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2016-11-18 17:41安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安邦

摘 要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厘定,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并结合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期为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思考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来,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一时间创新创业风生水起。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份子,理应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力。随着国家创新型驱动战略的实施,应用型本科高校该如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课题。

1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1.1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厘定

当前,创新创业已成为驱动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实现“弯道超车”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引擎。因此,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广大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都应该大力推进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基于此,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着重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教育,其本质上是一种应用教育。

1.2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1)前沿性。众所周知,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其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也只是近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实践探索上还处在对政府政策要求及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被动回应阶段,远未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与教育机制,也没有成熟的教育模式可供参考与借鉴,具有很强的前沿性。

(2)实践性。基于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可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实用型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更多地为学生搭建适宜于其开展创新创业的平台,侧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思考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的振臂一呼,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指明了方向。应用型本科高校纷纷主动回应,制定政策、出台措施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便利、营造环境,其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然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基础弱,教学及实践效果不甚理想。综合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2.1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氛围

2.1.1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相对于就业来说,创新创业难度较高、挑战较大,成功率较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经验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基于趋利避害心理,大多学生认为‘创业可望不可及,转而把更多精力付诸于就业,对待创新创业教育认为是完成学业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敷衍应付。”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工作意愿,有近七成的被调查大学生选择在毕业后马上参加工作,而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只占不足三成。可见,当前大学生还未能真正从内心、从思想上接受创新创业。

2.1.2创新创业资源不足

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基本上是首次正规的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其内部教育教学资源及社会创业元素转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运作,缺乏制度设计与实施细则。比如,在教材选用上缺乏本土化的优质教材,而且教材的选用较为随意,明显缺乏学科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在师资配备上不仅数量不足,而且知识结构未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多学科结构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只注重创新创业课程理论灌输,而忽略了实践活动平台建设。

2.2创新创业教育的合力有待形成

2.2.1校企合作程度有待进一步深入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已逐渐被广大高校所认可。然而对于一些应用型高校来说,基于其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式、专业课程设置等与合作企业的需求不太相符等现实情况的限制,其校企合作的具体运行机制、管理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合作的内容还“仅仅停留在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浅层次上,没有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

2.2.2政校相互配合的角色定位不清

政府与高校在各自承担的角色上认清自我、找准定位,形成政策合力、支撑合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然而,虽然当前政府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政策进行了探索,但从出台的各种措施来看,政府与高校还处于各自为战层面,未能有效形成角色清晰、措施互补的和谐局面。

2.2.3校社的共享资源还未有效利用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校企的有机合作、校政的有效配合,而且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系统环境的支持。目前,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共享方面,高校与社会还存在着各自为政、自育自乐、资源浪费的现象,“校社共育”模式还远未形成。比如,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训设施、实训中心可以适时、适度向社会开放,从而实现校社之间场地共使、师资共用、成果共享。

3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

3.1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

3.1.1物质文化氛围

胡辰认为,校舍建筑、校园绿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资料等是校园主体通过感官可以感受到的物质性对象,是校园文化的物态体现。近几年,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注重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下功夫,通过在校园内悬挂创新创业名言警句,大力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进一步完善校内实验室功能,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措施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目前,学校以产教融合理念为指引,努力帮学生搭建起“资金支撑—项目扶持—基地孵化—成功创业”的实践平台,不仅建立了百余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而且建立了1.5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

3.1.2制度文化氛围

目前,创新创业作为国家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引擎”正在加速发力,基于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的驱动,草根创新、蓝领创新、创客活动等大量涌现,创新创业的春天正在到来。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相继制定了《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青年教师赴企业(行业)挂职锻炼管理办法》、《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就业创业工作制度汇编》等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规章制度,以便创新创业活动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3.1.3精神文化氛围

胡辰认为,“作为凸显学校内涵和风范的精神氛围,校园精神文化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起到其他形态校园文化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科学的办学理念、完善的课程体系、良好的“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形态等,都将成为推动学生奋发进取、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管理”三大改革,努力营造益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文化氛围。一方面,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突破传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三大课程,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3.2搭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平台

3.2.1经验交流平台

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的经验交流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经验取得的可行途径。为此,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注重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积极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交流平台。比如,广泛举办“模拟招聘、职业生涯规划、简历制作等竞赛,锻炼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意识”;广泛开展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学术沙龙、学术争鸣、先进事迹巡讲等活动,以此拓展学生交流创新创业经验的平台与渠道。

3.2.2模拟训练平台

文中的模拟训练平台主要是指以创新创业类竞技比赛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模拟训练平台。近些年,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不断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训练力度,广泛开展“互联网+”大赛、“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毕业生自我营销大赛”、“毕业生模拟招聘”等竞技比赛,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比赛的形式使其系统地掌握、体验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与流程,提升对创新创业的感知度、认知度、接受度,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与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与能力。

3.2.3实践操作平台

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设置了88个专业的实验室、3个校内实训中心,2015年实验人时数达到22.38万人时,参与实验室开放学生2.18万人次。建设校外就业实习实训基地83个,形成了校内外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分布合理、基本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群。

3.3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

3.3.1政策激励

教育是一项民生工程,需要和谐的政策环境来保障。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环境,注重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激励层面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四个到位”,即:组织保障到位、制度保障到位、管理保障到位、扶持保障到位。

3.3.2资金扶持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是一项系统活动,需要有宽松的文化环境,要宽容学生失败。近几年,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扶持上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学校所隶属的中原华信商贸集团为鼓励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门划拨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100万,对入园的项目或企业提供创业奖励基金,积极支持有着创新科研潜质和有着创业能力的学生及团队有资金后盾而无后顾之忧,为创新创业学生清障搭台。

3.3.3渠道拓展

这里的渠道主要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渠道。近几年,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注重在拓展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渠道上下功夫。一方面,通过深度挖掘校内教育教学资源,做到“三个结合”(教育与教学、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另一方面,通过拓宽服务渠道,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签约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帮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而在社会中历练并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素质。

3.3.4人员保障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人员保障措施,一方面专门成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并按照“三师”型(能讲授知识、能动手实践、能创新创造)教师建设要求,高标准配备专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促使他们由侧重理论传授的“单一教学型”教师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练型”教师转变。

参考文献

[1] 石国亮.时代推出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67.

[2] 耿广汉.浅谈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农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228.

[3] 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3.

[4] 胡辰.浅析校园文化的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黑河学刊,2015(11):107.

[5] 杨光岐.民办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以郑州应用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5(9):82.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