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分析

2023-12-27 05:31丁宁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分析古诗词初中语文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起到了无可取代的作用。本文在讨论古诗词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对目前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初中古诗词教学的优化策略,如反复阅读,品读古诗词韵味;诗词作画,描摹古诗词意境;品味意象,体会古诗词内涵;结合背景,感受古诗词主旨等,以此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与文化,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从而进一步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核心素养  古诗词  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1-0187-03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古诗词以其简洁、深刻、内涵的特点而著称,在整个语文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部编版教科书中有大量关于古诗词的内容,这些内容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在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一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古诗词教育却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本文结合自身实践,从语文核心素养视域出发,对初中古诗词教学展开分析,结合现行的部编版教材,挖掘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

《现代汉语词典》上关于“素养”的定义是:一个人在面临现实问题和潜在困难时,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作出相应的反应,来应对各种困难。在核心素养的培育中,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转化为自己的基本能力,实现多元化的融合,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将核心素养细化到具体学科后的一种体现,是指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具备的语言基本素质与技能,进而满足其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折射出了历代文人的思维与精神。而我国初中语文教材中對古诗的选取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古诗词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使学生品味到古诗词的语言架构,感受到诗人的思想逻辑、生活状态,传承并弘扬优秀的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既有助于协助学生进行文本训练,又能协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一是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中国文学中,古诗词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文体,具有一定的韵律,既能叙事,又能抒情,还能描景、吟物。其创作思想新颖、旋律优美,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爱。虽只写了几句话,但字里行间都是栩栩如生的景色,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胸怀,极具艺术感染力。中学古诗词欣赏课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古诗词既可以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还可以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所要遵循的原则,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古代诗词教学时,要注意将历史艺术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并将其传授给学生,以提升学生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和阅读欣赏过程中,与古人对话,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三是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对其中蕴含的感情之美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古诗鉴赏能力不足,鉴赏意识缺乏

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初中生在古诗词的鉴赏能力、鉴赏意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初中生大多处在学习理解古诗词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思维已经趋向于完善,开始逐步从对特定现实体验的依赖转变为理解相关的抽象观念。经过了小学教育后,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具有初步的累积,但更多的是简单“肌肉记忆”,对其含义却是一无所知,未能形成条理化总结和梳理的能力。一些同学古诗词鉴赏能力不足,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只是简单地翻译,缺乏一定的鉴赏能力。

2.教学方式僵化,忽略了美学教育

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部分教师只对古诗的意义进行直截了当的讲解,而忽略了古诗中的美学因素,就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更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只是简单地将知识点推到学生的面前,完全不顾及学生的主观感受。在实际的教学中,其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阅读古诗词,再由初中语文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并对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进行说明,直接将这首诗的感情表现出来,而不是由学生自己体会其中蕴含的美感和意义。这样“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在考试中固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会降低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积极性,长期下去,只能是消磨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1.反复阅读,品读古诗词韵味

以沈约为首的一批诗人以“四声八病”为核心,奠定了古诗词的“韵”和“仄”理论的基石,并影响到后来的古诗词创作。古诗词在有限的文字中包含着无限的美。作者在创作古诗词时往往会根据画面和情绪来选取合适的字词,借助文字排列来展现出音律美。古诗词的语言形态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内核,反复阅读古诗词有助于品读古诗词韵味,体会到这些文字所传递的思想感情,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还可以在语言建构与应用层次上对其语言技能进行训练。阅读并不意味着机械地、肤浅地朗读,还是期望学生能够在诵读中体味到古诗词中的声韵变化、平仄交替,体味到古诗词的节奏之美,从而进一步地对古诗词进行解读,从而体会到其中的深层含义和作家的感情。

比如《木兰诗》是一部北朝民谣,与以往的五言、七言律诗以及绝句具有较大区别。因此,在阅读中,初中语文教师需引导学生们掌握好阅读的韵律节奏,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古诗词的艺术韵味。在阅读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首先阐述诗词背景,对学生的阅读提出具体的建议,比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语速”等,表面上是强调阅读的方法,但实际上却是要让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方式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然后再根据自己对古诗词的了解判断语调语速,从而感受到作家置于语言文字后的潜藏情绪。总之,在对古诗词的研究中,通过朗读、分析、品味,有助于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特有的美感,引领学生去寻找美、欣赏美、创作美。

2.诗词作画,描摹古诗词意境

古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含蓄隽永”,常常可以用一句话创造出一幅让人印象深刻、色彩斑斓的画面,让人流连忘返,留有无限想象的余地,营造一种深刻而又博大的意境。也正因为如此,以诗词作画有助于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引领学生走进古诗词中,有助于学生寻找和还原作者当时的思想,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创造力等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古诗词为基础,进行绘画创作,进而提升教学的效果,深化其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古诗词中的某个诗句或者情景让学生展开绘画创作,允许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绘画来展示古诗词意境。

比如,《泊秦淮》是唐人杜牧在秦淮之夜,触景生情的作品,前半部分描写秦淮之夜,后半部分则是感慨万千,以“陈后主”(陈叔宝)贪图享受而最终灭亡的史实,来嘲讽当时还不吸取教训,沉溺于酒色之中的晚唐君主,显示出作者对国运的极度担忧之情。整首诗歌将情与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悲伤的气氛,情感深刻而又含蓄,语言优美而又精湛,在创作上颇具创意,将写景、抒情和叙事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画本上描绘出“朦胧的月光烟雾笼罩着冰冷的白沙”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绘画了解古诗的内涵,体会到诗人用历史来讽刺现实的写作意图。

3.品味意象,体会古诗词内涵

意象的使用在古诗词中十分普遍,既可以表达事物,也可以表达情感。面对着相同的事情,不同的作家在不同的作品中,展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画面和情感,这就是对物体之于思想的观照,体现了思维受个体当时处境、想法、情感的影响。古诗词作者常常会将意象融入其中,在诗词中引入意象表情达意,以增加作品的文学深度,借意象承载作品的丰富内涵,以此表达情感,营造丰厚的意蕴,产生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于意向的探索挖掘,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过去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经典文作,进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如《春夜洛城闻笛》写于李白在洛阳客东都时,对听到笛音后心中的思绪进行了表达。开头以笛声为线索,由一曲箫音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不谈“听笛”,而是谈到了“暗飞”,把“听”的对象变成了“听”的主体。“暗”字又有断续、朦胧之义,使全文呈现出一种难以自拔的情绪,用主体描写客体,与诗歌所处的环境相吻合。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对相关意象进行分析。又比如《己亥杂诗》中,诗人运用移情的方法,以“落花”生出新的意境,使我们看到了“落红非无情,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壮美境界。初中语文教师可引领学生以“落花”这个意象入手,分析落花变成了泥土保护和滋养新的枝条,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体会作者将自己改变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的意志,转移到落花身上,再替落花立言的意境,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广阔胸襟和珍贵的人生价值。

4.结合背景,感受古诗词主旨

从先秦时期的《诗经》到唐诗宋词和元曲,作品的创作始终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因此对古诗词作品的理解必须结合其背景,以此对作者为何产生这样的情感产生更为全面的认知。教师应注意古诗词的教学不仅局限于单篇古诗词本身,而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补充背景知识,或者让学生自行搜索后进行辅助遴选,有以此为契机提升其核心素养。部编版教材中所选编的古诗词作品来自历朝历代的诗人词人,其高尚的道德情操、执着的人生追求以及独特的处世风度都蕴含在小小的一方文字中,体现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时期,通过对于古诗词背景的学习,有助于内化古诗词中有益的思想,陶冶情操,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精神力量和支持。除了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外,古诗词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格品质、人文情怀也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诗是人格涵养的自然结晶”,诗人的伟大人格魅力、人文情怀或者说是文人心理都能在古诗词作品中得到体现,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过程即是一个感知体验、产生共鸣、受其影响且内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有助于以其中文化传统为支线,找到当代人在文化传承中的坐标,使学生萌发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使命感。

比如《望岳》是唐朝杜甫的一首名作,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宏伟壮观,热烈地赞扬了泰山的雄浑,奇绝秀美。初中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背景,体会表现诗人不畏艰险,敢于登临绝巅,俯瞰众生的雄心壮志,和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迈之情。《登幽州台歌》借用一种登高远眺,以今吊古的感慨方式,将诗人已经压抑许久的悲伤和愤怒表现出来,深入地展现出了封建时代,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所受到的压迫,表现出了他们在理想幻灭后的孤独和沮丧的心态,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背景入手,了解唐朝诗人陈子昂因曾直言不讳,未为武则天所用,屡屡受挫,郁郁寡欢的生平。进而理解其在蓟北楼上眺望,感伤不已,产生的“山水如一日,人非一日”的时间感慨,体会其“生不逢辰”的无奈。

四、结束语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历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诗词教学在学生文化素养、道德熏陶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也对古诗词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古诗词教学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贯穿于古诗词教学全过程,就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能力的提升进行积极研究,能够增强古诗词教学的丰富性与实用性,让古诗词教学变得更加鲜活而生动。

参考文献:

[1]沈艳.“双减”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思路与方法[J].中学课程资源,2022(12):46-47+51.

[2]何静.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探微[J].启迪与智慧(上),2022(12):2-4.

[3]张悦.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古诗词教学探究[J].文化产业,2022(5):49-51.

[4]孙运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部编版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1.

作者簡介:

丁宁(1986年9月—),女,蒙古族,吉林四平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分析古诗词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踏青古诗词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