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昌仁
何谓教学行为?是教师受思想支配,在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活动。运用系统原理分析,教学行为不是简单的教学形式、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构成体,而是一个包括教和学两个动因在内的结构复杂的、内容丰富的目的性行为,是由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以及与行为主体相联系的起着直接与间接作用的因素所构成的、在动静交替转换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那么,对于“减负提质”,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行为呢?
一、让教学准备更充分一些
“减负提质”要求教师的教学准备更充分一些,一是教学思想准备,要求教师要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二是教学素养准备,教师要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三是教学设计准备,教学之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四是教学策略准备,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学准备尤以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为重,以《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为例,可从三个方面钻研教材:
1.何谓“书为侣”?“走遍天下书为侣”是比喻还是比拟?比喻和比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掌握的两种修辞手法,有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的必要。
2.何为“书为侣”?作者把书比作“伴侣”,就是把书比作人,说明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有灵动生命的、有温馨感情的、有丰富思想内涵的、有锐敏智慧的伴侣。把书比作亲密的“伴侣”,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无比喜爱之情。
3.怎样“书为侣”?(1)作者“一遍一遍地读那本书”;(2)作者的读书方法:①思考“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这样做?”(她喜欢读书);②“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告诫人们珍爱读书);③引导学生“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相互交流,读出自我;④“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第5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深化认知;⑤“再读其他部分”,“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如果备课时把教材中的这些内容都关注到了,理解了,教学也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让教学方式更直观一些
教师在课堂上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有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参与式等,从“减负提质”的要求出发,教学方式需要更加新颖、直观一些。如教学《泉城》一课时,学生读到珍珠泉的泉水是涌出来的,趵突泉的泉水是冒出来的,但是不知道“涌”和“冒”有什么区别。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用两瓶矿泉水做实验来解决这一难点:在一瓶矿泉水的瓶盖上用针扎几个小孔,用力挤压,学生就会发现矿泉水的瓶盖上“冒”出了小水珠;而把另一瓶矿泉水拧开瓶盖倾倒,矿泉水就“涌”了出来。实验做完,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开口大的是“涌”出来,开口小的是“冒”出来;有的说,水量大的是“涌”出来,水量小的是“冒”出来;有的说,“涌”是水由下向上冒或向侧边流出来的意思,有的说,“冒”是水使劲向外渗透或往上升的意思。通过实验,学生非常直观地理解了这两个字的含义。
三、让讲解时间更简短一些
“减负提质”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讲解要简明扼要,要把宝贵的时间还给学习的主人——学生。如窦桂梅老师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带领学生通过预学、共学、延学三个板块展示教学,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讲解少,学生汇报多。课堂上看到的多数是学生的精彩,老师只在关键处做引导,学生争先恐后的汇报过程就是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与同伴的真挚交流,让大家感到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的课堂,真切体会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让理解感悟更透彻一些
“减负提质”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理解越深刻,记忆就越牢固;感悟越透彻,记忆就越清晰。如王崧舟老师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让学生加上提示语“难过、认真、爽快;迫不及待、心急如焚、惶惶不安”后细细地品读小鸟和树、门、树根、小女孩的对话,体会小鸟和大树的深厚感情。特别是引读小鸟和小女孩的对话,让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高峰:鸟儿心如刀绞地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鸟儿近乎绝望地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把鸟儿内心丰富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她和大树要分手的时候,她——依依不舍;当树提出约定,她是如此地——爽快;当鸟儿飞回来,却不见大树时,她是如此地——迫不及待;当她得知树被拉到工厂时,她是如此地——惶惶不安;当大门告诉她树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时,她是如此地——心如刀绞。鸟儿对大树的感情是如此——深厚。王崧舟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没有苍白的说教,没有廉价的抒情,没有讨厌的“标准答案”,而是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朗读中理解内容,在尽情地咀嚼文本中释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五、让作业练习更合理一些
学生的知识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巩固,能力需要反复训练才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反复熏陶才能形成。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减负提质”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设计作业,要做到“五不”:课内能够完成的作业绝不挪到课外;校内能够完成的作业绝不挪到家庭;今天能够完成的作业绝不挪到明天;绝不布置超越学生能力水平的练习作业;绝不布置机械性的练习作业。在设计作业的同时,既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又要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自由,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朱永新先生说:“所谓‘减负,绝不是简单地少布置作业或减少课时,实质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少师生的无效劳动。”教师要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地自主探索,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责任编辑: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