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2023-12-28 19:44蔡晓云
求知导刊 2023年29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小学科学培养策略

摘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科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实施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要以批判性思维为抓手,设定教学目标,挖掘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发展批判性思维,增强学习效果。鉴于此,文章以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为切入点,阐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厦门市教育教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102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蔡晓云(1985—),女,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其有效学习的有力支撑[1]。科学学科中蕴含着批判性思维培养价值,如《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引导学生使用多样方法寻找证据,使用创新思维、逻辑推理解决问题;以证据为立足点,进行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不断深入探究等。批判性思维是主动审视所有证据,利用已有证据提出逻辑性推论,由此论证假设、对比事实或进行质疑的思维。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初步阶段。在此阶段,他们受到自我中心性特点的影响,往往自觉关注和质疑事物,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批判性思考。因此,在实施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然而,纵观传统科学教学,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中缺乏批判性思维、教学资源与批判性思维脱轨、教学活动中缺失批判性思维、教学评价中忽视批判性思维等。对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对症下药,应用适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融入批判性思维,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指引。现有实践证明,当教学目标中缺少批判性思维元素时,教师会直接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批判性思维,这不利于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教师从教学目标入手,融入批判性思维元素,明确教学方向。

具体来说,批判性思维包括五个维度的思维技能:关注、论证、推理、创新和评估[2]。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这五个维度为基础,以学生学情为依据,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展现批判性思维,由此夯实课堂教学基础。可使用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培养的表达方式见表1。

在表达方式的作用下,教师可以获得教学依据,便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依据批判性思维,挖掘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教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工具。开发教学资源,旨在为学生提供科学批判对象。科学批判对象存在于不同“场所”,如社会事件、日常概念、伪科学等。对此,在实施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要以批判性思维为依据,以不同“场所”为立足点,挖掘教学资源,做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准备。

(一)以社会事件为立足点,挖掘教学资源

社会事件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不少学生早已借助多样途径,接触了不同的社会事件,并对其中蕴含的科学内容建构了感性认知。同时,科学事件中不乏有争议性的事件。面对有争议性的事件,学生会发挥自主性,迁移科学认知和生活感知,抽丝剥茧,逐步探寻事实真相,由此做出科学分析与决断,建构科学认知,发展批判性思维。

以“生物的变异”为例,人、动物、植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有不同的特征,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每个人有独一无二的基因,所以才会有独特的“我”。但是,社会上曾发生“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该事件违背科学伦理,破坏了“我”的独特性。因此,该事件很容易引发争论。所以,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利用网络渠道,搜集“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相关内容,将其展现在课堂上。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寻“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与“生物变异”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在探寻的过程中,学生会在已有科学认知的支撑下,进行论证、推理,有所发现。不少学生会应用自己的发现,批判“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批判性思维发展水平。

(二)以日常概念为立足点,挖掘教学资源

日常概念是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直接观察事物外部特征而形成的概念。日常生活中存在诸多的错误概念。错误概念是学生进行批判的基础。在实施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走进现实生活中,挖掘错误的日常资源,引导学生迁移已有认知,进行质疑、论证、推理等,由此获取正确概念,建构科学认知,同时发展批判性思维。

以“食物与营养”为例,营养均衡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减肥人士认为吃肉不利于身体健康,有的学生也认同此观点。于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走进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进行批判。在课堂上,学生通过体验系列活动,了解了营养要均衡这一内容。由此,他们会积极思考,从营养均衡的角度,提出各种理由,批判错误观念,增强对营养均衡的认知,形成良好的营养健康意识,积累生活经验,为健康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三)以伪科学为立足点,挖掘教学资源

伪科学是科学批判的对象[3]。批判伪科学,可以使学生从反面认清科学本质,建构科学认知,同时提升批判性思维水平。因此,在实施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要联系教学内容,挖掘伪科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批判。

以“观察星空”为例,星座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现实生活中存在“十二星座与性格命运息息相关”这一伪科学,尤其是一些小学生对此深信不疑。对此,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挖掘与此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同時提出任务:“请从科学角度说明十二星座与性格命运间的关系。”在此任务的推动下,学生会站在科学角度进行批判。如有的学生提道:“每个星座中的恒星之间没有关联,不存在相对的实体。”还有的学生提道:“人的性格与遗传、环境等有关系。”由此可见,学生通过批判伪科学,可以灵活地应用科学知识,增强科学认知,同时发展批判性思维。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实际上,体验教学活动的过程,正是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还可以发展批判性思维。对此,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为重点,依据教学内容,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

(一)组织自由讨论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

自由讨论是学生就某一问题交换观点,相互质疑、互相辩护,碰撞思维,达成统一认知的活动。在体验自由讨论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思考,迁移已有认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个性观点,由此增强科学认知,发展关注能力、推理能力、论证能力等,强化批判性思维,提高科学学习效果。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组织自由讨论活动。

以“浮力”为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围绕此内容,教师组织自由讨论活动:猜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各类物品,如石头、纸船等,同时提出任务:“请大家预测这些物品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在此任务的作用下,学生积极思考,迁移生活经验,提出不同的猜想。基于此,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提道:“我觉得石头会沉到水底,因为石头很沉。”还有的学生提道:“我觉得石头会漂浮在水面上,因为石头上有很多小孔。”不同的猜想,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于是,教师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各自的猜想,并就此动手操作,利用科学小实验验证猜想。同时,在验证猜想的过程中,学生自由讨论,有的学生发问:“为什么有孔的石头会漂浮在水面上?”对此,其他同学迁移科学认知,踊跃作答:“石头上有大量的气孔,可以使其表层整体密度小于水,所以会漂浮在水面上。”在自由讨论后,教师随机选择小组,鼓励其展现讨论结果。最后,教师总结影响物体沉浮情况的因素。

学生通过体验自由讨论活动,自觉地进行论证、推理,获取科学现象,得出科学结论,由此理解科学内容。同时,学生也锻炼了批判性思维,提升了批判性思维水平。

(二)组织科学辩论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

科学辩论是以科学问题为中心而进行的辩论活动。在进行科学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会针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由此展开质疑、推理、评估,同时论证自己的观点,顺其自然地发展批判性思维[4]。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科学学习情况,组织科学辩论活动,促使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提升批判性思维发展水平。

以“清新的空气”为例,在课堂上,学生通过体验多样活动,认识了不同的空气环境、汽车尾气对植物的影响、雾霾以及净化空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地区为谋求经济发展,污染空气环境。结合学生学情,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科学辩论活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哪一个更重要?”在此问题的作用下,学生提出不同看法。于是,教师组建辩论队,将有相同看法的学生纳入同一个中。同时,教师给予各队充足的时间,引导队员讨论,从不同角度联想证据,证明观点。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开放思维,搜集到了各种证据,并做好了详细记录。

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教师搭建舞台,引导两队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各队表达各自的观点,并提出证据,如:“环境保护更重要。因为污染环境,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当人体受到伤害时,很难进行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更重要。经济建设良好,才有足够的资金治理环境。”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一次次地论证、评估,发展了批判性思維。同时,学生也因此慢慢地达成统一认知——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而强化了科学认知,增强了课堂学习效果。

四、紧扣批判性思维,实施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过程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载体。过程性评价是以课堂教学过程为基础,以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的评价方式[5]。在实施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要以课堂教学过程为立足点,始终关注学生,了解其批判性思维情况,由此进行多元评价,如教师评价、生生互评等,借此使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同时受到指引,获得进一步发展。

以“把盐放到水里”为例,在课堂上,学生通过体验实验探究活动,了解了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基于此,教师呈现课堂练习任务:设计“加快糖在水中溶解”的实验(设计一种实验方案即可)。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积极思考,迁移课堂认知,从实验名称、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入手,展现具体方案。在书写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时,学生应用课堂所学,动手操作,论证自己的观点。如有的学生写道:“将糖块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热水中的糖块先溶解。”“将两块糖分别放入两杯热水中,一杯静放,一杯搅拌。被搅拌的糖块迅速溶解。”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课堂,对其良好的表现进行赞赏。此外,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正是其进行自主反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了解自身学习以及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情况,同时进一步提升批判性思维水平,达成预期目标。

综上所述,在实施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为重点,以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为切入点,应用多样策略,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其中,借此给予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机会,促使其发展批判性思维,达成预期目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沈建刚.小学科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训练策略:以《给动物分类》教学为例[J].新教育,2021(32):14-15.

刘洋.科学教师要敢于上没有“答案”的科学课:以批判性思维为导向的课堂重构[J].福建教育,2021(40):58-59.

简泽宇.小学科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缺失与培养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朱坚勇.小学科学课堂中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方法[J].广西教育,2019(17):87-88.

陈志昆.在批判质疑中端正科学态度:基于教学评价角度的批判质疑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9):62-63.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小学科学培养策略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美国高校英语课堂中的体现
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与学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