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计数单位,凸显运算一致性

2024-01-07 00:00:00张文苑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要:小数乘法作为基础且关键的数学内容,不仅是学生掌握更高级的数学概念的基石,还对学生数感与运算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教学《小数乘小数》一课时,强调“计数单位”在理解数运算一致性中的核心地位,通过模型图式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体验0.1与0.1相乘产生新计数单位0.01的全过程,从而深刻领悟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运算的内在一致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数单位; 运算一致性;《小数乘小数》

小数乘法作为基础且关键的数学内容,不仅是学生掌握更高级的数学概念(如分数运算、代数表达式以及科学计算)的基石,还对学生数感与运算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一课时,笔者通过细分计数单位,凸显乘法运算的一致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运算技能。教学过程及相关思考如下:

一、教学过程

(一)基于实例,感受细分计数单位的起点

(教师出示问题:一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0.1公顷,照这样计算,2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生"0.1×2=0.2(公顷)。

师"这个0.2表示什么意思?

生"0.2表示2小时浇地的面积,因为0.2里面有2个0.1。

(教师出示问题:一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0.1公顷,照这样计算,7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生"0.1×7=0.7(公顷)。

师"0.7表示什么?

生"表示抽水机7小时浇地的面积为0.7公顷,因为0.7里面有7个0.1。

师"这是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知识?

生"小数乘整数。

师"(出示:一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0.1公顷,照这样计算,0.1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观察,哪里有变化?请读出来。

生""0.1小时浇地多少公顷。

师"怎样列式?

生"0.1×0.1。

师"这是什么乘法?

生"小数乘小数。

教师从整数乘法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计数单位的细分过程。通过复习小数乘整数的实例,学生逐步过渡到小数乘小数的学习中。这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对小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即计算总共有多少个小数单位,也为学习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做了铺垫。

(二)借助面积模型,具象呈现计数单位细分的过程

师"(出示图1)猜一猜,0.1×0.1的得数会比0.1大还是比0.1小?

一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0.1公顷,照这样计算,0.1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0.1×0.1=?(公顷)

小组合作探究:

1.在图中表示出0.1公顷。

2.分一分、画一画、想一想、写一写,0.1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生"我觉得结果会比0.1小,因为1×0.1等于0.1,而0.1×0.1中一个0.1和1×0.1中0.1相等,这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从1变成了0.1,变小了,积也会变小。

师"同意他的想法吗?

生"(齐)同意。

师"0.1×0.1究竟应该等于多少?我们一起来研究。

(学生小组活动,然后汇报交流。)

生"(展示探究成果,如图2)我画的这个小正方形表示0.01.因为大正方形表示1公顷,上面的9条竖线把它平均分成了10个长方形,再把每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10×10是100个格子,这1个格子相当于1公顷的1%,就是0.01公顷。

师"听得懂吗?

生"我有意见。题目的第一个要求是让我们表示0.1,而他直接表示了0.01。(展示探究成果,如图3)我觉得应该像这样先表示出0.1,再把0.1平均分成10份,表示出这样的一份,才是0.01。

生"(展示探究成果,如下页图4)我觉得还应该把格子画满,才能一眼看出表示的是1公顷的1%,也就是0.01。

生"全部画出来更清楚。

师""因此,0.1×0.1=0.01,也就是说,产生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0.01”。

在复习了小数乘整数后,教师调整“计数单位”的应用视角,引入面积模型,帮助学生直观体验因数相乘产生新的计数单位的过程,让学生在操作和讨论中初步感受小数乘法的“理”与“法”一致性。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画图来表示0.1×0.1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在汇报交流环节,同伴之间的互动讨论进一步加深了个体对0.1×0.1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启发,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的反馈和点评。

(三)基于计数单位细分的过程,寻找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的联系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0.1×0.1等于0.01,那么其他的小数乘法我们怎样计算呢?

师"(出示:提高效率后,一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0.4公顷,照这样计算,0.3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请在练习纸上按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画一画,找一找。

(学生小组活动,然后汇报交流。)

生"(展示探究成果,如图5)0.4=410,所以先把1公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同步指)0.4在这里。0.3=310,将0.4再平均分成10份,涂出其中的3份。

师"0.3×0.4的结果在图上共有多少个小方格?

生"12个。

师"12表示什么意思?

生"12个0.01,就是0.12。

师"如果没有图,0.4×0.3还可以怎么算?

生"我觉得可以先不看它们的0和小数点,就是4×3=12,最后把小数点点上去。

师"同意吗?可以先算4×3吗?(板书:4×3=12)这个4表示什么?

生"4个110,也是4个0.1。

师"3呢?

生"3个0.1。

师"4个0.1×3个0.1,得到了什么?

生"12个0.01。

师"是的,无论是0.1×0.1=0.01,还是0.3×0.4=0.12,它们都是用0.1×0.1得到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

(出示:一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0.6公顷,照这样计算,0.5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这道题可以怎样计算?

生"先不看0和小数点,算6×5=30。

师"(板书:6×5=30)6个什么乘5个什么?

生"6个0.1×5个0.1,等于30个0.01。

师""我们回到图中验证一下。(动画演示计算过程)先找到0.6的部分,把0.6再平均分成10份,找到0.5的部分,看一下,是不是30?写的时候写0.30吗?

生"写0.3。

师"这个0.3表示什么?

生"30个0.01,只是写的时候把末尾的0简化了。

师"(出示:①4×3=12,0.3×0.4=0.12;②6×5=30,0.6×0.5=0.30=0.3)比一比每组两道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算整数乘法,最后点上小数点。

在学生通过面积模型初步理解了小数乘小数的算理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计算的关键点,即计数单位的统一,比较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发现二者在算法本质上是一致的。

(四)立足数域视角,感悟计数单位的细分与统一

师"(出示:再次提高效率后,一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1.2公顷,照这样计算,3.15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估一估,3.15×1.2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生"大约是4。

生"大约是3。

生"3—4之间。

生"肯定是一个三位小数。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自己在本子上列竖式试一试吧。

(学生计算后交流。)

师"(出示图6)请补上小数点,使图中的竖式成为一道小数乘法。

在学生深入理解了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过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跨数域的练习,确保

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技巧,而且能够

由此深入理解数的运算本质,拓展完成其他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发现无论是哪种小数相乘,都可以通过统一的方法来理解和计算:将问题转化为整数乘法,然后根据计数单位的细分程度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二、教学反思

“计数单位”是运算教学的核心概念,学生对其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后续学习的效果。因此,在乘法运算的教学中,应突出“计数单位”的核心地位,注重模型图式的应用,多用数理的方式展开算理学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乘法的算法和算理。在本堂课中,教师带领学生经历了0.1与0.1相乘产生新计数单位0.01的全过程,辅以可视化的学习材料,使学生感悟到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运算的内在一致性。

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一,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通过估算,学生可以快速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这对于学生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本堂课中,只有计算3.15×1.2时,用到了一次估算。这显然是不够的。其二,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讨论小数乘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辩论。比如,教师提问:“为什么小数乘法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有没有例外的情况?”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仅能巩固已学知识,还能学会质疑和探究方法,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8:16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4:04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3:22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8:26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7:41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4:34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4:32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1:43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