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惠
摘 要:以“探索乐园”教学为例,阐述在“探索规律”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过程,引导学生抽象本质,同时要拓展丰富的问题情境,利用典型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发展模型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索规律;问题情境;模型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31-0046-0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要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模型意识主要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在第二学段“数量关系”内容要求里指出:经历探索简单规律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现结合“探索乐园”教学谈谈在“探索规律”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探索乐园”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教材呈现了“开联欢会时用气球装饰教室”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进行推断,利用有余数除法和规律解决简单问题,感知通过规律可以进行推断,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下面结合具体教学片段谈几点思考。
一、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建模意识
片段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咱们学校下个月即将开一场趣味运动会,运动会开幕时,每个班都有入场仪式,老师想到了一种咱们班的入场方式,一起来看。
(播放彩旗队入场视频,学生观看)
师:彩旗队很有气势吧,那咱们班就采用这种方式入场!
师:仔细观察彩旗的排列,你有什么发现?
生: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师:你来说规律,老师用这个彩旗模型代替彩旗摆在黑板上。
生:红黄蓝、红黄蓝、红黄蓝(师贴彩旗模型)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若按照这样的顺序(1红1黄1蓝)排列下去,10号同学该举什么颜色的旗?
生:下一面该红色了,10号同学举红色旗。
数学模型由于具有普适性,因此模型的构成必定是抽象的,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模型,教学素材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教师要注重创设真实情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素材。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真实的生活素材,在数学知识里融入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为探索和感知数学模型做好充分准备。在上述教学中,教师结合学校即将召开趣味运动会的实际情况,将教材中的“气球装饰方案”的素材更换为“彩旗队入场方案”,让学生解决几号同学应该举什么颜色彩旗的问题,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感受到情境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展开学习,通过播放彩旗队入场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唤起已有的经验,复习有关规律的知识,为后面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二、经历解决问题过程——感知数学模型
片段二: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继续照这样的规律(1红1黄1蓝)排列,第16面彩旗是什么颜色?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表示,想好了写在练习纸上,然后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教师逐一呈现学生不同的想法,生生互评)
生1:我是“红黄蓝红黄蓝红黄蓝……”写出来的,第16面彩旗是红色的。
生2:我是画图得出来的,用○代表红旗,Δ代表黄旗,□代表蓝旗,第16面彩旗是红色的。
生3:我觉得画图比写字的方法简单。
生4:我是用“AABAAB……”这样的字母表示的。
生5:那如果问“第100面彩旗是什么颜色”,你用字母也会麻烦。
生6:同意,我是列的除法算式16÷3=5……1,第16面彩旗是红色的。
师:这位同学写了一个除法算式,请你结合彩旗排列图,讲一讲这个除法算式中各个数表示的意思。
生6:“16”指一共有16面彩旗,“3”表示3个颜色为一组,5代表有5组,余1就是还多出一面,正好是红色。
师:你巧妙地用数学计算的方法推算出彩旗的颜色,很有想法!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和其他方法相比,怎么样?
生:更简便!
师:既然用除法算式最简便,那就请同桌之间再互相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的含义。
有经历才会有感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充分交流,互评反思等活动中合理构建数学模型,重视从实际生活原型转变成数学模型,才能有效培养模型意识。
在该教学片段中,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第 16 面彩旗的颜色,使学生经历利用已有的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生生交流互动,体会方法的多样性,初步感受到除法算式的简便性和普适性,同时也渗透了符号意识。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为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打下基础。
三、引导学生抽象本质——建立数学模型
片段三:发现共性,建立模型
师:请大家利用计算的方法继续推算一下,第17、21、23、25、27面彩旗各是什么顏色呢?快速地写出算式。
(学生自主计算)
(生汇报时,教师板书算式,将余数相同的算式板书在同一列)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的结果,对照彩旗的颜色,你发现了什么?可以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讨论一下。
生:这组算式的余数都是1,就是一组里的第1面,是红色的。余数是2,就是一组里的第2面,是黄色。没有余数,就是一组里的最后一面,是蓝色。
师:你们发现了彩旗规律和除法算式之间的秘密!看来,要想快速判断彩旗的颜色,关键是什么?
生:关键是看余数!
师:若想知道第“200”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谁来当当小老师,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教给大家?
生:用200÷3,看余数是几,就是一组的第几面,就知道颜色了。
师:表达得非常清楚,你真是一名合格的小老师!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刚刚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先是通过观察发现彩旗的排列规律,然后根据问题中的具体要求,再用数学计算来解决有规律的简单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完成板书:发现规律——明晰要求——解决问题)
数学模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数学符号表达式和图表、图形。要真正建立起数学模型,不能单纯依赖学生的机械模仿,否则学生的思维就无法跳跃。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共同之处,使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通过推算多面彩旗的颜色,让学生感悟除法算式的结果和彩旗颜色的对应关系。在汇报交流中,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数的意义,建立数学模型,再次感受除法算式的优越性。学生通过转换角色,站在“教”的角度,再次理解用除法算式推算第200面彩旗颜色的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最后,师生共同提炼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过程,为学生独立解决其他类似问题提供方向,有助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四、拓展丰富问题情境——应用内化模型
片段四:丰富情境,巩固模型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大哥哥们的入场方案,那咱们班如果采用下面的彩旗排列方案入场。仔细观察彩旗的排列,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2绿2黄1紫……5个一组彩旗图)
生:我发现彩旗是按照5个一组,有规律地排列的。
师:同学们身上都贴着自己的学号,若按照1~40号的顺序入场,想一想或算一算你应该举什么颜色彩旗,请把答案记在心里。
(学生思考片刻)
师:看来大家都想好了,现在我们请举紫色彩旗的同学起立!
师:请站着的同学报自己的学号。其他同学有很重要的任务,要认真听并快速判断这个同学是不是举紫色彩旗。
生1:5号
生2:10号
生3:15号
……
师:请问你举的是第几组的第几面彩旗?(追问25号学生)
生4:第5组的最后一面。
师:你呢?
生5:第8组的最后一面。(追问40号学生)
师:这些算式都没有余数,都是每一组的最后一面,是紫色彩旗。当我们进行入场练习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学号拿对应颜色的彩旗进行练习啦。
(课件出示算式)
师:其实,利用事物的规律和数学计算还能解决很多类似的问题。比如:串珠子推算颜色、推算日期、节假日或重大活动,用气球、灯笼等进行装饰并推算颜色等等。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师:接下来咱们一起玩一个轮流报数的游戏。请1~6号同学上台按照顺序站成弧形。其他同学仔细听游戏规则,我们从1号开始依次报数,像这样“1、2、3、4……”轮流报数。请思考:“50”这个数是哪位同学报的?
(学生回答)
师:请你像老师这样,也给大家提一个问题吧。
(学生提问并解答)
《课标》提到了“模型意识有助于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数学模型来源于现实,也要应用于现实。因此,当建立模型后,教师还要将问题情境加以改变或丰富,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模型,真正内化模型。
在上面的片段中,教师将彩旗排列规律变为5面一组,让学生解决自己该举什么颜色彩旗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模型,使学生体会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有规律问题的过程。通过列举生活中其他类似的问题以及报数游戏,加深对模型的理解,感悟数学模型的普适性,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模型的意识。
五、利用典型生活实例,体会模型价值
片段五:知识拓展,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规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
(播放规律的应用视频)
师:看完视频,相信同学们对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大家以后继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课后,布置个小任务,如果趣味运动会上,要用不同颜色的气球装饰主席台,请设计一种气球装饰方案,提出问题并解答。
发展学生模型意识,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解题,更是要使学生形成跨学科的应用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开阔学生视野,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在该片段中,教师通过播放一日三餐、人体生物钟、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动植物生长、潮汐变化等规律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规律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本课知识拓展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体会模型價值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模型意识的发展,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把握数学本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马云鹏,张 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小学数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3]王永春.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王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