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书院制建设研究与实践探索

2024-01-22 13:30马珺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12期
关键词:书院制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改革

马珺

摘 要:书院制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全面化的教育。近年,各地高校积极探索书院制教育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书院制建设中仍存在住宿条件紧张、师资力量薄弱、办学资源不足、办学层次单一等问题。本研究立足实际,提出了应用型高校书院制改革思路,并结合洛阳理工学院在书院制建设中的探索和经验,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书院制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书院制;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改革

书院制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最重要的形式,对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书院制改革是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的重要改革举措。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探索建立书院制、住宿学院制等有利于师生开展交流研讨的学习生活平台,为书院制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指明了方向。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要求积极推动高校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配齐配强学业导师、心理辅导教师、校医等,建设师生交流活动专门场所。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书院制建设已经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明确了基本建设思路。

一、国内现代书院制建设概述

自2006年开始,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一批高校率先开展书院制建设探索,以宿舍为变革载体,积极借鉴西方高校住宿学院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书院制建设经验,主要从通识教育、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育人机制、低年级大学生活、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等方面,推进书院制改革。2017年之前,国内一批重点高校結合自身实际,从不同方面对书院制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2017年以后,书院制建设进入高潮,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队伍中重要力量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并结合实际,逐步开始推进书院制改革。

(一)开展学业适应,拓展通识教育。大一新生迫切需要结合学业规划、职业目标接受系统的引导和入学适应教育。书院制改革能够有效解决大学新生入学后的适应问题,以书院制改革为平台,系统整合通识教育课程,为大学新生入学适应和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指导。复旦大学作为国内最早实施书院制的高校之一,建设有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四大书院。新生入学后不在学院报到,而是直接进入书院,接受为期一年的通识教育,把新生入学适应与通识教育进行全面整合。这一做法得到广泛认可,国内许多高校参照复旦大学的模式设立书院(新生学院)。

(二)拉近师生距离,方便师生交流。积极变革教育组织方式,搭建有利于师生开展交流研讨的学习生活平台。通过在书院机制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设置生活导师、学业规划导师、学科竞赛导师、心理健康导师等,建立形式多样的师生交流沟通机制,推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南京大学通过书院制建设拉近了“大先生”和“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学校新生学院下设六个书院,每个书院的院长都由院士或知名的学术“大咖”担任。一批学高身正的大师参与书院教育教学活动,用他们的丰富学识、成长经历、科学思维、人生阅历、高尚情操影响大学新生,为青年学生树立了成长的标杆和学习的榜样。

(三)配合专业教育,丰富第二课堂。书院制建设为丰富第二课堂营造了良好的条件。党团组织引领的理论学习与红色教育、专业教师带领的学科专业竞赛、体育教师带领的健身与竞技体育活动、学生自己组织的各类社团活动等全面丰富了大学课堂之外的教育内涵,各类志愿服务、文艺演出、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也为学生成长锻炼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河南科技大学丽正书院把培养目标明确为引导学生探索自然规律、遵循社会规律、实现全面发展,并将培养学生的目标细化为多项软实力素质指标,由来自各领域的导师组织开设的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予以实现。

(四)加强社区功能建设,完善“一站式”服务。书院制建设的核心在于增强学生住宿社区组织、管理、服务大学生的作用,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弥补传统的“学院+专业”教育不足。新时代书院制建设强调加强“一站式”社区服务功能建设,弥补社区教育功能不足,强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管理自己的生活,设计、组织自己的活动,增强学生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重视朋辈教育。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通过建立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等各类微社团,发挥朋辈在“学生微社团”中的教育、引导、互助作用,丰富校园文化,巩固专业知识,助力学生成长。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书院制建设存在的困难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据《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规模达4655万人,毛入学率59.6%。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了大多数的本科生,但普遍存在学生数量庞大和培养质量较难适应产业发展的问题,如何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下讨论的热点之一。作为破解之方的高校书院制建设自身也存在诸多困难。

(一)办学条件不宽裕,特别是住宿条件紧张。应用型高校是我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骨干力量。以河南省为例,高校在校生人数20余年间增长近10倍,其中最主要的数量增长在应用型高校。受财政经费投入所限,许多公办高校基础建设力度跟不上学校招生规模增长速度,住宿条件相对紧张。推进书院制建设,需要全面拓展学生住宿社区功能,教育、服务、学习、交流等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在住宿社区开辟新的物理空间来实现。从基础设施角度考虑,应用型高校进行书院制建设存在一定障碍,与国内知名高校书院制相比,缺乏可比拟的基础性条件。

(二)师资力量薄弱,青年教师比例较高。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才竞争激烈。应用型高校不仅在引进高素质教师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经常出现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向发达地区、中心城市流动的现象,激烈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应用型高校的师资队伍力量。为保障教师队伍数量,部分应用型高校只能降低引进标准,不断加大青年教师的引进比例,从而导致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不够科学合理,青年教师比例偏高。师资力量相对短缺、师资队伍质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书院制建设。

(三)办学资源渠道单一,外部办学资源争取困难。公办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以生均经费为主的省级财政资金,其他经费收入如纵向横向科研经费、社会捐赠等受制于学校综合实力,难以有大的突破,由此形成不良循环。发展性办学资金长期短缺已经成为多数应用型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发展。因此,许多应用型高校在开展书院制建设时能够提供的资金有限,如果盲目模仿知名高校建设模式,难免使书院建设缩水走样,无法实现预期目的。

(四)办学层次相对单一,缺乏高层次学历教育。应用型本科高校多数为2000年以后升本的学校,本科教育开展的时间短,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水平与老牌的本科高校差距较大。另外,大多数应用型高校以本科生培养为主,没有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权限,在安排兼职导师的时候只能以在职教师为主,无法安排与本科生年龄接近、生活方式类似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担任兼职导师,使师资队伍压力更大。

综合诸多不利因素,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书院制建设中,除遵循书院的基本共识和原则外,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困难和问题,寻找更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际的建设路径。

三、应用型高校书院制改革思路

书院制建设根本目的在于弥补大学“学院+专业”育人模式的不足,以学生住宿社区为中心充分挖掘各方面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的“三全育人”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书院制建设应当充分发挥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开辟更广阔的育人空间,创新育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潜能充分发挥。同时,书院制建设应当明确应用型导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以书院为载体,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线上线下育人大平台。5G网络普及和智慧校园建设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新机遇,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书院制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借助5G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型高校可以采用更多线上教育方式推进书院制建设,有效克服高校住宿社区硬件不足的问题。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师生普遍适应了线上开展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学生也更容易接受线上开展的各类学习活动。考虑到实际教育效果,借鉴现代媒体传播實践,应用型本科高校书院制建设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部分学生现场参与,线上吸引更多受众。

(二)发挥广大青年教师的骨干作用,在学业指导、通识教育、心理疏导、生涯咨询、专业认知等书院育人方面培养建设青年教师导师团。鼓励除学生工作队伍外的青年教师结合个人学科专业特长,开设本科生通识课程,以富有时代感的知识和经验、更广阔开放的视野引导学生成长。同时,鼓励青年教师担任学业导师,与优秀大学生建立小型学业指导团队,定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沟通交流,并在线上随时接受学生的咨询。

(三)发挥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特色优势,积极开展特色鲜明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利用学校驻地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教育基地、工业遗址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思政教育活动,彰显“大思政课”教育优势。利用校友企业、驻地企业的产教融合成果,聘请优秀校友、优秀企业家、行业专家、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担任兼职导师,通过经历分享、专题讲座、实景体验、操作示范、实践指导等开展实践教育,让学生了解实干奋斗历程,感受劳动创造之美。

(四)在党团建设、社团活动、学生自治、学科竞赛等方面,加强朋辈导师队伍建设。每一届大学生中都不乏学习成绩优秀、管理能力突出、学科竞赛成果显著的学生。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在书院制建设中着力培养一支优秀的朋辈导师队伍,发挥他们个人特长和共同身份的独特优势,为书院建设贡献力量。在发挥其特长优势的同时,要加强思想引领,培养其综合素质。

四、洛阳理工学院书院制建设实践

洛阳理工学院把书院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书院制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集中资源重点建设致实书院。借鉴国内书院制经验,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系统论证,统筹考虑学校应用型大学建设实际,谋划服务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书院建设模式。基于有限的办学基础条件,学校发挥后发优势,集中有限的资金、人力条件,统筹书院各方面育人功能,高起点建设致实书院。在学生住宿社区物理空间打造、“一站式”服务功能提升、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第二课堂开展、本科生导师制等方面逐步探索形成学校特色方案。2022年12月,洛阳理工学院致实书院获批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示范书院立项建设单位。

(二)大力提升“一站式”服务能力。致实书院建设由学生工作部与二级学院协同开展,在住宿社区新建辅导员工作室、党团活动室、社团活动室等功能室,同时充分发挥已有服务资源功能,与原有的校医院、超市、大学生服务中心等相互协同,在满足书院服务功能的同时有效节约经费投入。针对学生个性化成长中的各类心理、生活、学业问题,书院结合学生作息特点,设立定时值守与咨询预约服务工作机制。书院以学生社团建设为抓手,引导学生开展社区自治,发挥优秀朋辈引领示范效应,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觉悟力和自主性。

(三)着力构建高水平导师团队。致实书院积极建设服务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导师队伍,挖掘校内外资源,通过整合校内思政教育队伍、学生管理队伍、党团干部队伍、专业教师队伍、校友队伍、校外实践机构等教育资源,构建生活导师、心理导师、学业导师、职业导师、专业导师、实践导师六大导师团队,在学生成长的不同环节、针对学生面对的不同问题,安排不同的导师参与指导学生成长。

(四)充分利用区域文化资源丰富第二课堂。书院以形式多样的导师公开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生活导师、心理导师、优秀校友、大国工匠等进入书院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研讨、实践示范、咨询服务等,全面丰富学生社区生活。利用洛阳丰富的历史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教育资源等,学生社团定期开展各类研学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锻炼提升。注重发挥资助育人功能,积极开拓科研助理、实验室管理助理、办公行政助理等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以自己的劳动赢得尊重、创造财富、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泮坤.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书院制建设思路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12).

[2]刘海燕.我国大学全员书院运行的挑战及审思:以A大学全员书院制改革为个案[J].煤炭高等教育,2021(3).

[3]陈彬.南京大学以书院制为载体创新育人模式[N].中国科学报,2021-08-17.

[4]林小叶,闫真.高校书院制改革路径探索: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J].大学,2022(1).

[5]仲惟嘉,李键,周光凯,等.书院制视角下理工科高校实现新型朋辈教育的路径探析:以哈工大书院学生微社团为例[J].实证调研,2021(8).

[6]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EB/OL].(2023-03-23).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3/55167/twwd/202303/t20230323_1052315.html.

[7]刘学燕.大学书院制改革的困境反思与路径: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框架的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22(4).

猜你喜欢
书院制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改革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模式下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若干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