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波
[摘要]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的地位得以提升,形成了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心理测试、学科渗透、参观体验等多样化育人路径,促进了学生理性选科、科学规划专业和职业。当下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也存在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高中缺乏相应资源与能力、社会与家庭的系统性支持较弱、育人有功利化倾向、学生的获得感不强等。对此,从理论上澄清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价值,科学解读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效能,为推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新高考;成效;困境
[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54(2023)05—101—008
基金项目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江苏省高考综合改革引导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研究”(编号:C/2022/01/28)。
自2014年新高考改革以来,关于大力发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呼声从未停止。新高考要求学生选科,这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发展动力。新高考改革已实施数年,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如何,特别是有何育人成效和难点,这不仅是学术界亟待回答的问题,也是普通民众关心的事情。本文基于在6省市16所高中开展实地调研所获资料①,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和困境进行研究,厘清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为推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一、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
新高考以生为本的价值理念呼唤生涯规划教育的回归[1],极大提升了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的地位,催生了多样化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取得了豐硕的育人效果。
(一)多样化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生涯规划教育是高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而长期得不到应有重视[2]。新高考将学生选科与未来报考专业、从事职业等联系在一起,倒逼社会各界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3],大幅提升了生涯规划教育的地位,提早了生涯规划教育的时间,拓展了生涯规划教育的路径。调研发现,新高考制度设计的复杂性催生了市场化升学咨询产业的扩大[4],教育市场上专门提供生涯规划服务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充分说明,公众对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的重要地位正逐步确立。借助新高考提供的机遇,新高考试点地区高中通过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心理测试、学科渗透、参观体验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图1)。
1.课堂教学
部分高中将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门重要校本课程,授课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开课时间、开课频次具有一定校本特征。例如,有些学校的授课教师是班主任,有些学校则由心理课教师或相关部门负责人承担。授课重点不尽相同,多是高考政策解读、学业指导、自我认识、心理辅导、专业职业认知等各方面的生涯规划知识。课堂教学内容比较系统,知识化倾向明显,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大量信息。
GZ3-7高中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学生生命发展指导中心”,新高考之后才真正重视和正式开设生涯规划课。“从2020年10月份开始,学校对新高一的学生进行持续的专题授课,每两周上一次课。主要由班主任来承担这个任务,使用的是校本教材,当然也不拘泥于教材。班主任对学生选课、走班、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他们就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这门课对他们将来指导学生和管理班级也有好处。”(GZ3-7-XGBM3-201019)
2.专家讲座
部分高中没有开设校本课程,而是直接聘请校外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或者在开设校本生涯规划课的基础上,又定期、不定期地举行各类讲座。开设讲座者多是大学教师、公司高管、优秀校友、学生家长等校外人员,他们基于个人成长成才经历,向学生讲授具有一定专业倾向的通识性知识。这些专家能为学生树立榜样,起到思想上的引领。
GZ1-5高中是一个资源丰富、条件优越的学校,在聘请校外专家开设讲座方面颇有经验。“我们学校请到了一个‘博士团来讲授生涯规划,主讲者基本上是出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的博士,研究方向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专业及职业。他们给高一未选课的学生和高二已经选课的学生讲。”(GZ1-5-XGBM1-201103)
3.心理测量
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发展与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的理论[5],心理测量在生涯规划课程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对学生进行MBTI职业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心理测量,能使学生了解个人性格、气质、兴趣和职业倾向等,是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普遍做法。有些学校还在测试后对学生进行单独或团体式心理辅导,使学生加深对自我的认识,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实现个人价值。有学生表示:“我们学校的生涯规划教师就是心理老师,学校花了几十万买了一个国外专业的心理测量系统,给我们做了一些心理方面的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个人性格、兴趣、职业倾向等。”(GX1-3-XS6-191016)
4.学科渗透
学科渗透是生涯规划教育的隐性实施路径,几乎每门学科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生涯方面的渗透[6]。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兴趣,能产生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正如某高中教师所言:“作为任课教师,我们只能通过个人的教学魅力、课堂艺术,包括平常的点点滴滴,将某门科目有趣和实用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吸引学生来选择这一科。”(GZ3-3-JS1-191125)
5.参观体验
生涯技能的培养、生涯态度的培育主要依靠学生的自我探索、实践、体验,需要生涯规划教育打破封闭课堂,走向课外和校外[7]。资源条件比较好的高中经常带领学生到高校和公司等单位进行参观和体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大学专业学习、社会职业生活,这种体验型引导使学生印象更深刻。例如,GZ1-5高中坐落在市高教园区,学校附近有多所高校,在开展高校专业体验方面独具优势。“我们学校与旁边4所不同类型的高校都有一定联系,平常到高校开展各种参观和体验活动都很方便,高中生可以到感兴趣的课堂中体验专业理论课、企业课程、实验课程等各类课程。另外,学校附近很多企业,也能满足学生进行参观和职业体验的需求。”(GZ1-5-XGBM1-201103)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育人成效
一方面,促进学生理性选科。如果没有科学的生涯规划教育,许多学生难以合理运用新高考赋予的选择权,而可能功利、从众地选科。生涯规划教育从学生个人心理状态和兴趣爱好入手,对提升学生的理性选择能力有重要意义。很多受访学生认为,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提早认识自我、了解不同专业、职业,从而促进学生合理选择,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8]。“心理测试告诉我们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部分家长也会来校介绍自己的职业,如果你對哪个职业感兴趣,就可以联系那个家长了解更多,对我选科来说还是蛮有价值的。”(GX2-3-XS3-191014)“我们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是和高一(下半学期)的选课结合在一起的,学校会跟你讲当前高校录取专业限制的政策,模拟一下你选什么专业,可能需要选择什么科目,让我对选课和选专业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的了解。”(GX3-1-XS2-191209)
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科学规划专业和职业。通过对比新、旧高考,许多高中教师和学生认为,原来的高考模式不科学:由于高中没有生涯规划教育,多数学生不仅不规划学业、人生,高考后选择专业也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新高考后,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高中就开始思考和规划学业、职业和人生,有利于学生根据兴趣特长选择适合个人的专业。“改革之前,学生必须在填报志愿的那几天决定高校专业和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确实不太科学。现在学生高一开始就思考和确定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倾向选择未来发展方向。”(GZ3-5-XGBM1-191128)“新高考督促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让学生自己去规划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等到选高校专业或上大学后才去规划,这个理念我还是相当支持的。”(GZ3-4-JS3-191127)“因为高中阶段会比较忙,如果不做生涯规划,高考成绩出来以后,我肯定也不知道选择什么专业,会很盲目,现在高中就提早接触到,选专业就更有目的性。”(GX6-1-XS1-191213)一部分兴趣倾向明显的学生可以在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甚至开始谋划未来从事的职业;兴趣倾向不明显的学生,也可以广泛地了解各种专业和职业,至少拓宽了学生视野,或促使他们找到自己喜欢的大方向。
二、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困境
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不仅需要相应的资源能力、系统的社会和家庭支持,还需要高中树立非功利化的科学育人理念,但当下高中缺乏各种主客观条件的支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困难重重,学生获得感不强。
(一)高中缺乏相应资源与能力
资源、能力不足是当前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主要客观困境。高中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着“无课标、无教材、无师资”等问题,多数高中教师不具备生涯规划教育的能力,不少学校生涯规划课程形同虚设[9]。鉴于没有专业的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很多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主要由班主任、心理教师、任课教师兼任。即使是以专业领域最为相近的心理教师为主导,其数量也是不足的[10]。县域高中资源缺口更加严重,许多领导、教师不喜欢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因为高中要花费本来就不富裕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从事该项教育,其效果却是一般。
“特别在农村地区,由于各项资源条件比较差,生涯规划教育这项工作很难推进,与城市相比,我们高中对如何开展生涯规划、选课指导比较茫然,教师的素质、各种资源条件不高,家长对政策、信息的处理和把握也比较差,学生也没有手机和电脑,信息来源简单,所以很多家长和孩子也都不懂将来往哪个方向发展。”(GZ3-6-LD1-191128)“对于我们这种不发达地区层次偏低的学校,我觉得生涯规划用处不大,基本上就是好听而已。我们之前做过一次这样的事情,是带创新班的学生到湖南大学接受专业生涯规划,但是讲完以后他们还是不太懂。我们学生的层次跟那些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学生没法比,他们没有超前的意识去决定将来走什么样的路,他们的爸妈多数在外面打工,部分学生基本上就是爷爷奶奶在照顾。”(GZ3-5-JS8-191128)
(二)社会与家庭的系统性支持较弱
当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系统性较弱,缺乏社会和家庭支持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与整个社会和教育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支持性较弱体现为“上下衔接”不够。理论上,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整个人生的历程[1]。我国宏观教育系统对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高。新高考政策一经出台,高中对生涯规划的重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小学、初中和大学对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仍不够。仅靠高中这一个阶段也难以改变整个教育系统生涯规划教育的面貌。“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跟踪的、整体的过程,我觉得当前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跟小学、初中和大学有些脱节、断层,这些阶段不重视生涯规划教育,难以和高中形成配合和衔接,这个改革就不完整。其实生涯规划教育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可以做,现在全部一下子推到高中,对学生太突兀了。”(GZ1-4-LD1-201028)
支持性较弱的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左右配合”不足。当前整个社会风气体现为竞争性和功利性。尤其在高中,高考压力迫使学生之间的竞争程度上升到“内卷化”境地,社会公众对高中教育的关注点依然停留在“升学”“上重点大学”上面。多数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重视孩子的生涯规划教育[11],而且,他们也鲜有资源、能力帮助学生孩子进行规划。在此背景下,许多家长对学生未来人生的规划,主要依据学业成绩和热门学科专业,较少关注学生个人兴趣和想法。“其实作为家长,我们更关注的不是怎么给孩子职业规划,而是我们孩子选了课之后,他怎么样考上好大学,有哪些专业选择,未来涉及的职业有哪些。我们父母也不是说什么都懂,我是从事公务员工作的,我爱人是医生,除了对这些职业了解一些,其他的也不太懂。说实话,像我们孩子是在省会重点高中,还算有一点平台和机会的,像一些农村孩子和家长,可能就更不懂了。”(GZ3-7-JZ7-201019)
(三)育人有功利化倾向
在应试体制下,生涯规划教育沦为部分高中和家长开展投机性选课的工具,使得该项教育庸俗化、功利化[12]。
第一,高中通过功利化的生涯规划教育,刻意引导学生选择某些科目或科目组合,企图获得整体升学率的上升。某高中校长坦言,“我们从将来学生发展的角度,给学生做了一些生涯规划教育(心理辅导、选课指导),鼓励学生选择几个热门的大组合,这样总的组合数量少了一些,学校管理、学生积极性调动等方面更好了,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升学率)。”(GZ3-8-LD1-201023)第二,出于讓学生获得更高成绩、考上更热门专业、找到更高薪工作等功利化目的,一些家长劝导孩子放弃自己喜欢的科目,选择更保险更热门的科目。“我儿子非常喜欢历史,但在利益驱动下,我不可能让他选择历史。”(GZ1-2-LD2-191030)第三,现在市场上很多提供生涯规划的公司更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出所谓精准的、利于个人升学的选科方案与未来职业规划。这些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强烈的功利化、投机性倾向,主要目的是高分与升学,过分追求所谓热门专业职业,忽视了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未来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四)学生的获得感不强
学生的获得感是育人效果的关键标准。现实中各个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水平和形式存在很大差异,部分有条件的高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系统化知识型引导、专家式引导、自我认识型引导、学科兴趣型引导、体验型引导等“五位一体”式的生涯规划教育,但多数高中只能利用其中的1—2种渠道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很多高中甚至没有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取而代之的是几场讲座[13]。许多学生在接受这样不全面的生涯规划教育后,获得感并不强。
不少学生表示,生涯规划教育对他们影响不大,他们还是依据分数来选科,按照应试的思维进行人生规划。“我们学校有心理老师转行变成职业规划师,可能是因为上面有政策规定,也因为生涯规划最近几年炒得很热。其实就是给你做几个测试,办几个讲座,告诉你适合哪种职业。我觉得对我没产生什么影响,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GX1-3-XS2-191016)
三、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省思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既取得了一定育人成效,也面临各种困难。受访者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产生了两种针锋相对的看法,争议焦点集中在理论上有无价值、实践中有无效果两方面。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作出更深层次反思,有利于促进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价值的省思
毋庸置疑,理论上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具有重要育人价值。但是,为什么一部分人对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表示怀疑,甚至认为生涯规划教育毫无价值。他们主要有两方面证据。第一方面的证据是一部分人基于自身的经验,只看到当前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困境,以及生涯规划教育带来的问题与负面影响,从而得出了“生涯规划教育没有价值”的结论。这类人往往只看到资源条件不足、生涯规划教育做得较差的高中,而没有关注到资源条件充足、生涯规划教育做得好的高中。
第二方面的证据是对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性认识不足,他们忽视了生涯规划教育对个体合理知识结构形成的引导作用。例如有人认为,高中生的年龄较小,整体知识结构还没有形成,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明确的专业职业倾向,因此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意义不大。这种观点颇具迷惑性,它有合理的成分,如个人知识结构是学生从事未来职业的基础,高中生正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期[14]等,但它忽视了学生知识结构形成也需要科学的引导,而不是完全的自我生成与自我探索。
综上,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普通高中的职业性有限,但它也需要为升入高校、就业、培养合格的公民方面做准备[15],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基础性的生涯规划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在新高考实行选考制度的背景下,生涯规划与选课指导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科学选科和个性化发展。
(二)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效能的省思
理论上生涯规划教育价值很高,现实中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则存在效果不佳的情况。到底哪些环节出了问题?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对生涯规划教育本身存在认识误区,不能科学地认识、建设和发展生涯规划教育;二是对生涯规划教育认识比较充分,但缺乏客观资源条件、家庭社会的系统支持,难以建设好生涯规划教育。
误区一:错误解读心理测试在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有些学生过于看重心理测试的作用,甚至简单地把生涯规划教育等同于心理测试及辅导,一旦心理测试结果与个人兴趣倾向不符,便认为其完全无效和无用。“说实话,这些生涯规划教育对我选课也没有什么影响,包括心理测试说我最适合的职业是导游,我觉得也很扯。”(GX1-3-XS3-191016)“如何认识心理测量的作用?原来我最讨厌教书,但是后来真正从事教育工作两年以后才逐渐喜欢上,说明兴趣是可以改变的,更不要说心理测量告诉学生的那些东西。”(GZ3-3-LD1-191125)
误区二:将生涯规划教育完全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让学生确定具体的专业、职业。例如,有学生认为,“在不到20岁的时候,你要决定未来二三十年要干什么,这不可能。我不可能在17岁的时候想我30岁在干什么,要是有这么清晰的职业规划,我直接读职高或者大专就可以了。其实我根本没有任何想法。”(GX5-1-XS1-191211)很显然,该生过于看重生涯规划教育的职业规划功能,从而陷入了“唯职业规划”的误区。
需要说明的是,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属性是引导性和启发性,而非决定性和职业性。所谓引导性和启发性,即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高校专业和社会职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前进,进而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判断、选择和规划。这与国外发达国家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学业与现实世界以及未来目标之间的联系[16],促使学生从学业和职业的层面探索其兴趣和能力[17]。生涯规划教育是“唤醒”的教育[18],不是规定每个学生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去做,而是启发、帮助每个学生如何根据自身的愿望和特点、爱好和兴趣、能力与特长,发挥其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最优发展和服务社会[1]。
科学的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引导、启发作用,不对学生发展下绝对性结论。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包括对学生开展心理测试、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等,但如果盲目崇拜心理测试的结果,就陷入了“唯心理测试”的误区。只有科学和理性地认识和解读心理测试的结果,才能理性引导学生发现发展中的自我。同样,在内容上,生涯规划教育除了包括职业规划,还包括学业规划、人生规划等内容[19]。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不等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不是让学生确定未来从事的职业,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兴趣,开展科学选择,进行合理规划。利益相关各方只有正确认识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和内涵,才能科学开展这项活动,不断提升育人效果,否则其效果评价只会更为消极。
(三)推动生涯规划教育科学发展的思考
对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功利化、庸俗化、形式化、表面化等问题的批评不能否认其重要价值与发展前景,对生涯规划教育面临机遇的肯定也不能完全无视其困境矛盾。换言之,机遇中蕴藏着巨大困难与问题,困境中存在不少机会与前景:完全把新高考当作一次巨大机遇而不顾客观现实与发展困难,生涯规划教育就可能走向形式化、功利化;过分强调乃至夸大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困难问题,生涯规划教育可能永远发展不起来。
对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发展。第一,各级政府、高中和社会媒体要加强对教师、学生和家长,乃至普通民众的培训和宣传,使利益相关群体正确认识和理解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价值和内涵,避免陷入唯高中、唯职业、唯心理测试等误区。生涯规划教育不只是一场报告、一次活动或者是一门课,而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20]。促进学生生涯规划意识觉醒、生涯规划能力提升需要多方面的教学、实践、体验。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除了着力推进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政府还应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积极谋划小学和初中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涯规划教育、企业生涯规划教育、家庭生涯规划教育。只有整个生涯规划教育系统建立起来,优化全阶段、全体系教育生态,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与其他类型的生涯规划教育相衔接,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第二,主观态度和客观因素有着复杂的交互式影响,这导致了生涯规划教育上的“马太效应”:越是没有资源能力的高中,就越做不好生涯规划教育,进而对生涯规划的认知越负面,从而导致更做不好生涯规划教育。对此,政府应从顶层谋划,大力培育专业的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加强对生涯规划教育资源的合理调控和配置,适当向贫困地区和县域高中倾斜,以维护生涯规划教育的公平性。第三,受访者的担忧和质疑不无道理,生涯规划教育不应成为精确的、功利的、庸俗的职业规划教育。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要与职业高中、高校等机构开展的生涯规划教育有所不同,减弱其职业性和规划性,加强其基础性和啟发性。功利化生涯规划教育与利益相关者渴望升学的主观心态紧密相连。当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最需要去除精确的规划和设计,尤其是故意诱导学生进行功利性选课的生涯规划教育,虽然其短期目标可能是为了学生升学或整体升学率的提升,但它扭曲了生涯规划教育的本意,长期来看也不利于学生持续发展和整个社会创新能力的提高。化解生涯规划的功利化困境,需要将其和功利选科问题联系在一起,从破除应试主义、唯分数、唯学历等不良评价倾向方面入手。
“初生之物,其形必丑”,我国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晚、底子薄,我们要积极克服当前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不公平、不均衡、不系统、不科学等问题,不断推动生涯规划教育走向常态化、正规化、自觉化、全面化,努力提升生涯规划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获得感。不仅关注学生性格特点与未来从事职业的匹配性,而且更着重培养学生应对未来变化的意识和能力[21]。
参考文献:
[1]王爱芬,雷晓.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实现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01):33-37.
[2]刘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10):32-38.
[3]樊丽芳,乔志宏.新高考改革倒逼高中强化生涯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7,(03):67-71+78.
[4]鲍威,金红昊,肖阳.阶层壁垒与信息鸿沟:新高考改革背景之下的升学信息支持[J].中国高教研究,2019,(05):39-48.
[5]崔玉婷.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162.
[6]丁林兴.高中生涯教育应处理好的五对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12,(11):71-74.
[7]朱仲敏.教育转型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内容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06):77-82.
[8]田丽.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探寻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施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0):63-69.
[9]冯成火.高考新政下高中课改的评价、问题与策略——基于浙江省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研究,2017,38(02):123-131.
[10]庞春敏.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教学与管理,2019,(30):64-66.
[11]孟凡刚.新高考形势下家庭教育对高中生生涯规划的指导意义[J].教育观察,2018,7(10):20-21.
[12]姜子豪.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8,(09):67-69.
[13]贾彦琪.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与路径选择[J].重庆高教研究,2018,6(06):60-71.
[14] Super D E. A Life-Span,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0,16(3):282-298.
[15]张治.大数据背景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39.
[16] Trusty Jerry,Spencer G Niles,JoLynn V.Carney.EducationCareer Planning and Middle School Counselors [J].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2005,(2):136-143.
[17] Hargrove B K,Inman A G,Crane R L. Family Interaction Patterns,Career Planning Attitudes,and Vocational Identity of High School Adolescents [J].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2005,(4):263-278.
[18]朱景高,乐颖.基于“愿景·执行力”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J].人民教育,2016,(14):32-35.
[19]聂洋溢.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基于国际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02):40-54.
[20]范寿仁,梅进德,郑彩亮,等.生涯规划教育的“全息模式”[J].人民教育,2018,(Z3):76-79.
[21]刘鹏志,金琦.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要避开五大“雷区”[J].人民教育,2019,(Z1):108-111.
The Effectiveness,Dilemma,and Reflection on Carrying out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Xu Dongbo
School of Marxism,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1189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the position of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s has been improved,forming diversified educational paths such as classroom teaching,expert lectures,psychological test,subject penetration,and visiting experience,which has promoted students to choose subjects rationally,plan majors and careers scientifically. At present,there are also many difficulties in carrying out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s,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lack of corresponding resources and abilities,weak systematic support from society and families,utilitarian tendencies in education,and weak sense of achievement among students.This paper tries to clarify the value of high school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 theory,scientifically interpret the practical effectiveness of high school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and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Key words:High School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Results,Dilemma
(責任编辑:刘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