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路径

2024-01-01 21:28:00章诗勇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24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学校教育

章诗勇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圈层结构是以中华传统武术技艺为代表的文化符号留存为表征层,以强身矫捷、独立包容的文化身份归属为中间层,以尚武合和、以身报国的文化精神价值为内核层。研究审视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的融入过程宣教、融入方式片面、融入内容浅表和融入保障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导引文化实践进程、构建全面育人机制、注重进阶教学程式、联动多方育人主体等解决策略。

[关键词] 中华优秀体育文化;学校教育;尚武合和;协同育人

一、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圈层结构

文化的圈层结构是指在一个文化体系中,不同层次和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结构反映了一种层次化的组织方式,并将文化的各个方面和要素划分为不同的层级。

1.文化符号为表象层:中华传统武术技艺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圈层结构的表象层是中华传统武术技艺的文化符号留存。文化圈层结构的表象层即在这一文化体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符号化形式。中华传统武术技艺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传承和丰富内涵的文化符号,正是这一表象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武术技艺源于古代中国的战争需求和自卫目的,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融合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伦理观念,成为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武术技艺作为文化符号,具有多个方面的意义和象征作用。首先,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力的追求。通过不断锻炼身体、修炼内功,武术技艺能够帮助人们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力,并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其次,中华传统武术技艺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伦理观念。例如,太极拳强调阴阳调和、柔中有刚,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平衡和谐的价值观。同时,武术还注重自我修养、尊重他人和不攻击性原则等,对培养公德心和道德意识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此外,中华传统武术技艺作为文化符号,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因此,当我们谈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圈层结构时,不可避免地涉及中华传统武术技艺作为其表象层的存在。

2.文化特质为中间层:强身矫捷,独立包容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圈层结构的中间层为“强身矫捷,独立包容”的文化特质。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圈层结构的中间层指的是在中国独有、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本地域的传统体育文化特质。这些文化特质与地域的历史、地理环境、民族风情等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圈层结构中,可以将“强身矫捷,独立包容”视为其中一个中間层的文化特质。这一特质代表了人们对体育与健康的追求,以及对个人能力和社会关系的

认知。

“强身矫捷”凸显了个体对身体健康和强壮的追求。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鼓励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身体素质,涵盖了力量、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方面。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如武术、太极拳、民间传统游戏等,人们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力,并促进全身的协调和平衡。“独立包容”则反映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对于个人独立性和团队合作的重视。体育活动既可以个人独立进行,也可以集体合作,两者是并行且相互支持的。在个人层面上,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强调培养个人的自律、毅力和坚韧精神;在团队层面上,体育活动注重团队合作、互助和包容的精神。这个中间层的文化特质既强调了个体的追求与发展,也注重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培养这一文化特质,人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潜力,提升身体素质,并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文化精神为内核层:尚武合和,以身报国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圈层结构的内核层为“尚武合和,以身报国”的文化精神。文化圈层结构的内核层是一个文化传承和发展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在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圈层结构中,内核层代表着该文化的精神实质和价值观念,“尚武合和,以身报国”精神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鲜明体现,强调了武德与国家忠诚的紧密关系。

“尚武合和”意味着崇尚武德并注重和谐相处。在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中,武德被视为修炼身心、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个体可以培养自律、坚韧、勇敢、团结等品质,同时也注重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无论是武术、太极拳还是其他传统体育项目,都强调个体的自我完善与团队协作的平衡。“以身报国”是指个体通过体育锻炼与表现来积极回馈国家和社会。传统体育文化鼓励个体发挥自己的潜力,为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而奋斗。这种精神承载了中国古代士人的责任感与忠诚精神,倡导将个人的力量和才能投入国家建设中。内核层的“尚武合和,以身报国”文化精神不仅是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规范,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二、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现状

1.融入过程宣教,学生体验不足

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需要通过实际体验和亲身参与来深入理解和领会。而现实学校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往往以宣教、灌输居多,学生缺乏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实践体验。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学生只是简单地被告知有关传统体育文化的知识和价值观,而没有机会亲身参与其中。宣教式的教育使得学生只能从书本上了解相关知识,而无法具身感受到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2.融入方式片面,经验难以内化

很多学校在尝试融入传统体育文化时,常常只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或仅限于特定时间段的课程训练。这样的教育模式往往只将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部分知识点嵌入体育课程中,或者通过简单的活动来展示传统体育项目,因而学生仅仅对传统体育文化有一个表面的了解,无法真正理解其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3.融入内容浅表,停留技艺表层

当前,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内容设置还停留在技艺习得的表层,学生缺乏对其更深层次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并且,融入的内容常常脱离现实生活,学生很难将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立联系。他们往往认为传统体育文化只是一种历史遗迹,而不具有现实意义。这种观念限制了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兴趣和认同,导致学习停滞不前。

4.融入保障不足,缺乏协同机制

学校教育中融入传统体育文化的另一个问题是融入保障不足、缺乏协同机制。具体表现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足、育人资源挖掘转化不够、家校社协同机制缺失等。此外,随着科技发展,信息化手段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学校教育往往对传统体育文化與信息化手段的结合重视不足,缺乏充分利用多媒体、在线资源等来丰富传统体育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三、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策略

1.导引文化实践进程,促进体验性学习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时,应在方式上导引文化实践进程,促进学生的体验性学习。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传统体育文化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感受和参与其中,以达到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全面学习的目的。第一,组织实地考察和参观。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关场所,如武术馆、传统运动场等,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近距离观察和感受传统体育文化的真实场景,深入了解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第二,安排体验性学习活动。学校安排学生参与传统体育项目的体验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第三,开设传统体育文化工作坊。学校邀请专业的传统体育文化教师或者传承人进行工作坊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工作坊中亲自参与传统体育项目的练习和表演,获得实际操作的经验和指导。第四,设置推广传统体育文化比赛和展览活动。学校组织传统体育文化的比赛和展览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构建全面育人机制,凸显结构性内生

学校教育在知识传承、技能传递的同时,也要重视文化的渗透与培育。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是对学校育人功能的拓展,而非弱化或替代。它不是对体育课程、教材等的简单移植,而是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部分,通过课程、活动、环境等多元途径来实现其育人价值。具体而言,一方面进行课程设置的优化与完善,根据全面育人的要求,增加传统体育文化相关课程,如传统武术、民族舞蹈等,提供给学生接触和体验传统体育文化的机会;同时注重跨学科融合,将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不同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建设丰富多样的实践平台,如组织学生参加传统体育文化比赛、演出、社区文化活动等,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或者以校内外资源联通的合作机制,促进学生与传统体育文化社团、专业人士的互动和交流。此外,还可以开展传统体育文化主题活动、环境布置、宣传展览等,自然地植入传统体育文化基因。

3.注重进阶教学程式,融通精神性内核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其精神内核不断内化的过程,也是其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过程。这一解决策略强调采用渐进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基础阶段开始接触和学习传统武术技艺,逐渐深入学习传统武艺的由来、变式,及其蕴含的精神观念。在融入的内容上,不仅进行技艺和技能的传授,更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道德观念。第一,设置渐进式育人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学习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层次,逐步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和技能开始学习更高层次的内容,并设置明确的目标计划。第二,注重对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详细解读和探讨,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伦理、美学等精神内核。第三,鼓励学生进行传统体育文化的创作和表演,让学生自主或合作创作相关作品,通过创作和表演来深入体验文化内核,并展示个人才艺和创造力。

4.联动多方育人主体,生成协同性机制

在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主体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通过联动多方育人主体,形成协同机制,发挥各主体的优势,促进文化与教育的融合共生。第一,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主体联动。各主体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与筛选,使其符合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并有效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第二,挖掘并利用地方特色资源进行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例如,利用当地的传统体育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开展体验活动、比赛演出等,通过将地方资源转化为学校教育元素,丰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和体验。第三,进行学校隐性文化建设。学校应注重创设尊重传统、崇尚体育精神的隐性文化氛围。例如,在校园节日活动、宣传展板、校内环境中融入相关传统体育文化元素,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互动。第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在线资源平台或应用程序等,提供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料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便捷地获取相关知识,发展技能经验。

[参考文献]

[1]丁奕然,魏冰娥.教师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愿何以生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PLS-SEM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3(03).

[2]武宇宁.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战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26).

[3]赵鑫君.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体育课堂的价值、桎梏与纾困之策[J].体育视野,2023(05).

[4]钟秉枢,李楠.体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基本理念与具体路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01).

[5]宁赛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1.

[6]崔乐泉,张红霞.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缘起与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07).

[7]刘奚泽.校本课程中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逻辑探析[J].中小学班主任,2022(12).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学校教育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31期)2016-12-16 23:31:56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职业学校班级管理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8:32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42:30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的新挑战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24:19
浅析红色歌曲与高校主流文化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20:22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65期)2016-09-22 22: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