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慧卿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龙园中学,甘肃 天水 741020)
如今,新课改不断深入初中化学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结构,为教师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初中化学教学应立足于课堂实际,在课堂中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营造互动氛围,创设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注重合作交流、乐于奉献进取的互动式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形成正确且有效的思想观念,从而不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有所想、有所求、有所得。
通俗来讲,互动教学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同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同一系列教学与学习方法。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是教师个人的“一言堂”,学生参与可谓是少之又少,导致授课成为“填鸭式”教学。如今,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教育发展,故而,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利用互动式教学丰富课堂内容,从而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盈的创新型课堂,提高初中生化学学习水平。除此之外,互动教学还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清楚地了解到他人的想法,教师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与理解能力,进而产生观点的碰撞与交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必须筑牢“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利用“师生互动”等先进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要善于利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建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初中生身心发展角度来看,自主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学生通过思考、质疑、讨论、操作等方式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堂中,学生要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掌握知识内容。要想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提高,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交流互动的机会。通过这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有助于促进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转变。
传统教育观念以教学为中心,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学生自然而然沦为课堂的“配角”,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与主观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缺乏主动性。互动式教学法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打破了原本的被动接受局面,实现从“一言堂”到“众言堂”的过渡。
互动式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经验支持。在实际教学中,当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各种反馈信息(如:作业反馈、课堂讨论反馈、学生课堂评价反馈等),学生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更愿意主动探究知识、提出问题;同时学生通过课堂交流互动,能了解到教材中未曾体现的知识,拓宽了自身视野。
互动式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与合作,这就要求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以致用的积极性。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共同协作,共同解决教学问题,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取更多新知识。同时合作学习对学生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师应传授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与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总之,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收获到良好的学习成果。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部分,而学生则失去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基于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开展互动教学和利用多媒体等设备丰富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问答互动式是当前初中化学最普遍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提问,学生根据问题找到关键词与重点,在经过探究、观察等环节得出问题答案。在高节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完全了解学生究竟对知识掌握了多少,只有经过问答式教学,才能把握学生的疑难之处,讲在每一个“难点”,导在每一个“疑点”。
多媒体互动教学是一种基于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学活动,它具有灵活性强、表现力强、交互性强、教学形式多样、应用范围广泛、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它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突破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时间、空间、内容、手段和方法的限制。它在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提高技能、陶冶情操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多媒体互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丰富多媒体互动课堂的形式和内容及载体。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通过学习者之间互相沟通与交流,形成对问题的认识的过程。讨论是最好的交流形式,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及对知识的掌握。讨论互动是以人为主体展开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讨论互动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增强学习信心和能力。在讨论互动中,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所有者和参与者,还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创建目标。新知识预习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新课内容并为教师讲授新知识作充分准备。教学时应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知识要点,从课本中找到重点和难点。在讲课前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课本、预习本节课讲解内容。由于化学涉及较多抽象化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目标适当增加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全面预习,了解新知识联系旧知识,避免在课堂学习中出现无从下手的问题。
例如,《身边的化学》一课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梯度性预习问题。1.家庭厨房中有许多我们熟悉的物质,请你说出一种酸( ),一种盐( )。2.为中和土壤中的酸性,人们通常会使用( )。3.为预防大脖子病,我国卫生部门大力推广食用加( )食盐。4.上网查找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并根据你整理的资料谈谈感想。授课阶段,学生们踊跃发言,并结合自身已有经验与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由此可见,通过这样安排可以促使学生提前了解化学知识以及有关化学实验方法内容。
中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成长期,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也是丰富多彩的。但正因为有了一定的年龄特点,所以教师要注意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从而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创设教学情境要达到以下目的,一是学生能自主地思考,二是能创造性地表达。这两点要求教师必须认真落实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精心设计合理问题情境,遵循“少而精,多而深”原则,避免生硬堆砌材料。总之,情境教学作为新型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进入一个广阔而多变的情境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利用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交流、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由发展,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课中,首先,教师在课前导学环节,为学生演示了性质的实验。这时,很多学生发出疑问:“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呢?”之后,为了加深学生理解,教师创设情境:“在生活中,想必大家都看到过这样一个现象。把苹果切开后,切面暴露在空气中一定时间会慢慢变黄,一些蔬菜也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这是因为蔬菜中含有多酚类化合物,与空气接触后就变为褐色的醌类化合物,这就是生活中的氧化反应。”学生听完教师的描述后,恍然大悟。于是,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就“氧化反应”这一话题展开激烈讨论。由此可见,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也能优化教学流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与实验活动中。
生活化教学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知识经验,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体验。众所周知,化学来源于生活,又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只有加快教学与生活的融合,才能锻炼学生联系实际能力。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将生活化理念渗透到学生学习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知识。将生活化、实践性与创造性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实用性。不难发现,一些化学实验大多是以生活为背景,借助生活渠道,让化学不再只是单一的理论。在每一次实验前,教师都应为学生分配好小组,确保各小组分工明确,在有组织管理的基础上有序开展实验。
例如,在《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一课学习中,课前导学环节教师可创设提问:“遇到火灾,人们常见的灭火方式有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等,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化学反应调控的现实例子吗?”有学生回答工业合成氨,教师趁热打铁,带领学生探究化学反应调控相关问题。在学习完本节课内容后,教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新型灭火器,其中既要包含灭火原理,同时也要符合实际。这样一来,生活化教学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还能通过特定场景深化学生认知,在实践中寻找真理,在思考中获得真知。
在化学实验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老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化学实验诉求进行具体分析,充分发挥实验器具的教学价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主动参与实验,深入探索具体的实验内容。教师需要改变以往以演示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器具的引入或者分组探究式实验活动的开展,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课堂,促进学生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发散自己的化学思维,相互之间交流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促进学生在互动学习沟通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实现对化学实验的改良和优化,深化学生对化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有效构建化学互动课堂,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以“金属化学性”探究实验为例,因为此实验的操作比较复杂,需要的试管以及实验材料比较丰富,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就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操作条件,教师可以适当改良实验器材,合理分类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和器具,并根据实验需求对不同的培养皿进行科学设置,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规范操作并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和互动,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不同金属材料和化学物质,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教材中也涉及丰富的化学知识,其中也不乏一些难懂的化学知识。因为初中生是初步接触化学学科,对化学知识的了解比较少,自身的化学知识积累严重不足,对于难懂的抽象的化学知识理解并不是很到位。为了简化化学知识的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对微课手段的灵活应用,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以精短视频的方式直观化、生动化的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为学生搭建互动平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化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并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点,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活动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微课的教学辅助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搜集一些学生比较常见的酸碱材料。比如氢氧化钠材料,稀硫酸材料等,并对其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微视频,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视觉体验,鼓励学生结合微视频积极分享自己对不同酸碱的理解和认知,并通过有效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对不同酸碱所具有的性质、以及中和反应的规律进行自主探究和总结,强化学生的互动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互动学习能力。
初中化学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学科思想,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化学规律,实现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分层评价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不断突破,进而从多种角度、不同层次发现自身优势。多元体系的构建既是一个内在的理论体系,又是一个系统的评价过程。系统设计理论强调多元评价机制应遵循多个理论体系,但它们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即基于一定的理论原则,并结合各自特点与学生学习状况、课堂教学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发挥不同教学方法优势。在评价时要做到灵活多变,采用不同方式体现学生个性差异。
例如,《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一课中,将学生分为A、B、C 三个层次,A 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优于B 和C类学生,主要以拔高训练为主,B 类学生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概念应用与计算,以巩固训练为主,最后的C 类学生在概念理解方面存在明显问题,教师应带领学生再次研读概念。课堂教学中,教师分别出示几道不同难度的题目。A 层次题目:“下面有几种化学物质,①氢氧化钠②硫酸③氧化铝④氯气,其中属于单质的是什么?属于化合物的是什么?属于氢氧化物的是什么?”;B 层次题目:“实验过程中,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能制取氧气,主要原因是什么?;”C 层次题目:“辨别碳、水、氧气的共同原子是什么?核电荷数是多少?”在学生回答完成后,教师应予以客观正面的评价,采用分层评价方式,促进师生、学生间的交流。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依靠互动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分层评价、生活化教学等方式,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传统课堂转变为“智慧型课堂”,大胆创新,将教学合一理念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