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平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院内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依据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人数均为40例。对照组整体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负性情绪、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各项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负性情绪、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功能障碍,提升生活能力,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功能恢复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functional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movement disorders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
YANG Pingpi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Wuhu,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movement disorders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Methods: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3,80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dyskinesia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model,the number of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as 40.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as a whole,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in combination.The nursing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Before intervention,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negative emotions,motor function,neurological function,and abi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negative emotions,motor function,neurological function,and ability of lif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motor dysfun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 surgery can improve dysfunction,improve life ability,alleviate negative emotions,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ostoperative craniocerebral trauma; Dyskinesia; Functional recovery
交通意外、高空墜落、跌倒等因素均会导致患者出现颅脑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颅脑外伤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需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1]。但是,因人体脑部结构较为复杂,机体受到创伤后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常出现功能障碍,降低生活质量,影响患者情绪,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2]。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分析患者的实际需求,随后制定有效的措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缓解负性情绪[3]。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人数均为40例。实验组年龄在65~80周岁,平均年龄为(69.92±1.21)周岁,男23例,女17例,平均病程(3.43±2.32)个月;对照组年龄在65~80周岁,平均年龄为(69.92±1.22)周岁,男22例,女18例,平均病程(3.33±2.21)个月。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知晓实验积极参与;(2)符合适应症;(3)均为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排除标准:(1)存在禁忌证;(2)信息残缺;(3)中途退出。
1.2方法
1.2.1 对照组整体均接受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观察术后伤口变化,保持切口干净、干燥。
1.2.2 实验组联合早期康复护理:(1)康复护理:医院需成立康复小组,为患者详细介绍疾病康复的相关内容,让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明确治疗注意事项以及知识。护师需指导患者与家属掌握正确的干预方式,重视康复的效果,纠正不正确的认知行为,提升康复效果。护士还需针对重点内容展开介绍,可以采用现场演示的方式,以此提升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2)功能训练:首先,护士需协助患者完成定期翻身,并定期对患者的关节以及肌肉进行按摩,帮助患者放松。在对患者按摩的过程中,可以尝试抬高患者的肢体,且运动频率控制在每天2次,每次10min左右。对于卧床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时,需让患者的健侧肢体主动更换位置,患肢被动更换。同时,健侧肢体还需持续一段时间的摆放,保证血液循环畅通。对患者实施早期肢体训练需严格遵循“起坐-床旁站立-行走”的原则进行训练。当患者可以下床时,需要接受合理的护理,患者的家属要帮助患者学会逐渐开步走路,通过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运动逐渐开步走路。护士需监督患者逐步加强功能锻炼,达到生活自理,可以开步走路以后,就可以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以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护理人员就可以对患者进行按摩,或者以被动运动的方式进行一些康复措施,并依照着从上到下的运动顺序,保证患者的各个关节能够得到适度的运动,每天进行1~2次,每次持续的时间为20min。患者在治疗之后的4~10d左右,就需要加强在床上被动的运动量,护理人员要保证手法的轻柔,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积极观察,进一步加大按摩的力度,包括被动的运动量。患者在治疗之后的11~20d左右,主动地进行康复的运动,并且遵循先健侧后患侧的康复训练原则,训练的动作也要保证先易后难,在运动量方面也要保证先少后多。患者在之后的21d左右,可以逐渐地从床边坐起,再通过护理人员的协助来逐渐离开床边进行活动,并且保证能够缓慢地前行,训练的频率保持在每天3~4次左右。此外,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保证量力而行,防止操作过急而出现意外情况。(3)自理能力训练:最初护士需指导、辅助患者接受基础的生活运动,像吃饭、洗漱等活动。随后逐渐让患者自己进行。(4)运动干预。护理人员可以告知患者家属,让患者的患侧肢体进行上下的重复活动,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运动,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促使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5)障碍护理:护士需指导吞咽障碍的患者接受吞咽训练,让患者进食,提高患者的饮食能力。同时,护师需从患者的思维、记忆等方面着手,采用小游戏等方式训练,提高训练趣味性,让患者积极参与,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有助于患者康复。护士还需注意患者的语言训练,可以从单字发音开始,逐渐过渡至词汇、短语,患者逐渐适应训练后,可以开展句子练习,借助多媒体设备,如广播、电视等,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患者恢复部分功能后,则可以开展针对性康复训练,让其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模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SAS及SDS的评分,分数越高,则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SF-36表分析,分数越高则质量越好。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运动功能评估表(Fugl-Meyer)评分,前者分数越低越好,后者分数越高越好。
生活能力采用巴氏量表(Barthel指数)用于评定患者生活能力,分值越低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1.4 統计和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负性情绪 干预前,对照组SAS评分为(62.44±6.14)分、SDS评分为(65.04±3.34)分,实验组SAS评分为(62.14±5.74)分、SDS评分为(66.34±6.14)分,对比T为0.2257、1.1763,P>0.05;干预后,对照组SAS评分为(52.44±3.54)分、SDS评分为(54.14±3.74)分,实验组SAS评分为(36.14±4.04)分、SDS评分为(34.84±3.64)分,实验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为19.1920、23.3887。
2.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 干预后,对照组的精神健康评分为(68.37±5.83)分、情感职能评分为(69.53±3.1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64.88±4.12)分、躯体疼痛评分为(65.55±4.42)分、生理功能评分为(75.13±5.12)分,实验组的精神健康评分为(78.58±6.35)分、情感职能评分为(75.28±3.25)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4.53±6.11)分、躯体疼痛评分为(80.33±2.23)分、生理功能评分为(80.33±5.41)分。两组对比,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为7.4908、8.0720、8.2819、18.8816、4.4153。
2.3 比较两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干预后,实验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4 比较两组神经功能 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当前,因各种意外出现的颅脑外伤发生率直线上升,且颅脑外伤患者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显著加大社会、家庭的负担[4-5]。当人体出现颅脑外伤后,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需及时对其进行干预,缓解障碍程度,提升生活质量与自理能力[6]。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科学的锻炼,可以合理改善患者的症状,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并且,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对患者展开科学、有效的干预,让患者在良性刺激下重新建立受损的运动反射弧,改善肌肉萎缩情况,缓解功能障碍。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SDS及SAS评分未见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SDS及S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对比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能力比較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当患者病情基本平稳后,指导患者接受康复训练、体位训练等措施,可以促使患肢血液循环,改善肢体肿胀程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实现康复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功能障碍,提升生活能力,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曲丹.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8):126-128.
[2] 孟迪,刘玲,王紫唐.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21):133-135.
[3] 刘广英.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分析[J].系统医学,2021,6(10): 188-190,194.
[4] 张冰冰.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4): 162-163.
[5] 王芳.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9):110.
[6] 冼惠婵.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3):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