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6-03-30 01:07衣美玉刘向英范龙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

衣美玉 刘向英 范龙梅

【摘要】 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 护理3周后采用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护理3周后, 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 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恢复状况, 从而有效减少病残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162

急性脑梗死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其具有非常高的病残率,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临床上将急性脑梗死的病因归咎于脑血液的异常循环, 从而引发缺氧、缺血, 直接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1]。对于急性脑梗死的后期治疗并没有十分显效的手术方法或者药物, 因此早期的康复护理显得十分重要。在日常工作中作者发现, 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应的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显著缩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时间, 改善预后效果从而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科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所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而且为首次发病, 经过CT或者MRI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死, 发病24 h住院接受治疗。排除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严重糖尿病、血液病以及意识障碍的患者。观察组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龄41~75岁;梗死面积:11例腔隙性梗死, 10例脑梗死, 9例大面积梗死;梗死部位:前循环9例, 后循环21例。对照组中男19例, 女11例, 年龄45~72岁;梗死面积:13例腔隙性梗死, 11例脑梗死, 6例大面积梗死;梗死部位:前循环12例, 后循环18例。两组患者年龄、梗死部位以及梗死面积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 按照神经内科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规进行护理, 并鼓励患者多运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护理, 具体护理方法包括: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为突然发病, 日常行动不便, 因此许多患者出现绝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从而不配合护理。此时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并用科学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疏导和教育, 使其逐渐消除自卑感, 充分调动自我能动性, 积极配合护士进行规范的护理进程。②早期良好体位的护理。早期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对于后期的康复及其重要, 比如进行肩部外展、内旋以及肘部垫功能枕维持外旋。在腿部的外侧放置功能垫, 从而防止下肢的外展和外旋。用足托板使得足部和床尾呈直角, 从而防止足部的下垂或者外翻。每隔2 h更换患者的体位, 可以选择侧卧和仰卧轮流交换[2]。③肢体的按摩及关节运动。给予患者全身按摩, 采用摩法、滚法、揉法、颤法、按法对患侧进行按摩, 按摩方向为沿着手指、手臂、前臂一直到肩部进行向心按摩, 2次/d, 持续20 min/次, 使得患者侧卧与床上进行肩关节的屈曲、外展以及内旋。活动顺序为先健侧后患侧, 从上往下, 从远至近, 活动1~2次/d。④主动活动。患者的瘫痪肢体开始有肌力时, 可以指导患者适当进行活动。对瘫痪的肌群进行着重的训练, 比如屈肘关节和内收肩关节等简单的动作。当患肢的肌力达到Ⅲ级可以鼓励患肌肢上举, 比如手指抓握和拧毛巾等动作。

1. 3 评价标准 在护理前和护理3周后采用FMA[3]对肢体的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评价。百分制, 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 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 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 <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FMA评分为(32.90±1.91)分, 护理后为(86.0±2.7)分;对照组护理前为(33.62±1.55)分, 护理后为(52.72±2.68)分,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均比护理前有所改善, 而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15, P<0.05)。

3 讨论

尽管现代医疗技术不断发展, 但是脑梗死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仍然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 因此可以从早期康复护理入手, 尽可能降低致残率。在本次的研究中, 作者给予观察组患者包括心理辅导、早期良好体位的护理、肢体的按摩及关节运动以及一些主动训练等早期康复护理, 结果发现患者的由严重运动障碍转化为中度运动障碍, 大大恢复了患者的肢体功能, 本论文结果与黄素芳等[4]所报道的基本一致, 共同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 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恢复状况, 从而有效减少病残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桂英.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现代临床护理, 2014, 13(2):53-54.

[2] 黄海珍, 杜敏蓝, 廖洁爱, 等. 脑梗死致肢体偏瘫的康复护.现代护理, 2013, 11(23):100-101.

[3] Ferraro M, Demaio JH, Krol J, et al. Assessing the motor status score: a scale for the evaluation of upper limp motor outcomes in patients after stroke. 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 2002, 16(3):283-289.

[4] 黄素芳, 黄秀萍.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恢复的影响. 中国伤残医学, 2015, 15(34):212-213.

[收稿日期:2015-10-28]

猜你喜欢
早期康复护理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早期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