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单元教学逆向设计的思路

2024-01-07 00:00:00董琴琴
关键词:逆向设计学习评价学习目标

摘"要:语文单元教学的逆向设计,强调以清晰的学习目标为起点,即先根据课标、教材、学情等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再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设计评价内容,然后创设主题情境、设计系列学习任务,让学习任务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让评价贯穿学习任务始终,从而促进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教学;逆向设计;学习目标;学习评价

逆向设计最早由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提出,是指先设计预期的学习目标,再设计评估方法,最后设计具体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模式。逆向设计具有极强的目标导向,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在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学得怎么样,从而对学习过程进行精准指导。

据此,语文单元教学的逆向设计,强调以清晰的学习目标为起点,即先根据课标、教材、学情等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再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设计评价内容,然后创设主题情境、设计系列学习任务,让学习任务围绕单元目标进行,让评价贯穿学习任务始终,从而促进目标的实现。下面以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谈谈设计思路。

一、以终为始,同步设计单元学习目标与评价内容

围绕一个单元的逆向设计,强调单元内容的内在联系,从预期单元学习目标出发,即“以终为始”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一)系统分析,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任何教学设计都离不开精准的目标定位。逆向教学视角下,单元学习目标的定位是重中之重。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主题和语文要素都指向“思维”,意在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探求人物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这一单元可归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该任务群的目标描述为:“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1]明确了总目标,再结合第三学段目标和学情,不难看出,这一学段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注重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的训练,重视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此,结合单元中课文内容以故事呈现的方式和单元习作内容的要求,我们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设定为:(1)把握故事情节,把故事内容讲清楚、讲完整;(2)解读故事中人物言行背后的思维,把故事讲具体、讲生动;(3)结合单元习作要求,自主创编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并根据评价要求进行自主修改。

(二)根据学习目标,同步拟定评价内容

同步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评价内容是逆向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新课标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评价做了提示:“评价要关注学生在问题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分享、演讲等现场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字、表格、统计图、思维导图等学习成果,要特别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2]根据新课标对教学评价的提示,对照设定的单元整体学习目标,我们可以确定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整体评价内容(如下页表1所示)。

有了与单元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内容,教师就可制定出与每个学习活动相匹配的细化的评价量表,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精准指导,也可以根据学生关键的行为表现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要求。

二、整合为要,匹配单元主题情境

(一)分析单元内容,整合教学资源

基于逆向设计的单元学习内容整合,要求教师对单元内容有整体的把握。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人文主题,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语文要素,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三篇课文虽文体不同,但都展现的是人物言行背后的思维智慧。新课标将思维能力核心素养分为“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三方面。而本单元的文本都是从结果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显然应侧重在“归纳判断”这一方面的思维训练。如何将这样的思维训练落到具体的语文实践中?结合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中都有讲故事的要求,且单元习作要求是“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既有“联想想象”,把遇到的困境写具体,又有“归纳判断”,把求生的方法写清楚。因此,我们可以将单元学习内容整合为两个板块:一是“还原思维讲故事”,二是“发展思维编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还原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故事讲具体、讲深刻;通过编故事的方式,综合运用学习到的思维方法,将故事写具体、写精彩。

在“还原思维讲故事”板块,第1—5课时完成《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船长》等精读课文的教学,着重让学生读好故事,分析思维方法,为讲故事和写故事打下基础;第6课时完成口语交际:讲智慧故事,着重让学生讲好故事,并借助评价标准开展评价。在“发展思维编故事”板块,用第7—8课时完成创编与交流,着重让学生写好故事,借助评价标准开展评价并修改。

除了选取教材所呈现的内容作为单元学习目标的支持资源,教师还可以适当拓展课外内容进行补充。比如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中外历史上以智取胜的智慧故事,搜集现实生活中运用智慧化险为夷或解决问题的事例。再如,阅读《刻舟求剑》,指出思维漏洞;选择喜欢的历史谋略故事,画图示讲故事;阅读《鲨鱼》,还原老炮手的思维过程;等等。这样,既让教材为实现学习目标服务,又能锻炼学生搜集、梳理信息的能力。

(二)围绕单元目标,创设主题情境

整合单元内容后,需设计相对应的主题情境,以统领学习任务。

本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教材内容都指向人物的思维,具有“启智增慧”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好文本,又都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兼具讲故事的因素。围绕这一单元主题,对照单元学习目标,教师将单元学习主题情境创设为“举办令人长智慧的故事推介会”。推介的对象可以是单元中的故事,也可以是自己课外搜集的故事,还可以是自己创编的故事。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价、创造等思维训练,落实“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又可以进行有思维含量的创意表达,为实现单元目标助力。

三、目标为旨,评价贯穿学习任务始终

(一)根据目标设计序列学习任务

逆向设计强调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从而促进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创设主题情境后,要以目标为旨,结合单元主题情境设计序列学习任务。

以“举办令人长智慧的故事推介会”为这一单元的主题情境,围绕单元学习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三个学习任务:

任务1: 人物思维大揭秘

围绕这一学习任务,主要设计三个语文学习活动:(1)借助文中注释,读通《自相矛盾》,关注人物对话,解读楚人前后抵牾的思维;(2)了解《田忌赛马》故事的主要经过和结果,聚焦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了解孙膑先观察分析后决策的思维;(3)聚焦《船长》中描写船长言行的句子,结合全文内容,揣摩船长言行背后的想法,感受其急中生智的思维。三个学习活动都指向思维,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任务2: 智慧故事我推介

这一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把故事讲清楚的基础上,结合人物言行背后的思维解读,力求把故事讲深刻,讲出人物内心的所思所想。因此,设计两个学习活动:(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习任务单,理清三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内容讲清楚;(2)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借助思维导图,结合人物的所思所想,将智慧故事推介给身边的人,并借助评价标准评一评“智慧故事最佳推介者”。

任务3: 探险故事会创编

在前两个任务的基础上,学生明晰了对故事内容和人物言行背后的思维,要在习作这一环节加以综合运用。因此,这一任务设计以下两个学习活动:(1)结合单元习作要求,选择成员组成团队,创设探险情境,自主完成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2)与同伴分享自己创编的探险故事,小组成员之间可根据评价标准重点评价故事中人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

以上学习任务的设计,由把故事讲清楚、讲明白,到把故事讲具体、讲深刻,再到分享自己创编的智慧故事,由理解、分析到综合创意表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紧扣子任务设计的一系列学习活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层层递进,符合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

(二)对照评价标准诊断目标达成情况

评价跟进是逆向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围绕学习任务进行相关学习活动时,我们可以同时引入评价标准,将评价融入每一个学习活动,帮助诊断目标是否达成。

值得注意的是,评价不限于某一个学习活动环节,应贯穿单元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评价更要体现“思辨性”的原则,“在有意思的、有价值的、有挑战的思辨任务中观测学生的表现或产生的物化成果,以此判断和评价其理性精神与理性思维能力,特别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3]。对照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判断目标的达成情况,以此调整自己的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评价标准,检视自己的学习表现,于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本单元针对学习任务与活动的评价标准如下页表2所示。

综上所述,语文单元教学逆向设计的过程中,学习目标、评价标准和学习任务相互关

联。这样的设计始终以目标为旨,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实施的过程中让教师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里有标准,有利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落地。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9,31.

[3]房雪冰.融通阅读与思考,提升思辨素养——以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2023(6):67.

猜你喜欢
逆向设计学习评价学习目标
核心置换
基于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措施刍议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10:02:57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2:43:59
基于逆向工程的农用电动汽车壳体造型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目标思考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2:42:35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