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路径

2024-01-22 13:30顾周东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

顾周东

摘 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進教育数字化的具体措施。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促进了高校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方案设计等方面发生变革,本研究分析了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构建了高校、教师、学生与社会的逻辑分析体系,从四个不同维度剖析了各自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代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作为一项具体举措纳入其中。这对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指明了改革的方向。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塑造教育发展新赛道新动能新形态”,这为高校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

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如何在新时代适应数字化变革的要求,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基于此展开研究,论述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分析了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路径,为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

一、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推进数字经济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上线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指高校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智慧教育的生态体系,培养教师与学生的数字化思维与能力,提升学校的数字化治理能力,促进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具体到人才培养环节的数字化转型来说,就是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未来数字经济与数字化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高校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给高校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挑战。

(一)数字化转型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契机

随着数字经济与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钉钉、腾讯会议、雨课堂等软件和在线教育平台,在新冠疫情期间,教师利用上述网络平台授课,使身处不同地区的学生相聚云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保障了高校人才培养任务的正常进行。中国大学MOOC(慕课)为大学生在线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其包含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供大学生自主选择,使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学生聆听名校名师的授课成为可能,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范围,促进了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线上会议普及之前,高校师生参加学术会议主要是线下形式,需要到会议主办方所在地才能参加,而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融合与转变,一方面为师生节省了时间与成本,另一方面提升了学术会议的参与度,能够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使其开阔眼界,加强交流,提升科研水平与能力。总之,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契机,能够保障高校适应外部教育环境的变化,顺利开展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为不同地区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教育资源,扩充知识面,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互动,提升科研素养。

(二)数字化技术变革可能加剧高校人才培养的数字鸿沟

在全球数字化发展的进程中,随着数字技术的推陈出新与迭代发展,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行业或企业等,由于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应用与创新能力的不同,容易造成信息的落差,形成数字鸿沟。钟祥铭和方兴东认为“数字鸿沟问题的本质是数字技术成为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重要因素”。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虽然能够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均衡发展提供契机,但是应警惕数字鸿沟的加剧。具体到高等教育来说,数字鸿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字技术引入层面带来的数字鸿沟。由于国内不同省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当地教育经费的投入与教育设施的建设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随着新的数字技术的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可能会有相应的经费,率先将其引入教育领域,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引入难度相对较大、引入时间相对滞后,容易加剧数字技术介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上的数字鸿沟。二是数字技术应用层面带来的数字鸿沟。数字技术的应用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政策、理念等,不同地区的高校之间、师生之间的数字化素养具有差异性,这不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简单依靠软硬件的配备能迅速弥补的。消除应用层面的数字鸿沟,需要政策的支持、理念的转变、使用者数字素养的提升等。总之,数字化技术变革可能加剧高校人才培养在数字技术引入与应用上的数字鸿沟。

三、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教师、学生与社会的参与,在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的背景下,这四个方面在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方面分别存在着相应的问题。

(一)高校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受现有体系的制约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各高校要围绕培养目标,分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的学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创业能力等,涉及学校、专业、教师、课程等要素,贯穿了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各个阶段。人才培养方案会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修订,但一般情况下变动幅度不会太大,保持着人才培养的连贯性与稳定性。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实施,这对于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进行变革以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但高校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学资源等具有一定的惯性,不可能迅速调整到位,即使调整也会受到外界不同因素的影响,制约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

(二)教师借助数字化手段创新教学的能力薄弱

教师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承担着理论课程讲授、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或设计的指导,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多方位的。目前,部分教师对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解存在着认识误区,认为借助钉钉等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就是在进行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局限于平台提供的聊天功能,缺乏个性化的互动。教师在高校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依然局限于知识讲授者的定位,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本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等了解不多,造成了课堂数字化转型的教学创新方法较少,导致课堂教学活跃度不高,不能有效地向学生传递教育数字化的理念和分享数字化转型的成果,限制了数字化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而带来的功能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三)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欠缺

新冠疫情期间,部分高校选择线上授课,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硬件就能够在家或者宿舍上课,其优点是能够在不同的地方同步参加课程学习。但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由于师生不是在传统的线下教室进行上课,教师不能看到学生的上课状态,少数学生会出现上课走神或者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部分学生除了参加线上教学,其余大部分课外时间浪费在追剧、打游戏、网络聊天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基本不会主动借助互联网搜寻与本学科、本专业相关的教学资源,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也不会专门去搜寻一些诸如沟通技巧、演讲与表达技巧、简历制作方法、求职技能等方面的实用技能。从整体上来说,部分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多元化主体协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格局尚未形成

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高校、教师与学生的事情,还需要诸如软件开发企业在内的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形成多元主体协同进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格局,但目前该格局尚未形成。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向软件开发公司定制了适合本区域本高校需求的数字管理平台,成本高,使用范围具有局限性,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想要引进的话,面临着成本高与功能不适等问题,缺乏普遍适用性。这需要软件开发企业了解不同高校的数字化转型对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的实际状况,找出共性需求,开发出普适性强的软件,使不同地区的高校都能够引进使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此外,高校与外部企业合作开设的产业学院,对于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关注不足,未能充分发挥产学研一体化的力量去促进教育与产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数字化转型。

四、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路径

(一)学校层面的策略

学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符合高校发展实际的数字化转型目标,从战略与具体层面重视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具体做法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者要具有数字化的思维,重视教育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工作,能够主动给予数字化转型以支持;二是要变革目前高校所属二级机构的设置,或者重新设置专门负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机构,出台相应的政策;三是调整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目标为导向,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需求;四是在学校内部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外部环境,以此来影响与带动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五是在资金配备与资源保障方面给予倾斜,通过开发购置教学、科研与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校园门户APP或网站,从软件与硬件方面为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物质保障;六是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借鉴国外高校的数字化教育与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经验,实现教育资源的互补。

(二)教师层面的策略

教师应全面提升教育数字化素养,借助多种数字化教育方式,创新课堂教学设计,具体做法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与数字时代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保持一致,将培养学生的数字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纳入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客观要求;二是课堂内容的设计方面要体现开放性,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技术或数字化资源去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三是课堂教学的媒介要具有多样性,可以采用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数字化教学的方式,以此提升数字化教学的效果;四是学习评价体系要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现状,将其中可以量化的方法引用到评价体系中,可视化呈现学生的上课状态、学习进度、考核成果等内容,以形成多元化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据此动态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安排,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三)学生层面的策略

学生应积极融入学校的教育数字化战略,主动学习数字化技术,利用数字化资源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促进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具体做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出个人的发展方向,提升自我认识与自我管理能力,为促进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二是转变学习态度,线上授课虽然比较自由,但应客观地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消除学习效果不佳、师生沟通不畅等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性;三是提升数字素养,培养数字化思维,储备基础的数字技术知识,了解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查询与利用数字化资源的能力,从专业知识扩展到就业技巧等方面,全方面提升利用数字技术的能力,以个人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

(四)社会层面的策略

社会力量应与学校、教师、学生等主体力量一起协同发展,共同做好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具体做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类的学会,可以通过广泛调研,分析学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形成专业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报告,提出未来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制定学校数字化转型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学校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有相对统一的考评标准;二是软件开发等相关企业,在数字校园门户、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在校学习平台等网站与APP的开发过程中,可以联合开发具有普适性的软件,提升数字化技术在高校的应用范围,从数字化技术层面给高校数字化转型以支持;三是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行业内的资源,进行专业共建、数字化人才定制等深度合作,培养一批社会急需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正在深入实施,高校应深入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人才培养的冲击与挑战,并以此为契机进行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提升学校的数字治理能力,开展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创新实践,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提升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加强数字化专业与产业的融合建设,消除数字鸿沟,通过一系列具體举措来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实现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以人才培养的数字化引领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宗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3(3).

[2]王兴宇.数字化转型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耦合逻辑与实现路径[J].社会科学战线,2023(1).

[3]钟祥铭,方兴东.智能鸿沟:数字鸿沟范式转变[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

[4]肖广德,王者鹤.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领域、内容结构及实践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2(11).

[5]黄先开,杨艳萍.数字化变革引领创新 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J].中国高等教育,2022(Z3).

[6]程建钢,崔依冉,李梅,等.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分析:基于学校、专业与课程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22(7).

[7]谢易,杨杏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字化转型[J].广西社会科学,2020(2).

猜你喜欢
教育数字化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郭绍青: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发展阶段
从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动向把握建设新方向
建设教育强国 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