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训练在流行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01-20 09:50滕梦天
艺术评鉴 2023年20期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应用研究教学

【摘   要】“流行声乐唱法”是一种独特且复杂的艺术表达方式,其核心在于巧妙融合流行歌曲风格的多元化、个性化表达、语言自然化,以及语态情景化等特点,同时与声乐概念中的科学系统化生理机能运动、发声技术方法和歌唱思维逻辑等因素实现有机结合。与传统声乐教学一样,流行声乐教学同样需要进行严谨系统化的科学训练,重视歌手各方面能力的平衡发展和稳步提升,这涵盖了身体各发声部位机能的精细化培养和训练、演唱技术的精湛掌握,以及与各类音乐风格的深度融合和相互支撑,这些因素在教学中起到互为印证、相互促进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功能性训练”这一概念源于运动医学领域,其最初设计目的是提升运动肌肉力量、促进肌肉康复等。然而,其所蕴含的训练逻辑和价值意义已然超越运动医学范畴,对流行声乐教学和训练具有深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流行声乐  功能性训练  发声训练  教学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20-0092-06

随着流行声乐的日益普及,如何科学、有效地提升演唱技巧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功能性训练作为一种关注身体机能与音乐表现相结合的方法,其在流行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亟待重视。本文主要探讨功能性训练在流行声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其对学生演唱技巧和表演能力的影响。

一、功能性训练的定义、原理及其与声乐教学的关联

(一)功能性训练的定义和原理

功能性训练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锻炼方法,其核心目标在于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稳定性,强化肌肉力量和耐力,同时深入关注身体各部位与运动链的协调配合。此方法并未仅仅着眼于肌肉群的力量与形态,而是更注重肌肉之间的协同合作,以及运动链的连贯性和高效性。其训练原则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如整体性原则强调身体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运动,而非单一肌肉或关节的孤立活动。在运动进程中,各个肌肉与关节需要协同配合,构建运动链,进而确保身体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动态稳定性原则注重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动态稳定性,即维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借由强化深层稳定肌群的力量与稳定性,能够更优异地控制身体姿态,提升身体的平衡能力。多维度运动原则涵盖多个运动维度,包含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的运动。这些多维度的活动能够更精确地模拟日常生活或体育活动中的各种动作,提升身体的适应性与协调性。肌肉协同原则专注于肌肉的协同配合,即不同的肌肉群在运动进程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动作。通过增强肌肉间的协同效应,可以提升身体的爆发力、耐力与稳定性。神经控制原则着重于神经对肌肉的控制与调节。借由训练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与准确性,能够显著提高身体的反应能力与协调性。

功能性训练不仅在运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且逐渐被其他领域采纳,笔者认为功能性训练对于流行声乐教学和训练具有极大的帮助,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每位歌手的声音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不同,设计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歌手还需要兼具全面的声乐技巧、表演能力,以及杰出的舞台表演能力,而功能性训练正能助力歌手全面提升自身的声乐素养与表演水平。

(二)功能性训练与声乐教学的关联

人类歌唱发声的机理乃是一系列歌者神经系统调动相关肌肉群的连锁反应,进而形成肌肉之间的精巧组合。换句话说,歌者发声的过程实则是一种物理现象的展现。然而,若将每个嗓音视作独一无二的“乐器”,那么乐器构成部分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声音的最终形态和色彩。因此,在声乐训练中,需要深入认识和开发乐器本身的功能,使它们协调运作进而发声。这一观念与国内外功能性训练领域专家的理念不谋而合,即适度開发人体局部肌肉力量,并重视身体肌肉的协调配合,以及全身动力链的发展。引用功能性训练创始人Gray Cook的理念,功能性力量训练应注重身体动力链的作用,避免单一训练运动链上某个环节的力量,发声之理亦然。需要重视局部发声部件的开发,并使各部件间形成有效配合。歌唱涉及的相关部件不易被人们清晰准确认识,无论是膈肌、声带、咽壁等内部部位,还是不同腔体的位置和状态,均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和主观感知差异。因日常说话习惯导致的肌肉能力差异、人体天然生理结构上的差异、不同地区语言形成的差异等因素,使得“肌肉感知”变得既抽象又主观,故常见的发声问题不能仅靠歌唱、模仿或简单的想象来解决。对发声部件的训练和开发也不能仅靠盲目反复地发声,这种模糊的抽象感带来的不确定性让众多学者感到困惑和迷茫。因此,笔者深感对各发声部件的认识和训练是流行声乐系统化学习的必要过程,而功能性训练更应成为流行声乐教学的核心环节。

目前,随着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日益深入,已经对人体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借助仪器观测,可以明确喉部为声带的容纳之所;杓状软骨向内旋转可关闭声门;喉内肌肉的不同运动状态会使声带收紧或拉伸;环杓侧肌可促进声带完全闭合;环甲肌可拉长声带等。这些现象和过程虽已有具体的解释,但其中涉及的晦涩学术术语仍让人感到难以理解。唯有结合相应的发声练习,方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因此,无论是建立对“隐匿性肌肉”的感知,进一步开发发声部件,还是协调控制肌肉力量平衡等方面,都需要根据不同训练目的和意义,设计相应的训练方法,进而全方位地开发和调整自身。

然而,功能性训练与流行声乐教学之间存在一种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二者在相互补充与推动之间维系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从目标的层面来看,流行声乐教学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引领他们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而功能性训练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精准定制训练内容,旨在提升学生的声乐技艺与演唱能力。因此,两者在目标上成为一种共生关系,协同致力于助力学生更精湛地驾驭声乐技巧。

功能性训练可作为流行声乐教学的一种宝贵补充。传统的流行声乐教学方式往往固守基础理论与技巧传授,却疏忽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功能性训练恰好填补了这一缺憾,通过精确洞察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训练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克服演唱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功能性训练与流行声乐教学之间还存在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流行声乐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以夯实所学技巧,而功能性训练则为其提供了更为科学、高效的练习方法。这些精心设计的训练内容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声乐技巧本质,从而更精准地掌握正确的发声与演唱方法。同时,学生通过实践所反馈的信息为功能性训练提供了实证支持,进一步推动其完善与改进。

具体而言,功能性训练在诸多方面与流行声乐教学紧密相连:如声带与呼吸肌的精细化锻炼、身体姿态与舞台表演的精细化培养、身体与声音的整合性锻炼,以及身体调节与音乐风貌的精细化训练。这些训练内容全面覆盖了流行声乐教学的各个领域,有助于学生在声音质地、音域等方面进行提升,同时增强身体的平衡性、协调性与柔韧性,进而更自如地应对舞台表演的各种需求,更深入地理解并展现多样的音乐风貌。

总体来看,功能性训练凭借其综合性、个性化及动态性的特点,为流行声乐的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面且深度的学习方法。此方法不仅局限于声音技巧的打磨,更融入身体、音乐及舞台等多种元素的综合训练,使学习者在流行声乐的探索之旅中获得更为丰富与提升的全方位发展。同时,应当深切认识到,嗓音作为一种独特的“乐器”,同样需要休息、保护和成长。发声训练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肌肉的功能和状态始终伴随着一些客观存在的不规则性、自我感知的不稳定性,以及内心的盲目性等负面意识状态和心理活动。因此,保持健康的认知,坚守初心,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并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训练,才是最终揭开困惑、洞悉真相的关键所在。

二、功能性训练在流行声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功能性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及其对声乐教学的影响

在功能性训练中,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到学生。当然,功能性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第一,核心稳定训练。这种训练主要聚焦于身体的核心区域,包括腹部、背部和骨盆部位的肌肉。通过锻炼这些肌肉,能够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为其他更复杂的动作提供基础;第二,多关节动作训练。这种训练涉及多个关节和肌肉群,如:深蹲、硬拉等。这类训练能够促进全身肌肉协调和平衡发展;第三,动态稳定性训练。这通常涉及在不稳定的表面上进行训练,如:平衡板、泡沫轴等。这种训练有助于提升身体在不稳定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第四,对称性训练。这种训练注重身体两侧的平衡和对称性,如双手同时举起重物,或两侧腿部交替进行动作。第五,呼吸训练。这也是一种功能性训练,通过调节呼吸深度和频率,可以提高身体的氧气利用效率,提升运动表现。

而合理制定训练计划是功能性训练的关键。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往往需要考虑到个体的身体状况、训练目标和时间安排等因素。根据不同的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式,如: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灵活性训练等。同时,要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频率,逐渐增加训练难度,以达到适应性训练的效果。因此,休息和恢复也是功能性训练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在进行训练时要注意适度休息,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身体疲劳和损伤,合理安排饮食和睡眠,提供足够的营养和休息时间,进而促进身体的恢复和生长。

可见,在声乐教学中,功能性训练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声乐技巧产生着深远且显著的影响。在此要深入探究功能性训练对声乐技巧的作用机制。

其一,提高呼吸控制。功能性训练在声乐教学中对呼吸的调控进行了精细化处理,着重强调呼吸肌群的锻炼。这种综合性的训练方式,有助于歌唱者更加精湛地掌控呼吸。呼吸肌群的协同工作,使得歌唱者能够实现音色的丰富变化,以及音域的广泛拓展。通过精密调控呼吸的深度和节奏,歌唱者可以游刃有余地塑造出多样化的音乐色彩,展现出其声乐技艺的非凡魅力。

其二,增强声音共鸣。共鸣腔的运用在声乐演唱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特定的功能性训练,歌唱者能够更有效地激活和运用共鸣腔体。这种训练方式使声音得以在共鸣腔体中充分共振,进而变得更加浑厚、富有质感。当声音在共鸣腔体中回荡时,其音质得以进一步提升,赋予演唱更加震撼人心的力量。

其三,加强声带耐力与弹性。在长时间演唱或挑战高音区时,声带的耐力和弹性显得尤为重要。功能性训练精心设计了针对性的练习,旨在强化声带的体能和韧性。通过这些专业化训练,歌唱者能够提升声带在极端条件下的耐久能力,确保声音的稳定和清晰。这种改善不仅增强了歌唱者的演唱技巧,而且为其在长时间、高强度的演唱中降低了声带损伤的风险。

除了上述对声乐技巧的直接影响外,功能性训练还带来了许多其他层面的改善。

在技巧层面,传统的声乐训练往往更偏重声音的美感,而功能性训练则深入到了声音的功能与技巧层面。这种深入的训练方式,使得歌唱者能够在诸如内窥镜等科学设备的检验下,展现更加健康、有效的声乐技巧。

个性化教学方面,功能性训练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结构和发声习惯都存在细微差异,功能性训练能够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和特点,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这种教学方式无疑大幅提升了教学效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训练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声方式。

最重要的是,功能性训练为声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是一种训练方法,更是一种科学、健康的理念。通过这种方式,歌唱者能够在一个更加系统、科学的指导下,深入挖掘自身的声乐潜力,为声乐艺术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

(二)功能性训练在流行声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混声技术为例

混声技术是流行声乐领域的高级演唱技巧,对于声乐学生而言,是技术进修中的一大难关。该技术涉及胸声与头声的和谐融合,要求在音域间能达到平滑且无缝的过渡,使得声音呈现融洽与连贯。但掌握混声技术的难度较高,学生在实践中常常遇到音色不均勻、转换痕迹过于显露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他们在演唱中的技术展现,而且影响了声音的美感和感染力。

功能性训练在解决这一难题中发挥了核心作用。通过一系列全方位、深度的训练方法,学生能有序地克服混声技术挑战,进而精进他们的演唱技艺。在功能性训练体系内,深度呼吸练习和呼吸节奏的精细调控,助力学生构建稳固的呼吸支撑,为混声技术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特定的共鸣练习则能够充分激活共鸣腔体,使音色更为丰润、富有空间感,为混声技术的音色过渡创造有利条件。

针对混声技术的独特性,功能性训练能进一步设计出专项练习。音阶训练、发声练习等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在不同音域间的平滑过渡能力。学生还能通过研习如何微调喉部肌肉和声音位置,使胸声与头声之间的转换更为自然。这些训练不仅提升了混声技术的应用水平,而且强化了学生对于声音的控制和调校能力。

功能性训练的综合性和个性化方法使学生在混声技术上获得了显著成果。演唱表现更为流畅自然,音色过渡更为平滑精准。这种进步不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更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情感与精神内涵,为观众带来更为生动且投入的演唱表演。

因此,功能性训练在流行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尤其在解决混声技术难题方面,充分证明了其普遍性和高效性。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通过功能性训练的方法和技巧,都能持续提升混声技术水平,展现更为动人、专业的演唱魅力。

三、功能性训练在流行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展望

(一)功能性训练与传统教学法的理念整合与理论对比

在流行声乐教学领域内,功能性训练代表一种独特且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虽然实践经验有限,但其理念与方法论对于流行声乐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功能性训练强调对声音工具的精巧运用,例如练声曲等发声练习,可以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和需求进行定点教学设计。这种方法既突出了教学的精确性,又展现了其针对性。

功能性训练在实践中展现出创造性,其能够定点解决学生的问题,不同于传统教学法中的普遍性教学方法,它更加关注学生的独特性。然而,这种定点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教师自身的判断力,以及声音工具的设计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音乐素养,而且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相对而言,传统教学法经过多年的沉淀,确实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其通用性教学方法对于广大学生群体都有参考价值。但在面对复杂的学生个体问题和多样化的教学需求时,传统方法可能显得力不从心。

当功能性训练理念与传统教学法相融合时,其结合点便是教师对学生的深度理解,以及对音乐工具的创造性运用。传统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基石般的知识和技能,而功能性训练则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位学生的特性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深化,从而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尽管真实世界中的功能性训练教学经验仍然稀缺,但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理论探索和对比,可以预见其潜在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功能性训练在多元水平与风格流行声乐教学中的普适性

流行声乐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艺术领域,涵盖了从初学者到资深歌者的技能进阶,以及从抒情流行到摇滚、R&B等多种音乐风格的呈现。在这一艺术领域中,功能性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论,已经深入到各个层面和风格之中,证明其深厚的普遍性和应用价值。

针对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功能性训练表现为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对于新手学生,它可以通过深度呼吸、基础发声等方式,为他们铸造一个稳固的技术基础。这些基础练习不仅对新手有益,而且对于渴望进一步提升的进阶者同样有效,因为它们为高级技能的习得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对于中高级学生而言,功能性训练则进一步聚焦于技术细节的打磨和高级技能的精进,如通过特定的共鸣练习来丰富音色,或通过微调喉部肌肉与声音位置,实现胸声与头声间的自然过渡。

同时,在流行声乐中,不同的音乐风格对声音技巧和呈现方式有着独特的要求。功能性训练则可以灵活地根据不同风格进行教学设计。例如,针对抒情流行音乐,它可能重点放在声音的柔和度和情感传递上;而对于摇滚乐,可能更看重声音的爆发力和持久性。这种灵活性使得功能性训练能够适应各种风格的教学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功能性训练实现了个性化与共性化的有机结合。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声音特质和问题,功能性训练能够精准识别并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同时,它也包含了一套通用的基础练习和技巧,这一共性化的教学方法使得它适用于广大的学生群体。

因此,功能性训练在流行声乐教学中至关重要,无论学生的技能水平或音乐风格如何,它都能助力学生提升声音技巧,更生动、真挚地表达音乐情感。其普适性使之成为流行声乐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学生技艺与情感表达的双重提升。

(三)功能性训练在流行声乐教学中的实践挑战、思考及未來前景

功能性训练已逐渐展现其在培养学生声乐技巧方面的巨大潜力和空间。为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流行声乐教学走向更高的境界,教师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们肩负着持续挖掘并开发功能性训练的重任。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及专家们不断深化对嗓音医学、声学等核心知识的研究。嗓音医学为教师提供了深入学生嗓音内部、准确判断其特点和问题的途径,从而为基础训练方案提供个性化设计思路。而对声学原理的掌握,使得教师可以更精细地分析学生发音的共鸣和频率,进而进行精细化调整,帮助学生获得更佳的发声效果。

随着这些专业知识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能够研发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声音工具。这些工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自如地掌控自己的声音,而且有助于他们准确、生动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与意境。以嗓音医学为基础的训练方案,可以针对不同嗓音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解决学生嗓音中的难题,助其达到更佳的发声状态。同时,结合声学原理的声音工具创新,能够为学生提供音色、音域等全方位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独特的声音之美。

展望未来,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功能性训练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嗓音医学仪器、声音分析软件等先进技术的引入,将为教师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支持,使得对学生的评估和指导都更加科学、有针对性。与此同时,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也为功能性训练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师能够持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总之,功能性训练的深入挖掘与开发将给流行声乐教学带来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指导模式,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之路。

四、结语

深入探究与实践已然揭示了功能性训练对流行声乐教学具有不可或缺性。此种训练方式对学生的发音精准度和个性化展现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它汇聚了嗓音医学、声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辅之以先进技术手段和国际间交流经验,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精细的声音工具,助力其深度挖掘并开发音乐潜能。

不可否认,功能性训练为流行声乐教学铺设了广阔前景,它带来了更科学且高效的教学方法,既满足了学生的切实需求,又鞭策着流行声乐教学持续进步。然而,要实现这一愿景,教师的持续自我提升与教学方法的精进亦至关重要。

总之,功能性训练不仅为流行声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开启了一系列新的契机和挑战。这要求人们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探索和学习,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工具。唯有如此,流行声乐教学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学生的音乐潜能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开发。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戴蒙著.嗓音解剖:供歌手、声乐教练和言语治疗师使用的解剖图册[M].钱倩译.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

[2]夏学豪.功能性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对比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22(03):75-78.

[3]李丹阳,胡法信,胡鑫.功能性训练:释义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0):71-76.

[4]董德龍,王卫星,梁建平.振动、核心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05):105-109.

[5]贺元安,周慧,李改.功能性训练在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09):1-2+9.

[6]滕梦天.美国灵魂乐演唱中混声技术运用及训练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0年.

猜你喜欢
功能性训练应用研究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系统论视角下的运动链、链反应及功能性训练再认识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推陈出新:谈功能性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当中的应用有效性分析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浅析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功能性训练对网球正手击球动作影响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