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
[摘 要]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以“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为例,探索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图形与几何;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9-0081-03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相关概念
1.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三大类六项具体的核心素养,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其中,人文底蕴是基础,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等;科学精神是关键,包括理性思维、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等;学会学习是根本,包括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等;健康生活是基础,包括审美情趣、劳动意识和社会责任等;责任担当是核心,包括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和数学知识规律,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图形与几何”领域
《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长度的测量,以及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包括确定点的位置,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重视“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几何现象,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具体的感知来理解几何知识,并逐步积累相关的几何经验。再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再通过动手操作等方式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1.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
小学生思维活跃,具有积极探索精神,他们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也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再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长方形、正方形?它们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你们能想办法解释一下吗?”学生积极思考、交流讨论,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2.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进行数学建模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关系”探究活动。通过让学生先观察、猜想,再动手测量、验证等方式,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边长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学生还能不断增强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喜欢独立思考,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活动中形成直观印象和数学模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重以“形”助“数”,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
1.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还不够深入,主要表現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一般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而没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这就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这样就会使得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另一方面,教学方式单一,通常是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方式,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也难以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对核心素养缺乏重视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求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然而,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对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放在重要位置。虽然《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基”“四能”等教学目标(见表1),但是教师却没有将这些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没有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的,在教学中仅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只会接受知识,而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缺乏多元化教学方法
目前,部分教师仍习惯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只注重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枯燥乏味。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由于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学习数学知识,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此外,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未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只是一味地关注数学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没有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致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厌倦心理。
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索
1.立足教材,突出基础性
小学数学学科的基础性是指小学的数学知识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如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认识图形、掌握几何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基本活动经验,发展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等方式认识圆的特征,如“在平面图形中找到一个特殊点”“找出圆上的点”“画出圆的圆心”等。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得知识、形成数学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内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如在教学“认识圆周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尝试用教材呈现的“神奇的π”表示圆周率,然后再將自己计算出的结果和教材上给出的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做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圆周率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核心素养。
2.积极评价,引导学生学习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不仅要注重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还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教学中要重视评价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为重点的多元评价体系,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如在教学“圆和圆柱”一课时,教师可根据多元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首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和整理,帮助学生认识圆和圆柱的相似之处,然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以“你们是如何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你能不能总结一下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帮助小组成员一起解决这个问题?”等问题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可以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体验,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获得肯定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圆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3.挖掘素材,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指的是一个人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时,所展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个性的综合,是创新的基础。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现实问题—数学模型—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路径,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掌握知识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通过动手操作,将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分割、折叠、旋转等,再通过“剪一剪”“比一比”“拼一拼”“想一想”等方式理解周长的概念。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并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建立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圆的周长就是直径乘以[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借助表格、直尺、量角器等工具,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去探究问题,得到数学模型并应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探究,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上的图形用双面胶贴在黑板上,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进而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计算出它的面积。有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这个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的方法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底×高”。此时,教师再让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与之前学过的哪些图形有关系”。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图形与几何”领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出发,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魅力;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学习过程;要加强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几何现象,从中发现几何问题,并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总之,“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赵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J]. 天津教育, 2022(27):100-102.
[2] 徐秀丽.主动·操作·体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三条路径[J]. 数学大世界:下旬, 2022(1):59-61.
[3] 吴金娥.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 华夏教师, 2022(11):15-17.
[4] 庄航海.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数感与量感的养成路径[J]. 学苑教育, 2022(34):69-71.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乡村数学教师能力素质提升”专项课题“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乡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实践研究——以玉林市为例”(编号2021ZJY138)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 杨偲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