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磊?韩碧波
【摘要】 目的 分析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与核磁共振(MRI)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3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 均接受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与核磁共振检查, 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准断的参考标准, 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准确性。结果 31例患儿中34只眼睛接受检查, 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的准确率为94.12%、误诊率为5.88%;核磁共振检查的准确率为67.65%、误诊率为32.35%;17例患儿肿瘤发生不同程度的钙化, 彩色超声多普勒与核磁共振的检出率分别为88.24%、58.82%,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筛查, 临床可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 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可以准确对肿瘤位置、钙化程度做出判断, 且费用较低, 更容易被患儿接受, 值得推广。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视网膜母细胞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090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受损部位为光感受器前体细胞。发病多集中于小儿, 临床上成人的发病较为少见,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有关学者表示与基因突变存在关联, 并具有遗传性, 肿瘤生长初期症状并不明显, 且患儿对视力的感知能力较弱, 因此不能引起父母的足够重视, 长期发展, 肿瘤逐渐向晶体生长, 即可造成较严重的视力障碍, 并伴随出现斜视、瞳孔散大眼底出现圆形凸起等症状, 肿瘤持续生长即可出现青光眼, 并伴随头晕、头痛、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患儿眼压升高, 眼球突出, 肿瘤甚至向视神经侵袭, 并可能发生转移, 进入淋巴、颅内或其他脏器[1]。对于此类疾病, 早期的临床确诊并及时予以治疗, 治愈可能性较大, 本院此次为了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与MRI的临床效果比较, 特做了临床试验,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本院接收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31例, 均接受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与核磁共振检查, 其中男17例, 女14例, 年龄5个月~8岁, 平均年龄(2.91±1.71)岁, 均由临床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 共34只眼睛存在肿瘤, 28例为单只眼患病, 17例为左眼, 11例为右眼, 3例患儿为双侧眼患病。3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眼球突出现象, 1例瞳孔区出现黄色反光, 不存在具有其他相关疾病及既往病史干扰者, 无其他重要脏器损伤者, 排除存在手术禁忌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核磁共振检查禁忌证或不能配合试验者。
1. 2 方法 向本院医学伦理办公室提交试验申请, 并于获批后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试验目的及过程, 在征得患儿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开展试验。首先患儿接受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 仪器选择为PHILIPS IU Elite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 探头型号12-5, 探头频率设置为12 MHz, 安抚患儿, 使其取平卧位并将双眼紧闭, 对于哭闹严重或年龄太小者可在家长同意的情况下适量予以镇静药物, 给患儿面部涂布耦合剂, 对其眼睑部位进行全面扫描, 包括肿瘤的所在位置及钙化程度, 以及是否存在玻璃体混合物、视网膜脱落等现象。后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 仪器选择为GE 1.5T核磁共振波谱仪, 对患儿进行横断面、矢状位扫描, T1加权项(TR/TE=360/15 ms); T2 加权相(TR/TE=3040/100 ms)[2]。若需要进行加强扫描则注射对比剂。
1. 3 观察指标 患儿均接受术后病理检查, 并以此作为此次试验的参考标准, 比较彩色超声多普勒、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肿瘤检出率、漏诊及误诊率, 肿瘤是否钙化。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31例患儿治疗结果分析 MRI检出率为67.65%, 彩超检出率为94.12%;17例患儿发生不同程度钙化, MRI钙化检出率为58.82%, 彩超钙化检出率为88.24%,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31例患儿MRI检查与彩超检出灵敏度比较 MRI检查与彩超检出灵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1例(34只眼)患儿MRI检查与彩超检出
灵敏度比较(%)
方法 灵敏度
MRI检查 67.65
彩超检查 94.12a
注:与MRI比较, aP<0.05
3 讨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多发于小儿的眼科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人数逐年增多, 已成为小儿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该病发病与遗传关系较大, 并具有一定的家族倾向, 临床研究表明其发病与基因突变存在关联, 患儿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 且多数由于年龄较小, 对于症状不能描述表达, 因此未能引起家长的注意, 长期发展进而肿瘤生长至视神经, 转移至淋巴、颅内、肝脏等器官或组织, 若不能及时予以治疗, 致死率较高[3, 4]。
本院此次为了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与MRI的临床效果, 特做了临床试验, MRI检出率为67.65%, 彩超检出率为94.12%, 钙化检出率分别为58.82%、88.24%,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计算发现MRI检查与彩超检出灵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目前技术水平而言, 病理检查的准确度最高, 但需要进行活体标本采集, 对患儿伤害较大, 因此临床普及度不高, 现今临床上对于各种肿瘤的检查, 以彩超为主, 其检查结果快速准确, 成为临床确诊的首选筛查方案, 彩超检查的优势在于能更好的检查出结节数量、位置及对病灶周边组织细胞的影响等, 相比于MRI检查, 对人体的伤害更小, 费用更低, 临床适用范围较广[5]。本次试验结果与赵仲民等[6]学者观点相似。
综上所述, 彩色超声多普勒对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检出率较高, 且能对肿瘤位置、状态做准确判断, 适用于临床筛查。
参考文献
[1] 赵军阳, 史季桐, 葛心, 等. 眼科手术或联合系统化学疗法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短期观察.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9, 25(2): 85-88.
[2] 毛迪. 眼内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实用医技杂志, 2009, 16(12):984-985.
[3] 李锦荣.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23(10):1642-1644.
[4] 何静波, 张号绒, 陈丽丽, 等. 小儿脂肪母细胞瘤彩色多普勒超声回顾分析. 实用预防医学, 2012, 19(9):1388-1389.
[5] 杨华胜, 吴中耀, 吴京红, 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眼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6, 15(9):689-692.
[6] 赵仲民, 同俊义, 李令民, 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价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2, 18(11):1166-1167.
[收稿日期:201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