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琳琳
摘要:将思维可视化应用于地理教学实践中,将抽象的地理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将繁杂的地理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地理问題转化为可视化模型,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并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文章从思维可视化的概念出发,研究了指向思维可视化的初中地理教学的价值,并提出了指向思维可视化的地理教学对策,以期为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初中地理教学;实践
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思维可视化是将思维过程转化为图形图像的技术,具有形象、直观、易于理解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地理教学,能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地理概念转化为图像,将繁杂的地理知识点串联起来,将地理问题转化为可视化模型,从而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因此,文章研究指向思维可视化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以期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1 地理思维可视化概述
地理思维可视化是新型的教学方法,旨在将地理思维过程转化为图形、图像的形式,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该教学方法将地理信息转化为视觉形式,使学生能直观地理解地理的概念和现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实现地理思维可视化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地图、图表、表格、图像和动画。其中,地图是最常见的可视化工具,能清晰地展示地理空间的分布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图表和表格则可以用于展示地理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信息的规律性和差异性;图像和动画可以用于展示地理现象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思维过程的复杂和动态变化。
地理思维可视化的优点在于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同时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将地理信息转化为视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地理现象的演变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思维可视化还能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技能和方法。例如,通过绘制地图,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空间分布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 指向思维可视化的初中地理教学价值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使用图表、地图和动画等可视化形式将地理知识呈现出来,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的内涵和意义。例如,在讲解中国行政区划时,如果只是通过文字和口头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各个行政区的位置、形状和范围,但如果通过地图和行政区划图呈现,学生就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各个行政区的情况,并能加强记忆。
2.2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大多只是机械记忆地理知识点,而不能真正理解地理知识的内涵和意义。使用可视化工具,能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本质和内涵,从而理解得更加深刻。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如果只是通过口头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真正含义和运行轨迹,但通过动画和视频的形式呈现地理知识,学生就能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行轨迹和方向,从而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利用可视形式呈现数据和信息,还能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3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是学生对地理知识、方法和态度的综合运用能力。使用可视化工具,能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例如,在讲解气候类型时,通过地图、图表方式呈现重点知识,学生能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教师还可以使用其他创新的可视化工具,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 指向思维可视化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对策
3.1创设思维情境
为了创设思维情境,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生学习。问题导向是常见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中国的自然资源”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如何?哪些自然资源是中国的特色资源?”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促进他们思维拓展。
二要模拟真实情境。模拟真实情境是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地理环境中。例如,在讲授“世界气候类型”时,教师可以营造不同气候类型的环境,让学生感受不同气候的特点,引导他们思考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要利用地理图表。地理图表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图表能清晰展现地理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例如,在讲授“世界地形”时,教师可以展示世界地形图,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地形特点,引导他们思考地形对气候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通过使用地图、图表、图文结合、多媒体教学和引导学生画图的方式,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提升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使用地图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工具,讲解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特点。例如,讲解“中国的气候类型”时,教师可以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通过地图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和特点,并通过地图上的信息对地理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
第二,引进图表教学。图表是直观的表现方式,能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数据和规律。例如,讲解“世界人口分布情况”时,可以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让学生通过图表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同时可以通过图表上的数据和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第三,开展图文结合教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将文字和图像结合起来,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例如,讲解中国的地形时,可以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了解中国地形的分布特点。
第四,融合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地理知识。例如,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或者视频,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轨迹和运动周期,从而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五,引导学生画图。画图能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重点知识。例如,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可以让学生画出中国的行政区划图,并标注不同的省份和城市,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3.3绘制思维图示
绘制思维图示是创新的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将零散的地理知识系统化和可视化,进而促进他们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采用这种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绘制思维图示应注意的方面。
一要明确绘制目的。绘制思维图示前,教师需要明确绘制的目的和主题。例如,讲解某个地区的气候特征时,教师可以将“气候”作为主题,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图示,帮助他们整理和归纳相关的知识点。
二要确定关键知识点。明确绘制目的和主题后,教师需要确定关键知识点,即思维图示的核心内容,这些知识点应覆盖所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帮助学生形成对地理知识的整体认识。
三要选择合适的工具。选择合适的工具对绘制思维图示至关重要,可以选择的工具包括纸、笔、软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并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这些工具。
四是生动、有趣。绘制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图形和颜色区分知识点,使绘制内容更生动、更有趣。同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助力他们完善思维图示。
五要引导交流和完善。完成绘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思维图示,并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交流和完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3.4制作地理模型
制作地理模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能帮助学生提升地理技能,深度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制作模型过程中,首先需要选用合适的材料,然后设计模型的结构和布局、制作模型、测试和完善模型,并使用模型辅助教学。这些步骤需要教师精心策划和准备,以确保模型的精准度和可视化效果。同时,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灵活调整和改进模型。
第一,确定主题和目标。确定地理模型的主题是教师需要在备课过程中认真考虑的问题,主题应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并且具有实践教学价值。确定主题后,教师需要明确制作模型的目标,模型的目标应与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符合,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理解模型,加深对地理概念和现象的理解。
第二,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制作地理模型的重要步骤,教师可以从当地文具店、美术用品店或者网上购买常用的模型材料。例如,卡纸、泡沫板、颜料等。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或者自然材料制作模型,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设计模型的结构和布局。根据主题和目标,设计模型的结构和布局是制作地理模型的关键。教师可以绘制草图或者预先设计模型的大小、形状和布局。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如何能清晰地展示地理特征和现象,并能让学生更方便操作和觀察。此外,教师还需要考虑如何标注模型中的重要地理信息和数据,以便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第四,制作模型。根据设计图纸,开始制作模型。这一步是制作地理模型的核心步骤,需要学生耐心、细心地完成。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制作模型,如使用3D打印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综上所述,指向思维可视化的地理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使用可视化工具,将地理知识以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地理知识,提升他们的地理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向教学、模拟真实情境、利用地理图表、跨学科联系以及互动讨论等方法创设思维情境,这些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应注重使用可视化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可视化,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春媚.指向思维可视化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究:以“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为例[J].地理教学,2022(12):34-37.
[2]黄勤雁,郭剑琳.高中地理基于问题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J].地理教学,2021(7):37-40.
[3]李佳宁.思维可视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