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境脉: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教学变革的支点

2024-01-01 00:10:15周刚孙礼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10期
关键词:素养导向教学变革

周刚 孙礼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改革,强调思维能力培养而非单纯知识传授。高中语文教学变革植入学习境脉理念,需要对知识、环境、经验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学习和思维活动场域有清晰的认知。以学习境脉为支点,旨在激发学生主体性,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实现知识迁移,并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等素养。依据学生的素养水平,教师需设计适合的教学任务、评估方式及支持程序,重新定义教与学的关系,并调整传统的教学目标,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学习境脉 素养导向 思维迁移 教学变革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语文教学的变革趋势是从操作层面转向哲学反思,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知识传授。知识的价值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应更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促进迁移学习。

(一)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挑战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多以应试为导向,过分强调教材和知识训练,导致学生领悟到的知识零散且缺乏系统性,也养成了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教学方法以内容、问题罗列和结论传递为主,缺少教学与学习活动的有效结合。

(二)新课标教学建议的诉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建议根据学生需求,创设学习情境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强调课程整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要求教师处理好不同学习任务群间的关系。

(三)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趋势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推广了素养导向的教学方式,突出整体性、序列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教材内容并非以文本或知识为中心,而是依据学习任务群和学生学习程度进行规划和创新,使学习目标和内容自然延伸。

综上,我们认为:当前一些语文教学方法遮蔽了能培养高阶思维的课堂互动,使得學生失去参与和主动思考的能力。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提出假设:如果在高中语文中开展以素养为导向的学习环境教学,将思维融入每个教学环节,学生就能更好地参与学习,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概念描述

学习境脉:指包括知识、环境、经验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学习和思维活动场域。高中语文思维教学旨在激发学生主体性,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实现知识迁移,并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等素养。教学方式则涉及创设情境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如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和项目学习等,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环境,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操作流程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素养水平,预测和选择高阶学习内容,并设计适合的教学任务、评估方式及支持程序。同时需要尝试在不同学习任务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思维课堂需要重新定义教与学的关系,并调整传统的教学目标以提升现实生活能力。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保持探究等五个关键原则融入语文学习中,并通过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形态,累积语言经验,提高社会洞察力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三)结构模型

2018年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开启了学习境脉的研究,该研究分为四个象限,每个象限解决一个问题。随着对学习境脉的深入理解,素养导向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成为提升学生思维和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的关键。

1.真实情境:构建学习情境设计的探索(激活旧知)

2018年,我们意识到我们对真实情境的理解有限,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理解。因此,为了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应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来积累经验,深入理解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并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我们通过融合学科认知、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三个维度来构建学习情境,依托实践学校进行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譬如,浙江省教育厅的“百人千场”送教下乡活动,开设《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联读时,我们设计的学习情境是,当辛弃疾与苏轼时空穿越相遇时,他们会说些什么?请结合词作设计对话的台词。同时,在日常实施学习任务群时,我们进行综合研究,每个学习任务群都融合多种学习情境。譬如,在完成“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时,除了围绕学科认知构建情境,我们还引导学生讨论广告中的语言文字运用问题,分享个性看法,从社会生活和个人体验构建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2.对话场域:整合学习资源的分析探索(展示新知)

通过整合学习资源,以学习任务群为基础,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譬如,在古代诗词教学中,我们建立了唐诗专题,整合同一时期的诗歌阅读资源,包括相同和不同题材、体裁、作者背景和赏析类文章等内容,并整理归类,写下阅读心得等,师生集中梳理形成了李白、杜甫专题研究。当然,18个学习任务群几乎包含了高中生所需的各种语言活动,涉及的语言素材、话题和语体也覆盖了古今实用类、文学类和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在此期间,我们针对学习资源如何优化的研究论文获得地市级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3.活动嵌套:设计活动实践的策略探索(尝试应用)

根据任务中心教学原理和克伯屈的“任务驱动”理论,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整合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并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学生在真实、有意义的情境中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提升语文能力。我们认为学习情境是内隐的指导,言语实践活动是外显的路径。譬如,在散文群文教学中,我们选取从《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看现代作家的审美取向切入,设计如下活动:根据郁达夫《故都的秋》和朱自清《荷塘月色》两篇课文的相关内容,从中选择典型景物设计成一幅读书海报。你将如何设计,并说说你的创意理由。这就是基于学习任务的群文阅读教学是切合新课标理念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新样态,结合“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及“自然情怀”的人文主题开展的活动设计。

4.思维进阶:评价机制的完善策略成型(融会贯通)

语文课程评价要综合考虑学习任务群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核心素养的评价需要在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中进行。我们运用系统、完整的评价机制,考察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过程,记录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群的表现。全面把握每个任务群的特点,综合评价过程。在评价学生任务群表现时,突出任务群的重点,兼顾不同任务群之间的联系,确保学习目标、内容与评价一致。譬如,基于《牡丹亭·惊梦》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流转设计项目式学习的评价量规,包括层次结构、论证效果、情感表达、思维品质等。同一个任务群在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可能有差异,要求也可能不同。我们以思维为导向进行教学,并在区域内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三、探索的主要内容

三年探索,除了实践学校的实践成果外,核心组成员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或获奖达20余篇,并在编著中论述了“学习境脉”的实践成果。成果主要体现在“资源整合、情境建构、活动设计、课程评价”四方面:

(一)资源整合:厘清了基于“学习境脉”的学习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每类课程安排了7-9个学习任务群。这些任务群中贯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将每个学习任务群视为一个完整的学习项目,其中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关于学习情境、方法和资源获取的建议。整合后的任务群设计有助于实现语文课程在语言、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和文化修养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发展目标,以最大化教学效果。

(二)情境建构:基于“学习境脉”构建的“思维”教学策略

我们从素养的视角引导学生理解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涉及听说读写的思维能力以及阅读和写作相互促进的功能。在学习任务群中,我们鼓励学生分享真实的情感体验,强调语文实践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的开展,关注语言交际的对象、目的和表达方式等。在日常实施学习任务群时,我们要做好综合研究,统一“三位一体”的要求。每个学习任务群将融合多种学习情境,例如在完成“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时,除了学科认知建构的情境,我们还引导学生讨论广告中的语言运用问题,分享个性观点,并从社会生活和个人体验构建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三)活动设计:探索出指向“学习境脉”生成的学习方式

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突出学习过程为核心,以思维为导向,以活动为手段,以学习任务群为基础,构建了四维课堂以推动学习境脉的改变。言语实践活动被归纳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种基本类型。这三种实践活动在语文学习任务群中交叉融合,根据任务群的特点和目标设计出更具代表性和具体性的学习活动,以推动思维的提升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四)课程评价:构建了指向“学习境脉”的评价机制

“学习境脉”的评价要综合运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结合表现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评价既要进行行为观察和记录,关注学生的外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内在的思维品质。评价过程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评价,可以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具体问题,及时引导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评价结果也可用于反思教学,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有力支持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研究成效与成果创新

作为前两项省教科课题的延续,我们继续研究影响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因素。我们主要探索了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包括对学习资源的整合、学习情境的构建、活动实践的设计和评价机制的改进。这样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统编版语文教学的对接非常突出。

(一)成效

1.创建思维课堂,引领教育变革。重新定义教与学的基本概念,将发现型或讲解型课堂模式转变为思维导向的教学方式。调整三大传统教学目标,将简单的知识了解转化为深入领悟,将技能的学习培养为能够实际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全面把握学习任务群的内涵,通过激发学生参与和持续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促进富有评估性的学习活动。

2.丰富教学样态,创生言语实践。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活动,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语言传输经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社会洞察力,同时也促进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逾十个市区子课题的立项,举办了多场省市级研讨课以及国家、省、市级讲座。此外,我们合作出版了三部编著,发表了十余篇论文,为教育研究做出了贡献。

3.指向真实学习,契合素养导向。建构了“四维”课堂的教学模式,它将“依体而教”“真实学情”“深度学习”和“思维迁移教学”相结合。在这个模式下,我们注重理解“真实情境”“任务”和“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了微专题的“微而精”的特点以及独特的教学价值。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落实,并培养了反思性思维和协同性思维。

4.改善研究方式,促进专业成长。在该课题的引领下,核心组多位成员成长迅速。自2019年以来,成果负责人所带领的团队在教学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的研究方法经验丰富,并在教育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团队成员获得了多项重要的荣誉,如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培养对象”等。此外,2人被评为“市区名师”和“市区教坛新秀”,3人晋升为高级教师,所带的班级口碑良好,受到區域内的普遍赞誉。经过三年的努力,团队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将“学习境脉”打造成区域内新的教学样态。通过他们的研究工作,更多的教师受到启发,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二)创新

1.独特的研究视角,突破了“素养”落地难之困境。学习的具体境脉和真实的情境是学生作为当事者参与知识的真实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设计学生参与具体且丰富的境脉和情境的真实社会实践,细化了学习路径,创建了思维课堂。

2.迭代螺旋的研究过程,提高了研究的速度与效度。以学习任务群为基点,基于2项省级课题成果展开了滚动研究,聚焦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变革新实践的专项研究。形成了真实性学习的三大策略,操作性强,具有拓展功能。

3.多维度的研究平台,融合了个体与团队的优势。通过项目团队、师徒结对等平台,扩大了成果的影响力与辐射面。将表现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18个学习任务群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究,成果产生可持续应用。

4.普适面广,形式不拘一格。经过实践,基于新课标指引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18个学习任务群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探究。建构了注重“依体而教”“深度学习”“思维教学”相结合的微专题教学范式。

概言之,“形而上”的学习境脉,要在课堂上落地生根,仅凭一些微观层面的策略定然不够,还需要更多的支架和路径。譬如,可以尝试探索“迁移教学”。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开展滚动研究,力求有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2.

[2]张岱年,成中英,等.中国思维偏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8.

[3]李卫东.大概念:重构语文教学内容的支点[J].课程·教材·教法,2022(7):97.

[4]罗莎莎,靳玉乐.教师教学主张的同质化现象及其规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0):56.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科规划2021年度课题“普通高中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探索”(2022SC192);北师大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2022年度课题“指向学业质量的高中语文课堂学习评价探索”(BNU-NZ-202256);浙江省教科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指向‘学思辩达的高中語文课堂学习评价探索”(课题编号:2023SB08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素养导向教学变革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试题命制
三维导向:班本劳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基于素养导向的命题创新及教学启示
素养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数字化教学实践研究
全国高考数学试题素养导向及教学启示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慧学南通”:助推教学方式变革
江苏教育(2017年4期)2017-03-10 19:26:51
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机械制造教学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0期)2016-10-31 10:23:06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信息化条件下的中职德育教学变革
教师·上(2016年2期)2016-03-12 06: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