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习任务群和大单元教学对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教学设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想保证大单元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合理设计学习任务群。文章重点研究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和学习任务群构建策略,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对该单元的学习任务群构建方式和实施方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
作者简介:石鑫佳(1981—),女,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
语文教师要明确大单元教学的重点,合理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根据单元目标和教材内容构建学习任务群,将各种资源和要素整合到一起,对单元内容进行梳理和重组,设计学习任务群的阶段性学习任务,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和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以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以单元整体观为指导
初中语文教师要树立单元整体观,在该观念的指导下构建大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单元学习任务和学习项目,对内容和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将单元中的各个要素组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群。部分语文教师过于重视阅读教学,但是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将不同的课程内容结合起来,以单元整体观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将教材中的碎片化内容整合到一起,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
(二)梳理教材内容
要想在学习任务群的基础上设计单元教学方案,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重新调整单元教学内容的次序。教材单元中包含大量的内容,教师要明确大单元教学的重点,有取舍地选择教学内容。设置任务时,教师不仅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使学习任务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顺利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掌握单元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
(三)构建学习任务群
构建学习任务群时,教师要全面考虑整个单元中的阅读内容和写作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并创设教学情境,根据教材内容构建学习任务群,明确构建学习任务群的主要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资源的价值和作用。教师要在学习任务群中调整单元中的内容,明确教学顺序,梳理教学重点,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合理安排各阶段的学习任务,构建一个系统的学习任务群,将单元内容和课外资源融入学习任务群中[3]。
(四)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构建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语文教师要根据大单元的主题创设情境,将大单元中的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體现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迁移价值,通过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要让情境贯穿于大单元教学的各个环节,还要将课堂的教学环境与课外的生活环境结合起来,有效构建学习任务群,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使学生更关注现实生活,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充分发挥学习任务群的优势,体现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现实意义[4]。
(五)学习任务群与单元教学内容相结合
语文教师设计单元教学方案和构建学习任务群时,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只有将单元内容和学习任务结合起来,处理好单篇文章和单元内容的关系,才能有效发挥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和作用,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单元内容。单元教学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同样要保证学习任务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使学习任务和单元内容相匹配,并对单元中各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内容进行重组,以此来设计学习任务,使学习任务群与单元教学体系相适应。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实例分析
(一)设置单元教学目标,构建学习任务群
下面笔者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对大单元教学策略和学习任务群构建方法进行探究。本单元主要包含五篇文章:光未然的《黄河颂》、陆定一的《老山界》、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和乐府民歌《木兰诗》。本单元的写作主题是“学习抒情”,综合性学习主题是“天下国家”。
从单元内容来看,家国情怀贯穿于本单元的各个部分,每篇文章用不同的抒情方式表现家国情怀,所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是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写一篇记叙文,完成校报“情从心入,抒从笔出”的专栏征文活动。教师要根据该目标设计单元学习任务,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分析文章中的家国思想,设计教学活动和单元学习任务。教师要让学生按照“梳理文章内容—精读批注和感人语段—开展拓展性阅读和综合实践活动—迁移知识进行写作—评选和展示佳作”五个阶段展开学习,层层深入,以读促品,以品促写,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学生还要学习基本的抒情方式,并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语文教师构建学习任务群时,既要明确任务布置的主要目标,也要明确任务群的关键要素。教师要确定单元教学的主题,围绕家国情怀设计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宣传红色文化。学会抒情是本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目标设置学习任务,使学生掌握两种常用的抒情方式,能够分辨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教师要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方式,对文章进行精读,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注。在写作部分的任务设计中,教师可以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抒情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抒情能力。教师还要在学习任务中开展综合性专题活动,将各个要素结合起来,按照一定的层级序列展开教学和布置任务。
(二)创设生活情境,感受作者情感
新课标强调情境创设要具有实践性,要让学生既能通过生活情境习得知识,又能把知识运用到真实生活中,去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基于此,教师可在本单元创设以下情境。
1.讲故事,走进“天下国家”
教学《黄河颂》《土地的誓言》时,教师可以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形象概括,让学生感受到黄河奔腾澎湃的气势和关东平原美丽丰饶的画面。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教师可以利用视角变换的方式讲述故事,创设生活情境:假如吴京导演想筹拍继《长津湖》《水门桥》之后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的作品《最可爱的人》,他想了解这场最壮烈的松骨峰战斗,你可以帮帮他吗?请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相关故事。教学《老山界》《木兰诗》时,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创设拍电影的生活情境来梳理文章内容,对文本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掌镜头,走进“天下国家”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导演对同学们讲述的故事很感兴趣,他想选取几个镜头来重点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憎分明、红军战士的英勇乐观、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该拍什么场面呢?你能从课文中帮他选选吗?用批注的方式细读文本,并阐述理由。
根据大单元学习任務群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精读文中的细节描写,教会学生写批注的方法,通过批注式的阅读方法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批注形式上看,可以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进行点评,还可以在批注中提出问题,对文章中的关键内容进行分析,或者将拓展性内容记录到文本中,对文章进行自主品鉴,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选取了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谈话三个典型的镜头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憎分明;选取了行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来表现红军战士的英勇乐观;选取了应征从军、征途思亲、出征参战、辞官还乡来表现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3.赞人物,致敬“天下国家”
在品味鉴赏的基础上,学生要结合具体语句区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以及认识其作用,领悟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黄河颂》中采用了呼告句式,如:“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种句式能够更充分地表达出作者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间接抒情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寓情于景,《土地的誓言》中关于关东平原的描写,作者形容高粱、豆粒、土地等内容时,对颜色进行了描述,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乡土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情景关系,从多个方面进行品析,在完成品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文本的抒情方式,学会抒情,产生更加强烈的情感,形成家国情怀。二是寓情于事,《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来抒发情感:火中救小孩——赞美国际主义精神;防空洞谈话——赞美爱国主义精神;松骨峰战斗——赞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三是寓情于理,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在抒情议论中高度赞美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情怀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师可让学生运用以上抒情方式,结合情境,准确用词,选取本单元的一个英雄人物,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这一学习任务能为后续的校报专栏投稿写作奠定基础。
(三)布置任务,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要根据学习任务群布置学习任务,设计并开展教学活动,在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中,主要包括五部分:一是梳理文本内容,开展绘导图、讲故事的活动,整体感知单元文本内容;二是采用群文阅读方式对精彩部分进行批注;三是拓展阅读任务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阅读和实践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四是写作任务,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抒情能力;五是评选和展示佳作,量化学习评价标准。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群主要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通过绘导图、讲故事、开展群文阅读活动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二阶段以阅读和批注为主,学生在批注的同时感悟文章的情感,学习文章的抒情技巧。教师可以用写颁奖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表达中逐渐达成学会抒情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第三阶段的学习任务设计中,教师开展拓展性阅读和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学生展示红军长征和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使学生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红色革命故事,开展红色革命故事演讲活动和红色革命文化研学活动。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革命博物馆,鼓励学生自主查找红色革命的相关资料,完成“天下国家”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第四阶段,以写作任务为主,写作主题为“我心中的_____”,学生可以写我心中的家乡,或者我心中的祖国,在写作中抒发情感,完成校报“情从心入,抒从笔出”的专栏征文活动,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写作知识,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第五阶段的学习任务是评选和展示佳作,量化学习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学生根据以上评价指标分小组评选出本组佳作,再进行班级二次评选,选出班级佳作并进行展示。评选和展示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对习作进行修改,提炼抒情语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核心素养。
结语
在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中,教师需要根据大单元的内容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划分学习任务群的实施阶段,明确各阶段的学习重点。对学习任务群进行设计和应用时,教师应当创设生活情境和组织教学活动,在各个阶段提出问题,通过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批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王新春.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吉林教育,2022(36):66-68.
陈家尧,蔡其勇.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22(12):77-80.
杨巧丽.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学历案”设计策略:以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一”为例[J].语文教学之友,2022,41(12):11-13.
刘东明.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22(3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