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汲取有益的教育经验

2024-01-18 11:23田正平
关键词:教育史历史学家史学

田正平

(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3)

中华民族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是前人对研习历史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的高度概括。我国有悠久的教育历史,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文化遗产,曾经产生过具有世界影响的大教育家和受到西方关注的选才育人制度。即使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狂潮,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百余年间,无数志士仁人,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忍辱负重,以“强敌为师”,改革教育,培育人才,历尽艰难曲折,同样留下了值得深长思之的宝贵教育经验。

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教育学界,长期以来对中外教育历史的研习越来越受到冷落。在培养未来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综合大学或师范院校的教育系科,有关教育史的课程被压缩、教学人员得不到补充;在各级教育行政和科研部门发布的“研究指南”“重点课题”之类的招标广告中,几乎看不到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影踪;在大量的教育刊物中,教育史论文的存在空间更是狭小,而且,这种现象似乎仍在加剧,至今没有看到好转的趋势。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重新确立加快了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步伐,也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术界迫不急待地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把世界各国的教育观念、理论、思想、制度和教育、教学方法介绍进来,所有这些努力,已经或正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作出积极的贡献。但是,4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无庸讳言,我们的努力与我们预期目标的达成,还有相当的距离。当代中国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我看来,就是与我们对自己教育经验、本土教育经验的淡漠有关。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关注别人经验、别国经验的积极性,远远胜过了关注自己经验、本土经验的积极性。其实,任何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方法,都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产物,其中当然包含有人类共同的智慧,但是,它们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各个国家和民族解决自己教育问题的“万能药方”。举一个例子,就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教育早期现代化一个多世纪的历程而言,至少分别发生在20世纪之初、20世纪20年代和50年代的三次举国一致、影响持久而深远的对外来教育的大规模引进、吸纳,既产生了诸多积极成果,也留下不少迄今未能深刻总结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应该成为我们今天在新的形势下引进、借鉴别国教育经验时的前车之鉴。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求“新”、求“异”的兴趣大大淹没了对自己经验的兴趣。你不尊重历史,历史就要重新上演。当然,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面对上述有目共睹的现实,作为教育史从业者,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心态。其实,这种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我国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早就指出这一现象,用他的话来讲就是:“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它地方,史学已经、正在并将继续遭到冷落,这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史学的被冷落有着长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其根源乃在于人类文明业已生病。”[1](P27-34)但是,他接着又讲:“历史学家不应单纯埋怨社会冷落历史,而首先要问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历史的价值,自己是否已被历史的永恒魅力所吸引。”[1](P27-34)为此,章开源教授提出“参与的史学与史学的参与”的命题,其主要论点是:一是历史学家不仅应该积极参与现实生活,而且应该成为把现实与过去及未来连接起来的桥梁;二是历史学家参与现实生活,主要是以史学来参与而非其它;三是历史学家要把自己重新体验并赋予生命的真正历史奉献给人类[1](P27-34)。这几句话都是章开沅先生的原话,我读了之后非常受启发。在这里重复一遍与大家共勉。虽然我们不敢以历史学家自居,没有章先生那样的大气魄、大境界,但我们碰到的问题确实是一样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不能靠别人的施舍和社会的青睐,只有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教育史学科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动,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基础,最近十几年来,我们有一大批年轻的教育史工作者脱颖而出,表现出很好的素质和发展潜力,而况在我们的身后还有老一辈学者的支持和扶持,而况教育史作为一门学科也只有短短的一个世纪的历史,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们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也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诸如,热衷于青灯黄卷式的自我欣赏而对热火朝天的现实变革漠不关心,学术视野不够开阔,学术思想不够活跃,研究方法不够多样化,研究课题低水平重复,对国内外相关学术领域研究状况隔膜甚深,甚至学风不够端正,等等。这些问题得不到克服和纠正,学科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社会影响力自然难以提升。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振奋精神,正视现实,扫除无所作为的观点;另一方面则要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关注现实的教育变革,以自己专业的特殊方式,即章先生所讲的“把自己重新体验并赋予生命的真正历史奉献给人类”,为当代教育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加强基本功训练,打好基础,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学风,开阔视野,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在重视文献考证等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的同时,努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人类学、宗教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视角,以自己辛勤劳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丰富与影响现实的教育活动,同时也为学科的生存和发展开拓空间、改善环境。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法国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马克·布洛赫曾经说过:“历史学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消魂,因此它比其它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2](P5)我们所从事的正是这样一门极具魅力的学科!人类的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绵延不绝,教育史研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我们通过自己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为教育史学科的建设、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教育史历史学家史学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史考释
浅析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现实路径
浅析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现实路径
傅斯年向夫人认错
中国音乐教育史研究的三个动向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当代史学的转向
范文澜译《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