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看,民族舞蹈不只是表层的舞蹈动作的传承,深层次上还凝练传递着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舞蹈融入幼儿园课程具有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等多元价值。针对民族舞蹈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提出以下几条实施路径:基于教师引导的主题活动、基于纲要划分的领域活动、基于儿童兴趣的区角活动、基于生活的过渡环节活动、联合家庭与社区展开活动。
【关键词】民族舞蹈;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7—174—03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和民俗习惯等差异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民族文化。同时,这种根源性的差异影响了各族民族舞蹈的产生与发展。因此,民族舞蹈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性与文化特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造性发展、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幼儿园的长远特色发展,民族舞蹈融入幼儿园课程极具现实价值。
一、民族舞蹈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分析
民族舞蹈起源于民间,所以民间舞蹈与民族舞蹈是源与流的关系,两者之间是互相交融的。本研究所讨论的民族舞蹈指民族舞蹈和民间舞蹈。基于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民族舞蹈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弥补幼儿园教育现存短板,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根据教育部2001年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1]然而受社会整体环境与父母固有思想等多方面影响,大多幼儿园只注重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得,忽视幼儿整体的全面发展。民族舞蹈的文化特性与通过身体传递美感与情感的表现形式恰恰能够契合弥补现存的教育短板,推动实现幼儿全面发展。
1.总和身心教育,促进幼儿体育美育发展
民族舞蹈的学习可大体分为基本功训练和舞蹈训练。在基本功练习方面,民族舞蹈讲究从点滴细微入手,注重头、眼、手、脚等各部位的练习,这些基本功的练习对幼儿来说具有强健身体、矫正身姿、加强肌肉力量等益处。在舞蹈训练方面,各民族舞蹈风格迥异,身姿韵律皆有不同,非常锻炼学习者的肢体协调能力,且民族舞蹈属音乐类舞蹈,音乐节奏明晰多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幼儿的节奏感和乐感,培养儿童对音乐美的感知、理解、创造能力。
除此之外,一支民族舞蹈所蕴含的人文背景、舞者的整体造型、搭配的民族服饰与道具等对幼儿来说都是很好的美育资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民族舞蹈的形体美、音乐美、人文美、服饰美等。
2.拉近人际距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民族舞蹈的表演形式决定了它的训练方法。民族舞蹈的表演有风格、有故事、有情感,因此其训练方法多采用故事导入、角色扮演、师生互动与同伴合作。例如,在藏族舞蹈“锅庄”中,幼儿需携手而舞,时而围成圆圈,时而拉开一横排,多队形变化和同伴更换,加之配乐悠扬舒缓,自然构建出了沉浸式的舞蹈氛围促成同伴师生交往互动。因此,民族舞蹈能够为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在训练与表演过程中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与他人的相处能力,推动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而这种种作用追根溯源是基于民族舞蹈本身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特性。
(二)树立文化自信,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前阶段是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学前年龄段的儿童社會性情感不断发展,出现骄傲、自豪等复杂情感体验。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重视,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自信的民族舞蹈也越来越受到现代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也彰显出了民族舞蹈的传播力。幼儿学习民族舞蹈能够增强对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民族情感认知、萌发和加强爱国爱民族等情感。意识到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抱在一起的力量是强大的值得我们自豪的。
学前阶段是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学前年龄段的儿童具有好学好问,求知欲、好奇心强,喜欢问问题等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民族舞蹈内容纳入幼儿园课程有利于拓宽幼儿视野、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形成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求知欲。在民族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的细心介绍和合理引导发展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
因此,立足于中华民族长期积累的文化养分和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通过民族舞蹈的教与学,将会唤醒新一代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向往,力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三)推动园本课程开发,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明确指出,课程既要确保为幼儿提供其终身发展所需的基本经验和机会,也要适应幼儿个体的特殊需要。[2]基于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课程模式的总体规划与现实效益,园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
广义的幼儿园课程开发指的是幼儿园及教师对现有课程的处理及决策,这种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狭义的幼儿园课程开发则是指园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3]在当今的园本课程开发中,多是广义层面的园本课程开发,即对已有的课程进行精心改编而形成的园本课程为主,较少地开发和创造出园所独有的园本课程。导致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课程资源的价值不足以支撑整套园本课程的开发。而民族舞蹈自身丰富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决定了它本身具有园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如今已有许多基于民族舞蹈开发的园本课程优秀案例。例如,基于民间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州龙舞”,当地幼儿园探索“金州龙舞”非遗课程在幼儿园的实践路径,形成了指向文化传承的幼儿龙舞园本课程,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师幼心灵,实践经验在国内外得到推广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效。[4]由此可见民族舞蹈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价值具有高探索性、高持续性,民族舞蹈用于幼儿园课程开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具有实然价值。
二、民族舞蹈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路径分析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儿童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5]结合幼儿园实际,民族舞蹈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路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题活动、领域活动、过渡环节、家园合作与社区合作。
(一)主题活动:基于教师引导的综合性学习
主题活动是结合教师预设主题与幼儿围绕主题探索生成的一系列活动。为了有效丰富学前儿童对民族舞蹈的理解,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必要以综合主题活动的形式引导幼儿多角度、高效率认知民族舞蹈及其文化。
基于幼儿园本地本园的民族舞蹈资源与幼儿的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教师需要搜集信息选择合适的民族舞蹈种类确定活动主题,接着基于所确定的主题编制主题网络,开展“民族舞蹈主题教育活动”。教师预设的主题可以包含民族舞蹈服饰与道具、民族舞蹈欣赏、民族歌舞教学、民族舞蹈创编、民俗文化介绍等内容,幼儿通过感官知觉和唱、跳等方式感受学习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将汉族民间舞蹈“舞狮子”作为主题,教师可以预设“舞狮的由来”“制作狮子服”“变成的小狮子”等二级主题活动,幼儿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参与制作舞狮服饰、亲身体验舞狮子等活动,综合性的了解了我国的民间舞蹈文化,增强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二)领域活动:基于划分的五大领域内学习
虽然民族舞蹈形式上归属于舞蹈范畴,人们习惯将其列入艺术领域,但实际上民族舞蹈所蕴含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是多元的、交叉渗透的,并非只能局限地应用于单一教育领域活动。例如,土家族“摆手舞”集歌舞音律为一体又采用载歌 载舞的表演形式,一种舞蹈就能将五大领域的活动内容整理融合,彰显其培养理念和教育价值。其中,摆手、跳跃等舞蹈动作能够促进幼儿健康领域内的发展;开口唱歌、数节奏培养其语言能力;队形变化和同伴间舞蹈动作的配合能有效发展其社会性;幼儿动脑理清舞蹈动作与生活的联系属于科学领域内的发展;欣赏与表演民族舞蹈的过程促进幼儿艺术领域内的发展。因此,民间舞蹈具有满足不同领域活动要求的特点,符合各领域教育活动的培养要求。将民族舞蹈融入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造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又丰富了幼儿园在领域活动内的课程资源。
(三)区角活动:基于儿童兴趣的探索性学习
幼儿园区角活动无论主题怎样变化,幼儿都可以在教师预设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探索。通过这种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创造性地进行想象、操作和交往的活动,幼儿更容易获得主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体验。因此,民族舞蹈可以依托区域活动促使幼儿展开探索与学习。
基于民族舞蹈自身蕴含的多元价值,一方面,可以通过在区角投放相关材料、更新区域环境创设等方式自然融入现有活动区角,例如,在表演区提供民族舞蹈表演服饰与道具、播放民族舞蹈的视频,让幼儿身处其境就忍不住想换上行头跳起来;重置娃娃家游戏区墙面环境,构造出民族氛围,激发儿童角色代入性游戏。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民族舞蹈的民族性与优秀传统文化特性开发创新出新的活动区角。例如。将不同民族的特色食物、服饰、建筑等文化符号提取出来,集中展示在一个区域,创造性的构建出“民族区角”,幼儿可以感受到五十六个民族不同的文化氛围,沉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中。
(四)过渡环节:基于生活的融入式学习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课程,一日生活皆课程”。我们不能忽视幼儿园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育意义。例如入园离园、午睡前后、餐前餐后等活动间的过渡环节。这些时间段普遍特点为教师较忙、对幼儿约束力低,幼儿行为和纪律上较自由,容易出现消极等待或追逐打闹现象。因此,幼儿园教师团队可以基于本地本园特色编出几支简短有特色又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民族舞蹈用于以上环节。民族舞蹈音乐悠扬、具有节奏感,动作极具特征特色、感染性强,因此能够快速吸引儿童注意力并在教师和幼儿之间搭建起隐形的桥梁,从而延伸出组織纪律、锻炼身体、唤醒精神及饭后消食作用。
(五)家园合作与社区合作:基于联合资源的实践性学习
从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角度看。首先,积极转变家长教育理念影响家庭教育,形成“一加一大于二”教育合力。家长若能在节假日带孩子走进剧院欣赏民族舞剧,直观、生动、震撼的舞台效果必将触动幼儿的内心,为幼儿学习民族舞蹈提供审美价值与动力价值。其次,挖掘与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助推在园教育工作。若有家长从事舞蹈、民族文化相关工作的,可以请来幼儿园上一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从儿童视角来看家长身份具有特殊的榜样性与权威性,这样的活动会极大刺激幼儿对民族舞蹈的探索欲、学习欲。
从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角度看。幼儿园可以与社区建立起合作机制,定期地开展“民族舞蹈走进社区”等活动。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利用社区室内外场地、设备、器材、工具等搭建实践性舞台,为民族舞蹈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成果展示与检验提供路径。另一方面基于舞台演出的开放性与传播性,有利于吸引社区内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有效整合资源和课程内容可以为民族舞蹈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拓宽路径与机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间舞蹈生于民间,传于民间,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将民族舞蹈融入幼儿园课程,可以弥补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短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有重要价值。幼儿园与教师需要以儿童发展为本,用心钻研、多种渠道的开发利用民族舞蹈的课程价值,与家庭、社区多方合力实现民族舞蹈融入幼儿园课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凌.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现状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3]陈时见,严仲连.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2).
[4]徐凌霞.指向文化传承的幼儿龙舞园本课程的实践案例[J].辽宁教育,2022(20).
[5]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赵科馨(2000—),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