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迁移理论下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

2024-01-07 11:38薛冬御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点题选材读写结合

薛冬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设计“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任务群,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感受,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然后用文字鉴赏并评价文学作品,通过写作展现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这样的教学策略,体现了认知迁移理论的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认知迁移理论设计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新知识,并纳入原有的语言应用系统中,从而提升读写综合水平。

一、细读文本,知道“写什么”

(一)悉心观察,描摹生活场景

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这是影响学习和迁移的重要内容。认知迁移理论认为认知结构具有可利用性。在阅读中,学生发现作者总是悉心观察自己身边的场景,并用文字描摹下来,他们也认识到自己平常要仔细观察生活,描写生活场景。

《散步》展现了生活中一家人和谐相处的场景,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十分细腻。教师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要写一篇展现家人和谐生活的作文,会选择什么场景,他们也要积极观察身边的世界,并试着将其描摹下来。在学生选择材料的时候,教师引导其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要从细处入手,选择写什么,如课文中的散步场景,虽是生活中的琐事,却写出了温暖的亲情。二是要注意选择的生活场景必须符合文章的主题思想。如果能做到这两点,学生就能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找到丰富的创作内容。

(二)富于条理,叙述身边趣事

在细读文本的时候,学生发现作者总是积极观察生活,有条理地将事情记录下来。因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积极接触并体验生活,将感受写下来。

《社戏》展现了孩子们看社戏的有趣经历,教师可以让学生着重阅读偷豆子的一段,思考这一段和看戏关系不大,为何要加入。学生发现这样写展现了孩子们活泼,乡民们淳朴,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故此作者才会选择。学生还发现作者选材很有条理性,看戏是主要内容,而偷豆子则是看戏途中发生的事情,从属于看戏,所以并没有喧宾夺主。教学者继而让学生思考如果要写文章展现趣味校园生活,自己该如何选择,怎样有条理地选材。如有学生写和同伴野炊的事情,并将同伴帮助自己搭帐篷插入进去,既能展现条理性,又体现了同伴的热情。

在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要有自己真实的感受。此后用写作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阅读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如果选择好了内容,就要思考为何选择,如何能有条理地表述,让读者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观点。

(三)潜心思考,感悟人生哲思

精彩的作品中常常会记录作者的人生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思考作者将什么作为切入点,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在自己创作的时候也能抓住其中的隐喻性,分析其中的潜台词,并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写下来。

《走一步,再走一步》所写的虽然是生活中的琐事,但是作者却将人生哲理融入其中。在学生读懂了文章后,教师要引导他们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自己领悟出人生哲理。如有学生介绍了羸弱的流浪猫保护小猫的故事,从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而其他同学则有不同感悟,有的领悟要勇敢面对强敌,有的领悟要关爱弱势群体。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更好的感悟,写入作文中。

通过读写结合的活动,学生将已有的写作内容和新掌握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丰富了自己的写作题材。

二、深度鉴赏,理解“怎么写”

(一)基于主题需要,科学选材

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要提高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促进新的学习和保持。因此在学生掌握了写什么之后,教师还要让他们继续深度鉴赏,从而掌握“怎么写”的诀窍。

结合《背影》教师让学生思考作者设定了什么主题,如何结合主题选材。学生要思考为何作者要特别选择车站送别、买橘子等内容,是否可以选择其他更能展现父爱的材料。学生在分析后发现作者和父亲的关系并不太好,而买橘子是他在要长期和父亲分开的时候,无意中看到的细节,通过这个细节展现父亲其实还是关爱自己的,这才让作者感动落泪。学生发现作者的选材完全符合真实生活情况,也符合主题思想。他们在自主选材的时候也思考如何科学选材。如有学生想写父亲认真负责,但是他并未见过父亲在单位工作的场景,无法提炼合适的材料,于是就从父親接到电话后,立刻动身去单位加班入手,从侧面展现其敬业。这样的选材就体现出了科学性。

针对学生不会选材的问题,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分析一些经典作品的选材特点,教会他们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确定选材角度、安排详略等。

(二)抓住适宜时机,反复点题

不少学生的文章中常常出现与主题无关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时机点题。学生可以找出课文中的过渡性句子,并思考它们和主题之间的关系,和材料之间的关系,然后将总结出的写作方法用于自主创作中。

在学习《回忆我的母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句,首先找出有哪些句子具体展现了母亲的形象,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母亲的形象。学生发现作者在每一段的开头都运用了点题的句子,如“母亲是个好劳动”“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等句子,将这些句子整合起来,就能看到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教师要安排学生在自主创作的时候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在适当的地方运用点题的句子。如有学生想要写同学是个好学的人,用点题的句子分别展现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很认真,在课外自主学习中也很刻苦,还常常帮助其他人学习。这样就反复点题,彰显了“好学”的特点。

在阅读中,学生领悟了作者如何根据主题思想选择材料,在自主创作中,他们也会逐步了解怎样选择合适的时机,点明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好地表达文章主旨。

(三)丰富表达方式,做好过渡

教师要创造机会将写作和教材结合在一起,让写作教学有本可依。如在教授表达方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例子,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架构中。

《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都十分优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语文知识,看看其中有哪些优美的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否有自己没有掌握的写作手法。如有学生发现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这些都是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而“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用的是通感的修辭手法,通感是该学生没有掌握的方法。如此教授就起到过渡作用,将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在整合了这些写作手法后,学生再进行自主创作,既能写出事物的典型特点,又能展现出生活化,让读者感觉亲切。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文本解读过渡到自主创作方面,让学生在知识建构后运用新掌握的写作手法自主创作,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深化思维,懂得“为什么写”

(一)内化语言,获得交际能力

认知迁移理论认为要增强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促进新的学习和保持。如果学生能在阅读写作后深入思考自己为何要写作,则他们能深化思维,增强巩固知识。同时这样的教学也能避免学生“为写而写”,能提升他们的自主创作兴趣。

《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等文章都属于新闻,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新闻的社会价值是什么,作者为何要创作新闻。学生会认识到利用新闻能让更多人了解社会大事,创作新闻是为了信息流通,和他人交流。此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在班级中有哪些好人好事,有哪些同学在校园运动会和艺术节中做出了贡献,如果想要宣扬他们的事迹,应该怎么做。学生认识到了新闻的写作价值,也会尝试用新闻展现好人好事,体现运动员的勇敢和拼搏精神,并以这种方式和他人沟通交流,起到信息互通的作用。

在读写结合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到自己写作是为了更好地和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有了真实的写作目标和创作方向后,学生发现写作不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为了更好地和他人交流。

(二)塑造人物,提升审美境界

有的作品中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展现了他们的高尚情怀,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拜之情。阅读这些文章让学生认识到写作不仅塑造了优秀的人物形象,更展现了作者对思想美、精神美的认识。这样他们在自主写作的时候也会思考如何展现人物形象。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整合阅读《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等作品,思考作者选择了哪些例子,又是如何利用这些例子展现主人公高尚情怀的。此后再组织他们说说自己要写怎样的人物形象,又将选择哪些有代表性的例子表现人物的精神。如有学生写的是“热爱劳动”的人物形象,他并没有选择写劳动的场景,而是写了该人物在公共场合看到地上有垃圾,会不由自主地清理干净,这样就表明主人公的劳动并不是单纯作秀,而是刻入其灵魂深处的高尚品德。学生发现,在写作中,自己对人物的精神世界有了深刻了解,自己也得到了启迪,端正了思想。

在阅读中,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为了展现作者本人对精神美的认知,作者通过人物形象展现自己的审美境界。在自主创作的时候,他们也思考如何塑造美的形象,表达自己对美德的理解。

(三)自我教育,渗透生命意识

写作其实还是一种自我教育。作者常常会在展现事物的过程中体会到大自然的力量,感受到宇宙永恒,认识到生命短暂,要爱护、重视生命,他们会将自己的生命意识融入作品中。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也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写入文章中。

如在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月亮”的意象,深入分析其中蕴藏着怎样的深意。一开始学生只能体会到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渐渐感悟到“月亮”还象征永恒,体会到这首作品表现了作者的生命意识。此后,教师让学生也试着在作品中展现对生命的认识。如有学生认为不少人都用“流水”来象征生命,他在写作中也运用了“流水”的意象,认为生命就要像水一样,要不断地前进,如果停滞不前,最后就会干涸。

写作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反思了对生命的认知,获得了更多感悟。他们将想法写入文章中,让文章也渗透了对生命的感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等问题,学生就能全面彻底地了解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学习写作的重要性,也就能提升自主探究的兴趣,将丰富多彩的读写综合融入实践中。

作者简介:江苏省启东市鹤城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点题选材读写结合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咬定青山不放松——谈高中议论文点题策略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