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广州市花都区高中语文教研转型实践探索

2024-01-20 17:15张春红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11期
关键词:减负提质双减高中语文

摘  要:“双减”背景下,文章聚焦关键问题,以主题教研引领区域课堂教学改革,进行调查访谈,聚焦真实问题;基于真实问题,开展主题教研;借助交流反思,促进理论建构;收集师生成果,丰富教研资料;同时做好“下沉实验学校,服务品牌升级”等十二项项目工作,以常态教研夯实区域课程质量,从学科层面减负提质,促进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科观课量表;教研转型;减负提质

一、以主题教研引领区域课堂教学改革

(一)深度调查访谈,聚焦真实问题

为了解区域各校新教材使用的教学困惑与问题,本研究组织各校提出问题,主要有:如何落实单元学习任务群;如何整合教材文本及课内外学习资源;如何处理单篇教学与单元学习有关的任务;如何设计恰切的活动,助推任务的有效完成;如何改善评价方式。在实际的调研听课及访谈中发现,虽然不少教师都有意识地设计学习任务、创设学习情境等,但课堂上教师大量进行讲解分析依然是常态,知识点的讲解落实,依然是设计及教学的着力点。如此看来,受教学经验和习惯的制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在课堂的落地,需要更具体的指引。

(二)精准制订方案,开展主题教研

1. 全员参与,全过程研究

每次的“立体语文三人行”送教活动,包括从方案研制、案例打磨到线下送教、互动交流、线上观摩、活动总结等多个研究环节,包含主题确立、理论学习、教学设计打磨、试教及教学、观评课稿交流等多种研究形式。教师发展中心借助送教到校活动,现场交流指导,区域教师则进行“线下+线上”的融合教研,全员、全过程参与。

2. 运用量表,科学观评课

本研究基于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学习与借鉴,根据语文学科的课程特点和高中课标要求,顺应语文课堂的教学规律,设计了“五视角”语文学科观课量表,搭建探索统编教材教学的“脚手架”;借助“学科本位”的单元整体设计教学观察工具,对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发现优点,进行推广,发现存在的问题,则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以助力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梳理了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确立了五个观察视角:学习目标、任务与情境、活动与推进、资源与支架、反馈与评价。每个观察视角列出了四个观察点,这些观察点是对观察内容的具体化,既包含对相对确定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观察,也包含对动态生成的教学内容、教学机制、教学效果等的观察。

3. 现场讲座,交流好经验

“圆桌论坛”活动环节围绕教学热点与难点问题确立研究主题,如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单元整体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单元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研究、素养课堂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等,由中心组成员梳理本校的先进经验,以“微讲座”的形式现场交流,并将同行的实践成果及时传播到区域各校,促进了区域先进经验的推广。

(三)深入交流反思,促进理论建构

1. 创设区域交流平台

除了创设线下学校、全区现场主题教研活动交流平台,还创设多样的线上交流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微信群、钉群等。微信群及时探讨热点、难点问题,微信公众号发布成熟的案例、评课稿、教研活动通稿等,钉群文件上传“立体语文三人行”送教活动资料。

2. 创造跨区域交流机会

主动申请承办市、区、校三级教研联动活动,指导、打磨统编教材优秀教学示范课,面向全市各校公开展示;组织中心组面向全市学校语文教师展示“基于观课量表开发”的统编教材专业听评课活动。借助跨区域交流,促进区域骨干教师进一步总结经验,凝练学科教学教研理论。

(四)精心培育成果,丰富教研资源

1. 任务驱动教师建构成果

本研究以共享文档的形式分配各校主备单元,以便各校聚焦力量,重点研究教材的1~2个单元内容,包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目标确立、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与支架的选择、教学成果的收集等。

2. 活动引导学生创造成果

本研究开展了“师生共读整本书”活动,各校各班以读书小组为单位,递交终结性成果——读书专辑。以高一上学期师生共读《红楼梦》为例,学生优秀原创成果253份,计340余万字,成果形式豐富,包含文字、图表、照片、网页链接、音频、视频等。

二、以常态教研夯实区域课程质量

(一)下沉实验学校,服务品牌升级

本研究立足所在的广州实验教育集团花都秀雅学校,探索以课堂为载体的课例研究等新型教研方式。以实验学校为学科教研基地,整合优质资源,实现教研工作的优势互补,服务“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品牌升级。主要内容有:示范教学、课程教学指导、资源供给、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指导等。

(二)下沉蹲点学校,搭建教研基地

根据学校发展和区域教研的双向需求,本研究确定了蹲点教研学校,以蹲点校的常态听评课、开发主题教研品牌、骨干教师培养等为依托,搭建学科教研示范基地,推动高品质教研成果孵化。

(三)常态听课评课,全程全体指导

学校需要参加区域统一安排的常态听课评课活动,主要有教研基地学校听课调研、学校听评课主题教研活动评估等。通过到区域全部学校多轮调研,全面关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了解一线教师的需求,及时适时加以指导,落实学期全过程指导、区域全体学科教师指导。

(四)开展“共读”活动,提升教研品质

为引导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拓宽阅读视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教师指导阅读的能力,增长教育智慧,营造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每学期开展全区高一、高二年级“师生共读整本书”活动,收集区域各校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师生成果。

(五)原创学科命题,备、教、学、评一体

以命题评价教学,更以命题检测、引导、改进教学。参加六区联考命题培训工作,与其他五区的教研员一起打磨期末学科试题,保证原创性与质量,以试题引导教师关注新课程、新高考,并以此引导核心素养下单元整体教学的落地,实现备、教、学、评一体化。

(六)打磨精品课例,以比赛促研究

推荐并指导教师参加国家精品课例的录制,指导教师录制并反复修改、完善“国家精品课优秀课例”,进行基础教育国家精品课花都区高中语文精品课的评审,以此促進教师及学科组在常态工作及精品课例的打磨中进一步研究新课程教学。

(七)培训青年教师,培养优秀梯队

和学科教研团队一起,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指方向、给任务、荐图书、开讲座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助其更快地成长成才。如组织准备“花都区高中语文青年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为区高中语文青年教师开展“新课程新教材说课艺术”专题培训讲座;不定期微信、电话解答青年教师的教学、教研、论文写作及竞赛疑难问题等。

(八)整理评估材料,梳理学科总结

参与区教研院的评估材料整理工作,完成《花都区教研院服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工作方案》《花都区教研院服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工作总结》等文稿的撰写,整理花都区高中语文学科评估主题教研及蹲点活动等资料。

(九)参与课题研究,凝练教研成果

参与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陈坪副院长主持的广州市规划课题“基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及能力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研究”的研究工作,负责理论及写作评价标准的研制与运用研究;参与广州大学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传承研究与数据库建设”子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的传承研究”的研究,整理研究学习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纲要初稿,梳理高中统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子等。

(十)积极参与支教,助力区域帮扶

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名校长、名教师赴贵州普定、关岭县的“送教到校”活动。教师在普定一中给当地师生讲授公开课“遇见:普定风物与人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对比阅读”,给普定两所高中语文教师做专题讲座“立体语文‘以写为中心的单元整体设计”。

三、从学科层面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语文教师理念得到更新

如基于学科观课量表开发与使用的区域主题教研尝试,改变了传统的公开课、听评课由权威专家评判优劣的评价观,重新确定了语文听评课的目的指向,执教者、观课者、评课者平等对话,所有参与者了解了评课的视角和依据,思考如何从学习目标、任务与情境、活动与推进、资源与支架、反馈与评价等视角重新审视语文课堂,思考并实践课堂转型的可能与路径。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基本能理解高中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的基本逻辑与思路。

(二)语文课堂生态得到改变

由讲授中心课堂向学习中心课堂的转型,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统编版教材教学的应然选择。本研究借助“五视角”学科观课量表的开发与使用,引导教师关注并致力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设计,重视资源与支架的开发与使用,进行多元的反馈与评价,初步实现了讲授中心课堂向学习中心课堂的转型,传统的讲授中心课堂生态得以改变。

(三)学生学习方式有所变化

统编版教材核心素养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实施,引导学生改变并习惯了新的学习方式,能在教师创设的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进行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整体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对存在问题的反思

(一)工作头绪纷繁,往往顾此失彼

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学科主题教研工作、基地学科教研工作、蹲点学校指导工作、实验学校帮扶工作等各项工作同步开展。工作头绪多,工作任务重,往往存在时间冲突,顾此失彼。

(二)关键问题频出,常常难以坚持

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双减”政策大背景下,教育改革、考试改革正在路上,新理念、新概念频出。立体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深度学习、以写为中心等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有许多,常常浅尝辄止、无法坚持。

(三)理论引导实践,表象遮蔽真相

透过课堂表象可看到教育教学的深度问题,要梳理课堂教学、提炼理论价值,要提炼先进的教育及学科理论,并引导教学,还需要功力、定力。

五、下阶段区域教育计划

(一)立足学校实际,继续指导实验校品牌升级

借助学科指导、校本教研指导、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培优实践等,帮助学校提升品牌形象与教育教学质量。

(二)立足学校需求,继续指导蹲点校课程优化

深入开展内容、策略、方法、机制的研究,指导学校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要求有机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立足区域现状,继续带领区域落实课堂转型

以实施新课程和新教材、探索新方法和新技术、提高区域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为重点,着力增强核心素养下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系统化,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水平。

(四)确定关键环节,加强立德树人教育

加强对语文学科课程、学科教学、单元整体作业和考试评价设计等育人关键环节的研究,充分发挥教研员在推进区域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价值。

(五)创新教研方式,提高学科教师全员的整体素养

“后疫情”时代,要因地制宜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教研、区校联动主题教研、现场指导和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区域语文学科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吸引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春红. “五视角”观课量表及其价值[J]. 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04):68-73.

[2]夏雪梅.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王荣生.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邹宇铭)

*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中学‘立体语文教学的构建与实施基地”(课题编号:20221396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减负提质双减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心灵之窗
区域推进“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转变教学行为 落实“减负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