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组织员履职能力提升路径初探

2024-01-27 23:02:35王一范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

摘  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明确要求,要确保学生党建工作力量配置,高校每个院(系)至少配备1-2名专职组织员。文章以某高职院校未从制度层面保障组织员履职能力建设,未从平台层面保障组织员履职能力建设,未从发展层面保障组织员履职能力建设为例,对高职院校组织员履职能力提升路径进行了初步研究,从制度、平台、发展层面上提出多措保障,多元共治,旨在确保组织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多维度提升组织员履职能力。

关键词:组织员;履职能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4-0165-04

一、高校组织员履职能力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领域蓬勃发展,同时也有更多的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文化思想呈现多元化。要想在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冲突的背景下,捍卫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就要树新风、扬正气,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建立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要求高校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并明确赋予这支队伍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高职院校组织员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专职负责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党务干部,是高职院校做好基层党组织发展、壮大的重要建设力量。组织员承担着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的岗位职责和历史使命,对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信仰中国共产党、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承担民族复兴重任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高职院校组织员应立足工作职责,履职尽责,与高职院校管理人员、教师、辅导员等发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育人合力,为推进高职院校大思政工作贡献力量。

(二)理论基础

立德树人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整体统筹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协同育人功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挖掘思想政治育人要素,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切实构建高校大思政格局。组织育人中,组织员是思想政治价值引领的骨干力量,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思想开放的实施者和多元文化的接受者,急需强有力的组织进行党团和校园文化建设,才能从思想上夯实他们的社会主义根基,使之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高职院校组织员履职能力现状

以某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為例,其二级学院在2021年底才配备一名专职组织员,组织员履职能力建设尚未从制度层面、平台层面、发展层面保障组织员履职能力建设,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组织员履职能力建设。

(一)未从制度层面保障组织员履职能力建设

未构建好组织员履职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未从学校层面制订履职能力建设长久长远的制度文件,以便指导组织员履职能力的提升。学校组织员履职能力建设尚未形成选拔、培养、培训、考核、职称评审等方面点面结合、全程全方位全领域监管的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履职能力建设缺乏指导性、针对性和长远性。

(二)未从平台层面保障组织员履职能力建设

未依托互联网,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平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组织员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覆盖面。当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要想组织育人工作做到实效,必须利用碎片化时间,渗透式融入组织育人知识。哪里有互联网,哪里就要有组织育人工作,这样才能将育人工作落实在组织员履职尽责的方方面面。

(三)未从发展层面保障组织员履职能力建设

组织员岗位职责尚未有清晰明了的职责范围划分,某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将专职组织员工作职责分成六大块: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做好党员教育工作;做好党员管理工作;完成党总支日常党务工作;做好党建相关工作;做好其他相关工作。组织员岗位职责只是提纲挈领地把组织员工作的提纲列举出来,并没有对提纲下面的点做好相应的阐述,其中做好党建相关工作和做好其他工作,指代不清晰,分工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组织员履职能力专业发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专职组织员往往还兼职从事一些行政性事务,琐碎的行政性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组织员履职能力建设。

尚未建立专门的职业发展路径。某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未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人事、纪检、各二级学院等部门多部门联动,把好组织员“入口关”“培养关”“出口关”。“入口关”没从专业上对组织员招聘有一个明确的专业限制,这样就没法保证组织员队伍的专业背景和理论基础。“培养关”未有专家型组织员对新手组织员进行深入的专业和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新员工培训大多是一些校史校规、师德师风、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未针对组织员进行专门的职业能力培训。组织员“出口关”尚未形成科学合理、能上能下的组织员履职能力考核机制,工作量统计尚未做到科学的定性定量相结合、未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考核,未结合党建工作业绩和组织育人实效对组织员履职能力进行单独考核,考核往往浮于表面。此外,专职组织员尚未形成职级职务双线晋升机制,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专职组织员工作的内生动力。

三、高职院校组织员履职能力提升路径

基于当前组织员履职能力建设的不足,应从制度层面保障组织员履职能力建设,确保工作有条件;从平台层面保障组织员履职能力建设,确保干事有平台;从发展层面保障组织员履职能力建设,确保发展有空间。高职院校党委应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组织力量为支撑,谋划组织员履职能力提升路径,多措并举、多元共治,切实从制度上、平台上、发展路径上为建优建强组织员提供保障,助力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最好的成绩。

(一)从制度层面保障组织员履职能力建设,确保工作有条件

进入新时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只有从学校层面出发,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组织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出台组织员队伍建设协同统筹当前与长远的前瞻性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组织员队伍建设专业化、专门化、职业化。高职院校党委应召开专题党委会,认真谋划、科学部署组织员队伍建设相关制度的制定、执行,把方向谋大局,为队伍建设指明前进的方向和动力。高职院校党委应健全组织员工作制度,结合党建现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明确高校组织员队伍的选拔、任用及其要求、权责明确、考核奖惩分明,制订切实可行的长效激励机制。新时代高职院校应统筹规划,结合各学院和专业学生的分布情况,确定好选任数量和标准、明确流程,切实把优秀人员选拔到组织员岗位上来。对确实不适宜在组织员岗位工作的应进行及时调整,以确保组织员履职能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二)从平台层面保障组织员履职能力建设,确保干事有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当前,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借助信息技术重塑教学形态,从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着手,打破课堂边界,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1]新时代高职院校组织员推动党建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以拓展优质网络教育平台为基础、发挥“三微一端”的宣传教育作用,以创作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为媒介、多部门联动建强网络育人队伍为重点、线上线下整合网络育人资源为抓手,引导、教育、发展学生党员。开通组织员微信公众号,发布原创文章、视频等,“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2]

以项目化活动为载体,如党的二十大宣传学习活动,组织员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线上开展党的二十大知识竞赛,重走长征路,打卡红色景点等,线下开展党的二十大代表宣讲、演讲比赛、红歌比赛、红色话剧演出等,在活动过程中,线上全程同步跟进,并开通互动环节,实时线上线下互动,增强活动的覆盖面、学生的参与度及活动的趣味性。依托实践活动,发挥党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从发展层面保障组织员履职能力建设,确保发展有空间

提高履职能力,打造高素质组织员队伍,是做好新时代党建工作不容忽视的重点。一方面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政治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党性修养深厚。另一方面要抓好知识业务以提高履职能力,熟悉大學生入党的程序及其流程,用深厚的党务知识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党员,利用好线下线上两种资源,以问题为导向设定培训主题,开展全员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党务培训、挂职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升组织员的综合素质和组织工作能力,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专题化学习,组织员形成科研团队,集体调研集体备课集体谋划党建活动,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将理论基础和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履职能力。

建立组织员发展路径。只有清晰明了职业发展路径,才能指引组织员一步步从新手—胜任型—熟练型—专家型专业化发展,形成层层递进的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职业发展路径。高校应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人事、纪检、各二级学院、组织员队伍专家多部门联动成立组织员委员会,科学谋划、全局把握、全方位部署组织员“入口关”“培养关”“出口关”。把好“入口关”应对招聘人员的所学专业、是否有党务工作相关背景有明确的要求,认真筛选党性强、业务精、能力强的组织员;把好“培养关”应邀请组织员专家对新手组织员进行深入的专业、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岗位认知、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发挥好教师队伍“青蓝工程”优秀教师传帮带新教师的作用,一对一帮扶,助力新组织员快速适应岗位角色,履职尽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明确组织员岗位职责。合理的分工和明确的岗位职责,是组织员履职尽责的基础。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对照党中央文件要求,以校内正式文件的形式制定《组织员岗位职责细则》,定性分析组织员职责内涵和外延,量化组织员工作考核指标,细化组织员工作量,以便让组织员工作有平台,职责有依据,奋斗有方向。

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组织员应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党员发展工作细则》,对标最新的政策要求和党员发展政策,结合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实际,制订和实施符合本总支实际的党员工作计划,并且要做到每年动态更新。指导党支部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对发展对象进行多维度全面严格审查,做好预备党员的思想教育、政治考察和转正的审查工作,严格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成熟一个吸收一个,端正党员的入党动机,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展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有奉献意识和担当精神的新时代好青年。做好党员发展过程性台账、谈心谈话记录、家访等组织员台账,以便把好发展关,实时动态掌握党员情况。做好党员宣传工作,每年评选出最美大学生校园年度人物,在候选人各方面能力相当的情况下,党员优先当选,一定程度上能加快将优秀大学生纳入党员组织队伍中,同时也能够发挥优秀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用身边的人身边事迹,坚定全校师生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做好党建相关工作,党的建设工作走深走实,需要有科学理论指导,学校可以每一年严格要求本支部党建思政课题数量。校级、省级、国家级课题做到全覆盖,深耕党建理论,以深厚的科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做好党员教育工作。组织员应深入了解党员队伍的思想状况,抓好党员教育工作。让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00后”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接触各方面的信息,他们也更有思想、更具个性,不好管理也不易培养。这意味着组织员不仅要有党员的觉悟与要求,还要掌握育人规律,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培育党员,也要具备心理学知识,甚至还要具备管理学理论等方面的知识,组织员集管理者、育人导师、心理咨询师于一体。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和价值引领,做好学生党支部的思政辅导员。“组织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执行者、组织者、实施者,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指导员,监督员,辅导员,肩负着做好新时代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使命。”[4]高校组织员既要做好党建工作,又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把自己打造成讲政治、讲正气、理论厚、情怀深、人格正的思政课“名师”。“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5]要把思政课与党建实际融合起来,思政课要吸引学生目光而不是简单地一味去迎合,要剖析现实痛点和堵点,身体力行感染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6],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为立志报国的实践行动。

四、结语

提升高职院校组织员履职能力,有利于增强青年一代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青年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定青年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组织员以组织育人为抓手,加强履职能力建设,有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组织员自身的长远发展,更有利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介绍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有关情况[EB/OL]. (2022-04-27).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414/twwd/202204/t20220427_622557.html.

[2]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1-07-02(0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朱晓施,刘永平. 新时代高校专职组织员队伍的建设[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1):87-89.

[5]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荐稿人:王树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邹宇铭)

基金项目: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校级党建课题“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组织员履职能力提升路径探析”(课题编号:2021SD004);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建课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党员精神品格塑造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究”(课题编号:2018SD002)。

作者简介:王一范(1988—),女,硕士,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工作人员,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党务管理。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
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职能的提升路径研究
提升山东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1期)2016-12-19 08:28:58
文学修养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性分析
提升小学数学备课质量之我见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研究
甘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路径探究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08:32:22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07:51:58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结构与提升路径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及提升路径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