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策略探究

2023-12-27 21:58褚中红
学苑教育 2023年32期
关键词:家校学困生管理工作

褚中红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大徐小学,山东 淄博 255003)

2022 年1 月1 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在教育教学优化改革和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新时代教育工作要求学校与家长有效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强调培养学生优秀的价值观念和实践能力,强调培养学生在校内外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学校重视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监督管理,注重与学生家庭之间建立紧密的连接。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掌握学生家庭状况和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开展高质量的班级管理工作,为学生构建优质的成长、学习环境。

一、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一)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与社会不断发展,学生家长受教育的水平逐渐提高,家长对学生要求随之提升,因此,学校教育质量与效果成为家长关注的重要层面,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值也在日益提升。以往的学校班级管理工作,通常由班主任占据主导地位,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学生在校期间行为习惯进行管理和规范,所以,教师会将家长排除在外,致使家长并不了解学生所在班级的实际管理情况,这也是导致部分家长出现教育焦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认为教育工作就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与自己并无关系,导致家长未能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由此可见,将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符合时代发展对培养学生全面成长的教育要求。

(二)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现阶段,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快速发展,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家长往往身处不同行业,学生通过日常的家庭活动或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期间,能够获得相关行业领域的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因此,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和学校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渠道。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教育方面起到的促进作用,并主动与学生家长建立紧密联系,落实家校合作,将专业能力强且素养较高的家长融入班级管理工作,提升班级管理队伍力量,以此促进小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二、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策略

(一)关注学生心理,开展个性管理

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拥有着不一样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因此,学生自身的行为习惯、性格特点、处事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教师在开展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期间,想要有效加强工作质量和效果,就要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要在遵守原则、保持底线的基础上,运用更加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依据学生不同情况适当优化和调整管理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认识到并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关注学生心理,了解到班级每一位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和缺点,并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改进办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直面自身的不足,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知,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家校共育理念的指导下,想要有效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仅依靠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重视与学生家长经常保持沟通和交流,向家长宣传家校共育理念,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支持教师教育管理工作。家长感受到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学生也理解教师的管理工作,就会自然地对教师产生一种信任感,从而在遇到问题时,主动与教师取得联系并寻求帮助。当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可以开展高质量的班级管理工作,家长也会认同教师的管理方法,愿意支持教师并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继而形成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的良性循环,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小月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又有点自私的孩子。上学期,她俨然就是“一只斗鸡”——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天天跟同学们打架。找她谈话,她的态度还挺真诚,也愿意改变,可很快又会传来打架的消息。于是,邀请家长面谈。原来小月的家人都很宠孩子,事事都顺着她。好在妈妈能够意识到溺爱的影响,决定与家人协商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于是,我们借机达成了一致的观点和思路——放大亮点然后逐步引导。

自尊心强是她的优点,选好切入点就能扬长避短。小月很爱读书,表达能力也不错,我鼓励家长多让她看书,讲故事,然后把有趣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借机大肆表扬,并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引导她学会宽容待人。没想到,她的打架“案件”越来越少,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家长高兴地一次次打电话来分享她的感想和幸福。

就这样,通过家校合作,小月已经变成了一个勤奋努力、与人为善的好孩子。

(二)家校合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

想要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有效提升学生素养,加强学生实践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开展家校合作的劳动教育,一方面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引导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行为习惯的管理工作当中。

首先,在校内,教师可以定期组织班级学生进行卫生大扫除,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带领学生对班级内部卫生进行整顿,完善班级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锻炼当中。教师为每个劳动小组安排好打扫区域,并提出卫生合格标准,再选出组织能力较强、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劳动小组的组长,负责其他组员的管理工作。教师在大扫除结束后,会对各个小组的卫生整理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学生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评比,以此培养学生集体精神,加强学生团队意识。

另外,教师可以适时组织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清明节时可以组织制作风筝的活动,让学生在学风筝知识、画风筝、做风筝、与家长一起放风筝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五一劳动节通过叠被子、叠衣服、系鞋带、洗校服等家务劳动,让学生在真正的参与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和自豪;端午节的时候可以邀请家长来到班级,亲自教学生包粽子、煮粽子、缝制香包等,在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参与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冬至包水饺活动也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好机会。家长和学生在家一起揉面、调馅,然后带到学校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包水饺,大家一起煮水饺、吃水饺……这些劳动实践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劳动人民,学会与小组成员合作,不仅能加强其劳动意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组织管理、沟通交流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并用拍照的形式记录学生劳动情况,在大扫除结束后将这些照片传递到家长手中或发送到家长群里,让家长能够看到学生在劳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与此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劳动能力的重要性。现如今,很多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心理,都不愿让其在家里进行劳动,哪怕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多由家长代劳。若家长仍保持这样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就会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离,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家长教育观念的引导,促进家庭教育价值和作用的充分发挥,并鼓励家长切实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从而真正构建家校共育教育模式。

(三)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家校连接

保障家校共育管理模式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家长与教师能够建立实时的交流和沟通,这也是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核心。开展高质量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教师首先深入到学生实际生活状态,了解其家庭环境和心理动态,而家长正是教师落实这一工作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线上沟通软件,开展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网络便捷、高效的优势,让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合作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制约。

以前的班级管理中,用过小黑板加减分、贴贴画、评价图表等方法,教师和班干部负责填写、统计,工作量很大,时常出现因为表格不能及时填写而造成数据失真等情况。后来,又尝试使用班级优化大师,它让班级管理、家校互联变得轻松高效。优化大师设有教师终端和家长终端。教师可以借助软件中的光荣榜、加减分进行角色升级、多元化评价、报表自动生成等功能随时随地对每个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如奖惩、作业、习惯等进行跟踪记录。每一项记录都清晰明了,每一个数据都可追溯。评价更加细致而且自动同步到家长端,家长能随时查看子女在校表现、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实现了家校合作的无缝对接,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当然,教师设计家校合作管理计划之前,要针对班级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比如学生家庭成员有哪些、家长是否有离异情况、家长是否有外出务工情况、学生上学的方式等。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料整理成表格,以便后续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和相关工作的开展。此外,教师要针对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工作、性格、处事方式等,这便于教师采用更恰当的方式与家长开展交流。若出现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矛盾的问题时,教师要学会放平心态,向家长耐心细致地讲解,适当地听取家长提出的合理意见或建议,这样不仅可以构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和谐关系,还能有效取得家长的认同。

(四)家校互访,促进教育主体多元对接

新的教育形式下,学生需要面对的社会、家庭、学校和自我心理问题日趋复杂,给家校双方的育人工作都提出了巨大挑战。家庭和学校作为孩子最重要的教育主体,二者如果能够深入彼此育人的教育场域,实现多元对接,这必将真正提升育人合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家校互访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首先,家访工作是连接家庭与学校的重要桥梁。通过家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状况以及思想变化,能面对面聆听家长对学校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实现教师与家长和学生的深度沟通。

家访要尽量面向全体学生。不管学生的状况如何,家访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非常重要。家访可以激励优秀学生不断向上,可以温暖贫困学生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对于自卑的学生,家访可以给予他们努力的信心;遇到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如果处理得当,家访可以帮助孩子打开心结,以全新的面貌直面生活。

涵涵原本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小女孩,可是,从她知道父母要离婚的那一刻,她变得郁郁寡欢。班级的“心情驿站”里,她用一副“万箭穿心、倒地而亡”的画展示了自己糟糕的心境。

看到这样,赶紧把孩子的情况如实告知涵涵父母,也得知离婚已无可挽回。为了将伤害降到最低,让孩子尽快走出来,决定家访,当面和她父母交流。涵涵的父母非常配合。并把心理专家给的建议一一传达: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哭闹、发脾气。同时,主动向孩子敞开心扉,告诉孩子是因为两个人在一起不幸福所以选择分开。不要过多陈述细节,更不要指责对方的问题,那样会对孩子造成更多的伤害。第二,告诉孩子离婚不是仓促的决定,而是经过了慎重而长久的考虑。婚姻不是儿戏,离婚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第三,双方都要向孩子承诺:父母离异只是不在一起住了,但对她的爱没有丝毫改变,同时会加倍爱她。

涵涵的父母很上心,为了孩子也在协商和努力。涵涵脸上的笑容又渐渐多了起来,眼神中多了许多平和与释然。

正是及时的家访,打开了孩子的心结,将孩子可能出现的严重心理问题通过家校互通与合作成功化解。

第二,校访工作是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校访工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单独交流。家长可根据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或出现的问题,利用空闲时间来校与教师交流讨论,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是课堂开放。定期向家长发出听课邀请,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主张,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三是活动开放。邀请家长参与班级建设和日常管理,并观摩或参与学生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学校的育人理念,更好地实现家校对接与互促。

(五)家校携手,共助学困生成长

学困生是班级中不可忽视的群体,也是学科老师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难题。那么,如何借助家长的力量,共同帮助他们呢?实践中我主要做了如下尝试:

1.家长课堂,助推家校共育

借助外聘讲师和区家庭教育讲师团的优势资源,我们每学期为家长开设两堂家庭教育讲座,主题涉及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拯救拖拉磨蹭的小魔王、家长如何控制情绪、该怎样和孩子好好说话、二孩家庭如何与孩子沟通等等。

课程中,讲师们为老师和家长们推荐了一些家庭教育书目:《又一种教育智慧》《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和公众号“家长在线”,从理论和实践经验两个角度与家长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和互动交流,逐步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同时也为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转变提供了外部支持。2.家长互助团,深化家庭教育力度

优秀生的家长大多有一些独到的教育方法,将优秀生和学困生的家长联合起来,形成互助团,也不失为一个可以大胆尝试的思路。基于此,做了以下尝试:

首先,互相座谈学方法。家长互助团中有一名优秀学生家长代表和三名学困生家长,学校为主导,家长为主体,每学期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召开座谈。针对学困生家长的疑惑确定座谈主题,提高学困生家长对学生教育的认识,学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同时请优秀学生家长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帮助学困生家长寻找合理可行的教育方法。

其次,网上互助共讨论。建立网上家长互助群,学困生家长抛出问题,大家发表意见,学校和优秀家长代表参与讨论,帮助理清观点,适时加以引导和科学指导;特别地,学困生家长及时反馈教育方法的实行情况,大家共同根据学困生情况进行方法调整。

再次,互助沙龙共参与。组织家长互助团亲子活动,如“大手拉小手、共植一片绿荫”活动,请学困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植树后,学生和家长畅所欲言,加强交流,家长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兴趣,学生也对学校、家长的教育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实现了学困生与家长、学校的多向交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家庭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相结合,有助于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想要促使家校合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师就要首先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在了解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前提下,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依据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家校学困生管理工作
家校距离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