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课程有效衔接的实践

2024-01-01 21:28孙丽娟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24期
关键词:德育课程盲校特殊教育

孙丽娟

[摘要] 完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课程建设是推进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南京市盲人学校立足大中小幼一体化办学体系的校情,基于盲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确立指向幸福的盲校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课程内容体系,精准定位一体化德育课程的有效衔接点。通过整体架构,一体设计;明确分工,各有侧重;突出协同,整体推进,推进落实盲校思政教育。

[关键词] 特殊教育;盲校;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课程

一、基于盲校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课程的现实诉求

南京市盲人学校创建于1927年,是一所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全学段一体化办学的特殊教育学校。随着学段的不断完善,学校逐渐具备了开展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课程的基础。

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将这些作为盲校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同时,基于盲校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办学体系现状,更多地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面向不同年龄的幼儿、儿童、青少年盲生开展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德育工作,构建盲校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课程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现实诉求与实践方向。

二、构建盲校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课程的整体框架

(一)确立盲校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课程的育人目标

基于上述现实诉求,学校以培养“人格健全、素质全面、学有所长、现代公民”作为育人目标,秉承“教有残之躯,育无碍之才,拓光明之路,享多彩人生”的教育理念,坚持“承认差异,缩小差距”的教育原则,着力构建“三全育人”与“五育并举”有机融合的工作机制。学校基于盲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确立了指向“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的盲校特色育人目标,关注盲生学业与就业,兼顾缺陷补偿与潜能发展的盲校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课程目标。

(二)明晰盲校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课程的逻辑路径

学校在贯彻落实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体的国家德育内容基础上,立足不同学段盲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将“指向幸福的盲校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课程”作为育人的逻辑起点,着力从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心理悦纳、能力素养等维度培养盲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等品质,促进盲生开发潜能、发展特长。同时,“指向幸福”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课程具有适切性、衔接性、多样性和创新性,将德育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相衔接,将学习体验与德育成长相融合,最终指向培育盲生核心素养的现实诉求。

(三)构建盲校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课程的内容体系

在近十年的实践研究中,学校始终关注各学段德育之间的相互影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与有效衔接,以盲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为核心,逐步形成了有效衔接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课程(如下图)。

1.“觸摸金陵——行进间的课堂”:学科育人,学做结合

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按条目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

本系列课程以“触摸”为名,旨在通过缺陷补偿开发盲生的学习潜能;以“金陵”为题,是指课程基于南京教育资源进行开发,保障了课程内容的地方性、持续性、连贯性;“行进间的课堂”则表明,该系列课程以学科育人促进学科教学、补偿视觉障碍、推动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学科教学难点内容的实景呈现和亲身体验,以“学做结合”攻克盲生因视力障碍造成的学习理解困难,以“学思并进”提高盲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突出“多感官参与”的学习特点,开发递进式、沉浸式、体验式的德育内容。例如,小学阶段开设有《祖父的园子——萧红作品的阅读延伸》《一颗决明子有多重——认识“克与千克”》,初中阶段开设有《雨花台里的思政课》《玄武湖旁的行走课》,高中阶段开设有《芦苇荡里的生物课》《博物馆里的历史课》;中专阶段开设有《艾草田里的中医课》等,以上分年段、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有力地实现了“理论和实践同步”“学习与成长并进”的育人效果。

2.“探索心中的荣耀”:传承经典,健全素质

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整体规划开发“探索心中的荣耀”德育课程,既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表现,也是帮助视障学生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统一的价值标准,培养身残志坚、残而有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措施。

本系列德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其中“荣耀朗读者”系列课程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充分发挥盲生听觉敏锐、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优势,针对不同学段的年龄特征和培养目标,组织适合不同学段的经典诗歌诵读、课本剧展演、文学沙龙、讲故事比赛、原创广播音频节目创作等丰富多彩的朗读课程,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盲生的文化自信。“荣耀运动者”则囊括有助于缺陷补偿、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盲人拍球、盲人象棋、盲人乒乓球、盲人板铃球、盲人门球等特色运动课程,旨在激发盲生生理悦纳、身心健康的荣耀感。

3.“蒲公英行动”:悦纳自我,幸福人生

学校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秉承“为每个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的理念,遵循盲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以“蒲公英行动”特色德育课程为重要载体,以校园文化传媒为宣传工具,以家校社联合为互动模式,形成了一个符合大中小幼不同学段视障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本系列课程通过邀请专家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组织班级宿舍心理观察员研学实践等,引导盲生树立心理悦纳、幸福自我的生命观,提高面对挫折和压力时的耐受度,学习调节情绪的技巧,将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核心价值观念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盲生心中生根发芽,让盲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4.“启明星”:奉献自强,服务社会

劳动是道德行为的首要表现。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着力引导盲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将他们培养成学有所长、报效社会的人。

学校“启明星”系列德育课程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校训为指导,以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课程内容,让不同年龄段的盲生在劳动实践中“启明”道德品质发展之路,培养盲生奉献、自强等优良品质。学校针对不同年龄盲生的劳动能力和发展目标,开展适宜的“启明星”德育课程,如组织学前段盲生开展“自理达人”劳动技能亲子活动,面向初高中住校生開展“宿舍内务整理”比赛,组织中职、本科段盲生开展“义务推拿小分队”志愿劳动服务,引导盲生在劳动中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培养爱劳动、善劳动的良好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精准定位盲校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课程的有效衔接点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总体德育目标和学段德育目标,突出强调了德育内容的有机衔接和逐级递进。学校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基于盲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精准定位盲校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课程的有效衔接点。

(一)学前到小学阶段的衔接点:从“儿童的生活”到“我的实际生活”

学前、小学阶段的德育课程目标经历由道德的启蒙发展到道德的规范,德育课程以不断扩大盲生的认识范围为主,不断积累盲生的学习内容来满足认知需要,需要明确以“知识与生活”作为衔接点,着重关注学生能否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排斥以视力以外的感官去感知生活,主动、大胆地参与到集体生活之中。例如,在“探索心中的荣耀”德育课程中,教师组织学前班的学生“用盲文点位拼出爱心图”,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制作“盲文纪念卡”,组织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展“诗歌朗诵”德育活动,以让学前、小学阶段的盲生逐步扩大认知范围,从“儿童的生活”到“我的实际生活”。

(二)小学与初中阶段的衔接点:从“我的生活认知”到“我的客观理解”

小学、初中阶段的德育课程逐步从“认知”过渡到“理解”。小学阶段的德育课程以“我”为重要概念,通过对身体、心理、情绪变化的了解,培养正确的自我认同,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随着盲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对概念的理解能够逐渐上升到抽象维度,学习的知识也更有厚度和深度。盲生能否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能否接纳自身残疾的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视力残疾带来的困难,是本阶段衔接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例如,在“蒲公英行动”系列课程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自己的视力缺陷,逐步过渡到初中青春期通过系列“优秀校友进校园”案例分享、“有朋相伴,‘辈感温暖” 朋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现悦纳自我,树立幸福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客观理解”。

(三)初中与高中(中专)阶段的衔接点:从“对个体的理解”到“对责任使命的理解”

高中(中专)阶段的德育目标进一步落实国家发展对个体德育提出的要求,落脚点由初中阶段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进一步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初中阶段强调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逐渐转向培养盲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盲生能否主动树立“残而有为、奉献社会”的价值观,进而为自身的进一步成长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是本阶段衔接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例如,在“触摸金陵——行进间的课堂”系列课程中,从初中阶段的“雨花台里的思政课”到高中(中专)阶段的《传承》有声读物录制课程,要着重关注不同阶段盲生对自我生命意义、价值观的培育,以及对勇挑中国梦责任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高中与大学阶段的衔接点:从“我的责任使命”到“我的理想信念”

大学阶段的德育课程应以提升价值认同,坚定理想信念为重要目标。通过系统学习,盲生进一步发展核心能力与关键品质,进而将情感认知上升为理想信念。盲生能否融入主流群体,具备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意志品质是本阶段衔接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例如,在“启明星”系列德育活动中,从高中(中专)阶段的“义务推拿小分队”志愿劳动到本科阶段开展的“彩虹之光 声音梦想”创业就业指导课程,通过实施符合年龄特点的课程,将盲生的价值认同从“我的责任使命”上升到“我的理想信念”。

综上所述,学校以德育课程建设为切入点,认真思考并有力推进了盲校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课程的有效衔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为残疾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大中小幼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有效衔接问题也将作为学校继续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不断促进视障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课程盲校特殊教育
六个维度提升盲校德育一体化工作实效——以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为例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探讨
体验式学习模式在中职学生德育课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盲校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直观教学法在盲校词语教学中的运用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