学策略。他们倾向于将教学环节与角色扮演、故事讲述、游戏和歌曲等多种活动相结合,因此所采用的方法更具有吸引力和广泛性。受访者表示,这些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学习英语或与英语相关的科目,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8]。这一发现与另一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表明,学生享受这种类型的学习过程,并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效果充满信心,因为NEST擅长利用课堂上的各种活动进行教学而非仅仅局限于内容相关的或课程特定的语言。除此之外,在NEST的课堂上,学生可能会获得更多的英语语言输入[9]

根据调查,NEST可以帮助学习者沉浸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机会练习良好的发音并且提高英语口语技能,这些教学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中国高等教育的英语教学中,相对来说,接受了NEST“熏陶”的大学生确实比中国传统英语教学风格下的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了语言技能,拥有更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和更高的英语水平。因此,NEST作为各种教学策略的提供者的角色应该保持不变。

(二)中国文化导出者与目标文化知识传递者

NEST是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者。事实上,一堂外语课的重点不应该仅仅集中在语言习得上。相反,支持学生理解语言来源的文化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关于伴随而来的问题,即谁能相对来说更有效地教授目标语言及在教学中涵盖其背后蕴含的文化知识,通过分析中国大学生的问卷和CUET的日记,相关研究发现,无论学生还是教师,他们大多数都认为NEST在英语教学中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导出者与目标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发现,NEST会以中国本土文化与英美文化的相关主题开始授课,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与别国文化传播的方式,并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当今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这样的授课风格也增加了使用外语或者目标语导出本土文化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意识到,英语教学不但要树立知彼的文化观(目的语文化),而且要培养知己的文化意识(母语文化)。还有人评论说,NEST交流和行为方式是文化的潜在反映。此外,通过观察课堂的研究可以证明NEST在教学过程中含蓄地传递目标文化信息的观点,这提高了学生掌握语言点的有效性,并呈现出良好的课堂表现。关于文化如何支持英语语言学习的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相呼应——当学生掌握了语言发生的文化背景时,他们就能真正地掌握语言。基于语言学和人类学家的认识,学习语言的社会文化价值可以通过特定语言的形式和使用反映出来。因此,作为目标文化知识的传递者,NEST应继续在这方面做出贡献。

四、优化NEST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一)母语者意识形态对CUET职业认同的影响

植根于CUET思想中的似乎正是英语母语人士的意识形态,它多被定义为一种既定的信念,从中产生了英语语言和教学方法的理想典范。此意识形态将CUET置于了弱势地位,并有可能对其职业身份产生不利影响。通过访谈、日记研究和课堂观察的结果分析,在母语者/非母语者(Native Speaker——以下简称NS/Non-native speaker——以下简称NNS)二分法中,所有CUET都将自己归类为NNEST,考虑到NS/NNS二分法仍然被认为是英语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师身份理论化方法,这并不奇怪。除此之外,经研究发现,大多数CUET倾向于优先考虑与中心国家相关的英语语言规范,而忽略了自身的语言功底和独特的英语教学技巧。

这种影响还可以渗透到中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语言呈现和表达中。NEST被认为是“语言拥有者、标准守护者和可接受教学规范的仲裁者”的特权地位。当被问及學生应该学习和教学的英语种类时,大多数参与调查的CUET会将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作为唯一的选择,反映出他们倾向于将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视为唯一教学模式的标准。基于对中国不同地区四所大学984名大学生及其教师的综合数据,研究指出,以英语母语人士为基础的规范和模式是中国高等教育英语课堂上最理想的。这种NS模式不利于这些CUET建立英语教师主力军的形象,他们也会逐渐认为自己在英语教学的许多方面都与NEST有着一定差距。

(二)对NNEST的偏见

为了在日常英语教学实践中内含的偏见层面上去解决母语者主义,人们应该抛开占主导地位的专业话语,以探索和理解来自“外圈”和“扩展圈”的学生和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现实和价值。目前的事实是,NEST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NNEST(包括CUET)存在的一些看法带来了许多不利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许多经验丰富且合格的英国本地英语教师可能倾向于认为他们的NNS同事在语言能力和课堂教学法上颇有欠缺。他们还坚持认为,特定类型的自我导向或以学习者为导向的教学技术在“内圈”国家内经常被构建和包装为更优质的英语教学模式。这样的观点将刻板印象发展至英语母语人士的思想中,逐渐地,NNST在人们印象中更趋向于采用较为保守、被动、沉默的教学风格。当这些描述在大多数英语教学专业文献、培训和谈话中不加区分地重复出现时,无论目标文化如何,这种意识形态和偏见的性质变得越来越明显。因此,这种描述代表了一种趋势,即NEST强化其“追求新颖”的自我身份,同时将NNEST泛化甚至弱化在“规规矩矩”的范畴之中。

除NEST外,其他利益相关者对CUET职业前景的偏见也值得一提。尽管CUET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具有很高的资格,但有些准大学生,雇主和管理人员往往会因为他们是NNEST的身份而对CUET产生些许偏见。根据调查,尽管受过专业培训并具备资格,但NS/NNS二分法和NS至上的观念在CUET的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许多人仍然认为NEST是英语水平的象征,并坚信NEST在教授标准英语方面的权威性。

NEST的控制地位被问题化为“母语谬误”的概念,这可能会进一步复杂化,甚至阻碍许多实际上是专业人士的NNEST的英语教学生涯。这种谬论会对教学进度产生负面影响:“母语谬误”的观念干扰了人们对处理某些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的注意力,并阻止了本地教学活动的蓬勃发展和多样化趋势走向,而这些活动本可以建立在当地的英语语言优势的基础上。

除此之外,以上提及的偏见可能会使NNEST缺乏专业成就感,并在英语教学专业中经历边缘化。许多NNEST长期无法在语言能力上取得进步,有可能还会产生职业倦怠。外部偏见可能会进一步削弱NNEST的语言表现能力,导致他们在语言教学中产生更强的无力感。以上这些现象大多数是由对NNEST的偏见导致,反映着NEST在国内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主要地位。

五、优化CUET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减轻对NNEST的偏见

通过改变NEST的标签,可以减轻对NNEST的偏见。另一个标签——“专家型语言使用者”的出现或许会见效,以描述有成就和成功的语言使用者。当涉及到语言的交际方面时,专家型的教育者应该将合格的语言使用者视为专家,而不仅仅将专家的名号颁发给英语母语使用者。从语言能力评估的层面上分析,在中国高校背景下,英语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技能拥有一定的“话语权”。首先,专业知识不是天生的或固定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当比较CUET与NEST的教学专业性时,这可能有助于减少对于CUET的偏见。其次,一位英语教师的专业性可以成为另一位教师的帮手,这意味着专业知识是相对的。因此,NEST和CUET并不是对立关系,相反,他们可以从密切合作中受益,教师可以相互支持,通过提供批判性建议来提高彼此的教学技能,共同分享、学习新观点,通过平等、双向的文化交流实现沟通的双赢。在合作期间,偏见将会逐渐减轻。最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标签有利于监测NEST的教学合格程度及水平。英语教师必须通过认证程序才能获得专业知识。这样,无论是英语母语教师还是非母语教师,都将接受公平和严格的评估。这种公平性可以进一步减少对NNES或者CUET的偏见。同样,抛开NS/NNS二分法,如果英语教师通过了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艰难的习得过程,并且能够洞察学习者的语言和文化需求,他们就有资格获得英语教师资格。

参考文献:

[1] 金繁繁. 英汉口译教学语料之口音选择[D].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2] Liu,S. The Influence of Native-Speakerism on Chinese Students and Non-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s in English Tutoring & Prep Institutions[J]. Overseas English Testing:Pedagogy and Research,2020,02(01):27-35.

[3] Gamlam R,Palmer A,Gamlam R,et al. How the ESL industry in China is changing[EB/OL]. https://www.gooverseas.com/blog/how-the-esl-industry-in-china-is-changing.

[4] 刘君栓. 中国英语教育利益相关者对英本主义的话语(英文)[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22,45(02):224-242+317.

[5] 陈德江.跨文化背景下在华外籍教师身份建构研究——以上海市C区“全职外教进课堂”项目为例[J]. 比较教育学报,2022, 341(05):150-161.

[6] Birkner,V. The challenges of teaching world Englishes in different contexts:Its interface with ideology and identity[J]. The Teacher magazine,2014(121):14-18.

[7] 李悦. 2019年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研究[D]. 广西民族大学.

[8] Gajaseni C,and Luo J Y. (2018). A study of students preferences towards native and non-native English teachers at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ina[J]. Language Education and Acquisition Research Network Journal,2018,11(02):134-147.

[9] 沈樂陶. 输入理论视域下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研究[D]. 苏州科技大学,2022.

(荐稿人:王丽明,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胡甜甜)

作者简介:赵子楚(1996—),女,硕士,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和英语口语。

猜你喜欢
高校英语教学
高校英语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应用分析
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 11:16:04
影视资料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青年时代(2016年31期)2017-01-20 01:21:51
高校英语教学开辟第二课堂的实践探讨
高校英语教学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如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中国梦”意识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2:53:15
高校英语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索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高校多媒体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口语课堂的实际应用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8期)2016-10-27 12:03:06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策略
大学教育(2016年5期)2016-06-20 00: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