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设计的三个“关注”

2024-01-07 00:00:00陈宏保
关键词:作业设计情境小学语文

摘"要:作业是学习活动的一部分,是核心素养培育导向下的动态学习过程的一环。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关注情境驱动,可以设计角色扮演、任务挑战等情境;要关注横向联结,聚焦单元核心知识,关联单元教学目标来进行整合设计;要关注纵向深化,使之成为学习的支架和沟通课内与课外、语文学习与真实生活的桥梁。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情境;横向联结;纵向深化

作业承载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是学习活动的一部分。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转变观念,打破课时的局限,将单一、静态的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检测性内容,变为核心素养培育导向下的动态学习过程的一环。教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至少要做到三个“关注”。

一、关注情境驱动

碎片、单一的语文作业片面追求知识点的覆盖,容易陷入机械操练的误区。为了增强语文作业的趣味性、有效性,教师设计时应关注与多元、真实情境的链接,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提升其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朗读作业的设计为例,传统的设计往往“为读而读”,形式单一,难以真正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师不妨设计多种作业情境,使学生在兴趣的支撑下更积极、主动地内化朗读技能。

朗读的前提是学生对文本片段非常熟悉,教师可以围绕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理解的关键点,设计与真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角色扮演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学完《花钟》一文,可以让学生扮演“园艺小花匠”,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并用不同的动作展示不同的花开放时的样子;学习了《昆虫备忘录》,让学生朗读最喜欢的片段,做“昆虫代言人”;

学完寓言单元,开展“寓言朗读者”活动,让学生朗读最喜欢的一则寓言故事,并说说从中得到的启示,体会寓言的文体特征;

学完诗歌单元,可以公布诗歌配乐朗诵作品,鼓励学生争做“中华小诗人”。

当然,角色扮演的朗读作业情境也可以分多个层次进行整体设计。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校园寓言社团招募演员的大情境。第一个板块是“演员台词”,要求正确认读寓言中的生字与生词;第二个板块是“演员故事”,要求梳理寓言故事情节;第三个板块是“演员模仿”,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第四个板块是“演员表演”,要求绘声绘色地讲述寓言故事;第五个板块是“演员创作”,要求根据提示创作寓言故事;第六个板块是“演员宣传”,要求制作中外寓言故事的推荐卡。这一情境根据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不同层次进行设计,从初阶的认读生字词,到较为高阶的讲述寓言故事、创作寓言故事。在一系列与角色扮演相关的情境活动中,学生的理解、表达等技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锻炼。

此外,作业的设计还可以融入任务挑战情境。例如,在学生学习了《中国少年说》一课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任务挑战情境作业:“学校有一场大型的活动‘朗读者’,现在面向所有同学征集朗读作品,这次征集的作品主题是‘中国少年说’。如果想要自己的作品入选,就一定要好好练习。”布置该作业以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提供材料包,材料包里有与朗诵相关的视频,学生先自主探究、自主整理朗读,再进行朗读展示。如此,在任务挑战情境的驱动下,学生沉浸式地进行朗读练习,更有方向感、成就感。

二、关注横向联结

单元是统编教材重要的组织结构,教师可以聚焦单元,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横向统整,设计单元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回顾单元知识内容的同时,学会利用多种方法感受知识的贯通性和可迁移性。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传统文化”,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单元课文涉及节日、发明、建筑等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整个单元的作业以“我为中国文化代言”为主题进行横向整合,分别从节日、发明、建筑美术这几方面入手来设计。

教师可以将单元作业目标分为常规目标、核心目标和素养目标。单元作业的常规目标就是本单元的生字、生词、古诗等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积累。单元作业的核心目标围绕单元阅读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说清楚的,掌握习作表达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作业的素养目标旨在落实学段的综合性学习目标,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能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根据这样的三级单元目标描述,教师可以将作业主题分为了解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以及传承传统文化,标明相对应的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综合。

在上述单元作业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可以对单元的教学内容做整合,设计相应的课时作业和单元作业,详见下页表1。

这些作业有浓浓的“语文味”,微分享、小宣讲、小揭秘、小作家、小代言,其实都是在落实“如何将一个意思讲清楚”这个核心语文要素。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还要迁移运用以往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这里,教师设置传统节日、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四君子、中医四诊等作业选题。这些选题联结了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将作业有效地嵌入教学内容中,充分发挥了作业的协同作用。同时,这份作业减少了简单、机械、重复的内容,增加了发展高阶思维的内容比例,学生化身各种身份,利用研读思考、讨论思辨、演讲展示、调查访谈、模仿写作等语文的学习方法投身其中。丰富的活动契合了单元目标的暗线,串起了学习的过程,让单元教学内容得以横向整合,便于更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三、关注纵向深化

语文作业的设计不仅要追求横向的联结,还要关注纵向的深化,使之成为助力理解课时知识的支架,成为沟通课内与课外、语文学习与真实生活的桥梁。

(一)深化为助学的支架

关注纵向深化的作业设计基于儿童立场,力图以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为指引,提供有效的问题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

例如,教学《精卫填海》一课,教师可以设计“形象揭秘”的作业,帮助学生对精卫的精神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教师首先可以设计学生和精卫的对话情境:

学生:“精卫,你为什么要变成一只这么小的鸟?变成龙或者神仙,填塞东海不是更容易吗?”

精卫:“在上古神话中,很多主人公牺牲后都会有化身,那是人物精神的体现。你可以试试完成下面的表格(略),就会有所发现。”

学生在对神话人物盘古和夸父的化身、人物精神进行罗列后,明白了化身为小鸟更能体现精卫的精神。教师接着设计另一项助学的作业:

对于精卫填海,你更倾向哪一方的意见?是“精卫填海是无谓的牺牲”,还是“精卫坚忍执着,是一个英雄”?请结合课文内容和以上对精卫填海的看法来说明理由。

语文作业关注纵向深化,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进行反思、整理、评价。完成语文作业的兴趣得到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深化为拓展知识的桥梁

语文作业的设计离不开教材中的课后习题等助学系统,教师可以依托这些助学系统,纵向深入进行设计,使语文作业成为学生接触更广阔世界的桥梁。下面呈现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的作业设计。

先梳理课后习题。第一道题是“默读梗概,想想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这道题指向的是梳理和概括。第二道题是“读节选的片段,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同学交流”。这道题指向的是内容的理解和人物的评价。第三道题是选做题:“最近你遇到什么让你感到烦恼的事情了吗?像鲁滨逊一样把这件事的坏处与好处列出来,再说说这样做对你是否有帮助。”这道题用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特色表达,并且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迁移。

结合对课后习题的分析,笔者设计了“和鲁滨逊面对面”这项作业,包含四个板块:“走进鲁滨逊”“进入直播间”“独家访谈”“主题书评”。“走进鲁滨逊”要求拓展阅读《乐岛》和《我的内心世界》,目的是补充丰富课文内容,让人物的理解和评价依据更为充实。“进入直播间”要求根据课文内容,为鲁滨逊设计直播间用户名、头像和个性签名,指向的是整体认知,学生要根据人物所处不同的阶段或者节选的内容片段,对内容和人物进行感知。“独家访谈”创设了“记者”“鲁滨逊”“观众”三方面对面的情境“荒岛求生揭秘”,以角色扮演来对不同的能力点进行考查。“记者”介绍“荒岛大事记”,指向课后习题一的情节梳理。“鲁滨逊”介绍“我的荒岛生存秘籍”,阐述“我当时遇到最难的是什么,我用什么方法克服了,我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成功离开荒岛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什么”,指向内容的理解和重构。对“观众”的现场采访设计了“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听后的心情?最让你觉得震撼的事情是什么?对你最有启发的是什么?你对他的评价是什么?”等问题,重点考查与学生自身经验的联结。三个不同角色的问题设计分别指向课后习题一、习题二和选做题,有侧重地将课后习题转化成对学生能力的检测和考查。“主题书评”则是引导学生多读书,实现从一篇课文到一本书的拓展阅读。

总之,无论是课时作业还是单元作业,教师都要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横向、纵向地综合考虑,联结盘活各类资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而保证语文作业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情境小学语文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护患情境会话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26:32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47:56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33:38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19:32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