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馆藏元代卵白釉瓷器特点

2023-12-17 22:18万红英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7期
关键词:元代艺术特点

万红英

【摘 要】元代卵白釉瓷器,是对元代景德镇地区创烧的一种白釉瓷的统称,其胎体敦厚、色白且微微泛青,与鹅蛋圆润色泽相似,由此而得名。元代卵白釉瓷器是我国瓷器文化中的瑰宝,因作工精巧、釉层较厚、胎体洁白致密且外型典雅大方、富有东方神韵与传统美学思想,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工艺价值与观赏价值。文章以馆藏四件元代卵白釉瓷器特点为研究焦点,简要介绍馆藏四件元代卵白釉瓷器的来源,重点从工艺、器型、纹饰、款识和釉色五大方面分析馆藏元代卵白釉瓷器的特点。

【关键词】元代;卵白釉瓷器;艺术特点;工艺特点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7—060—03

元代在我国历史中虽然延续不足百年,但其制瓷工艺却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元代时期不仅继承与发展了宋代各大窑系的制瓷工艺,而且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享誉全球的青花瓷、釉里红、钴兰等高温色釉都始于元代。在高超娴熟制瓷工艺、开放性文化观念的支持下,元代瓷器出现了新品种——卵白釉瓷器,洁白润泽的胎体、典雅独特的器型,既体现出元代“以白为吉”的文化理念,又突出元代制瓷工艺的辉煌成就。但元代卵白釉瓷器并没有如青花瓷、釉里红一般成为主流瓷器品种,高品质、高观赏性与艺术性的卵白釉瓷器十分匮乏,研究成果明显不足。

一、馆藏元代卵白釉瓷器的来源

乐安县博物馆藏有四件元代卵白釉精品瓷器,1983年12月30日,民工李水龙于县城北门物资局基建工地取土时发现一处窖藏瓷器,其在收工后取回3件并送至县博物馆。县博物馆高度重视该处窖藏瓷器,指派相关的技术处理人员到现场查看并进行抢救性保护。工作人员到场后发现该处窖藏瓷器被破坏严重,为避免后续施工扰动窖藏瓷器周边土壤并造成二次损坏,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将器物与余土迁往他处进行专业性的保护。后县博物馆人员取出几件较为完整的器物送至江西省博物馆进行鉴定,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余家栋同志经过专业化鉴定,从器形、款识、胎体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这几件器物为元代枢府瓷器。随后,省文物工作队与县博物馆合作,对工地内窖藏瓷器进行深入、细致与全面的挖掘。1995年5月下旬,国家鉴定组耿宝昌、张浦生等在江西省博物馆将物资局基建工地出土的四件元代卵白釉瓷器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1]。

二、馆藏四件元代卵白釉瓷器基本情况

元卵白釉枢府款印花飞雁纹碗:高5.8厘米,口径18.2厘米,底径5.3厘米,重408克。撇口,即口沿明显外撇,浅弧壁。圈足较矮,延续宋代时期器物的燒制特点;釉层较厚、胎质洁白细致且微微泛出青色,内外施卵白釉,釉色呈失透状,与鹅蛋之色泽极为相似。缠枝牡丹纹样处于内壁,采用拍印工艺,纹饰分布内壁一周。内部底部纹饰为双雁、祥云,双雁展翅飞翔于祥云间。碗内壁底部印有“枢”“府”二字,两字相对。从其款识可看出此件元代卵白釉瓷器由元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品质佳、外形与色泽美,在新加坡、意大利等地展出后便获得当地观众的青睐。

元卵白釉福禄款印花碗:高3.7厘米,口径13.1厘米,底径4.3厘米,重172克。该器物为敞口,接近口沿处逐渐开阔宽敞,浅弧壁;矮圈足,胎质、釉色与元卵白釉枢府款印花飞雁纹碗相近,内壁同样为缠枝牡丹纹饰,纹饰间印有楷书阳纹“福禄”二字。

元卵白釉印花斗笠碗:高5.6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3.3厘米,重133克。该器物为敞口,浅弧壁。矮圈足,胎质、釉色、色泽以及釉面与元卵白釉枢府款印花飞雁纹碗相似。碗内壁压印连续回纹花边,围绕内壁一周,以凤凰与蝴蝶图案作为纹饰,纹样精美、规整且清晰。碗底圈足印有墨书“德星”二字。

元卵白釉福寿款印花碗:高4.3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4.5厘米,重189克。该器物为敞口,浅弧壁。矮圈足,胎质、釉色、色泽以及釉面与元卵白釉枢府款印花飞雁纹碗相似。碗内壁拍印缠枝牡丹纹样,绕内壁一周,纹饰空隙间印有楷书阳文“福寿”二字。

三、元代卵白釉瓷器的主要特点

(一)卵白釉瓷器的工艺特点

元代卵白釉瓷器在宋代青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宋代青白瓷通常采用匣钵单件仰烧法,此种制瓷工艺下,器物通体满釉,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器物胎体、釉面的质感与色泽。在材料上,宋代青白瓷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胎中氧化铝含量增加,提高了胎体的烧成温度,避免器物在焙烧过程中变形,也使器物由软质瓷转变为硬质瓷,也使得釉层加厚、呈乳浊状态。元代卵白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水平较宋代青白瓷更高,通过对胎体成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元代卵白釉瓷器的白瓷胎中二氧化硅含量降低,氧化铝的含量提升,原本的二元配方也改良为高岭土、石英、水云母、莫来石、长石等。从显微结构来看,卵白釉瓷器内材料的颗粒较小,表明在烧制时对瓷石的用量减少,对原材料的处理也更为精细,少量高岭土的加入使得卵白釉瓷胎在烧制中发育较好,变形量较小,质地更加致密与精细。与此同时,宋代青白釉中氧化钙含量较高,可烧制出透明的玻璃釉,而元代卵白釉中存在残留的石英、钙长石等,使得卵白釉在外观上呈乳浊状。加之釉配方中釉灰用量的减少、釉石用量的增加,使得元代卵白釉的釉层较厚。元代卵白釉瓷器在宋代青白瓷制瓷工艺之上通过更改釉料配方以改变釉色、胎质。元代卵白釉瓷器在烧制中以还原铁为着色剂,烧制的温度在1300摄氏度左右,在该温度条件下还原铁反应不完全,对铁元素的处理不彻底,因此釉面并非纯白色,而是色白且微微泛出青色,与鹅卵颜色相近,因此被称为卵白釉瓷器。馆藏四件元代卵白釉瓷器釉色均呈失透状、色白微青、胎体厚重、胎质洁白致密,这也反映出元代卵白釉瓷器的制瓷工艺特点[2]。

(二)卵白釉瓷器器型特点

从馆藏四件元代卵白釉瓷器器型来看,器型典雅、较小,或为敞口,或为撇口,唇沿较薄,腹体浅而宽,平底,圈足较矮。带纹饰的卵白釉瓷器多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价值,一般为器皿中的盘、碗、杯等。馆藏元代卵白釉瓷器均为印有不同纹饰的碗。四件瓷器中重量最高为408g,最低为133g,可见器形小巧,属于用器一类。在馆藏元代卵白釉瓷器的形制上有着上大下小的特点、口径均大于底径。在我国古代天为尊,可见馆藏元代卵白釉瓷器延续着传统的天地观念。但除了馆藏元代卵白釉瓷器之外,也有部分瓷器为大足,此类瓷器则更具实用性,所蕴含的文化观念也与馆藏瓷器有所不同。四件馆藏元代卵白釉瓷器均为矮圈足。从宋代时期开始,我国瓷器的圈足开始变矮,元代在延续宋代瓷器之风格、烧制工艺、审美取向的同时也对制瓷工艺理念等进行了创新。元代卵白釉瓷器圈足较矮,从器型上看可以减少材料用量、降低瓷器烧制的成本,且矮圈足可以提高器形的稳定性[3]。

(三)卵白釉瓷器纹饰特点

元代卵白釉瓷器纹饰有着“内有外无”的特点,即纹饰一般在器物内壁、内底。四件馆藏元代卵白釉瓷器纹饰图案、布置形式等雖有不同,但无一例外都为器物内部纹饰。此种有别于常规的纹饰表现手法实则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传统观念为:“内,在天之灵可俯视;外,凡人之目可正视。”外部无纹饰,内部印有纹饰,体现出元代卵白釉瓷器的特性。与此同时,元代卵白釉瓷器分为精、粗两大类,精致的卵白釉瓷器大多印有纹饰。馆藏四件卵白釉瓷器均为精细的制品器。卵白釉瓷器的纹饰以缠枝莲、缠枝牡丹、菊花瓣、蝴蝶、祥云与凤凰、祥云与仙鹤等,印花多数浑圆,有着朦胧的美感,所印纹饰有着象征、比喻等意义,如菊花瓣寓意长寿;云凤一般用于供奉元代皇室;缠枝莲则寓意婚姻幸福美好;缠枝牡丹则寓意富贵荣华。四件馆藏元代卵白釉瓷器纹饰分别为缠枝牡丹、云雁;缠枝牡丹;凤凰、花蝶;缠枝牡丹,是较为传统的元代卵白釉瓷器纹饰[4]。

(四)卵白釉瓷器款识特点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统一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以蒙古贵族为主的封建统治阶级与其他时代汉人政权相同,整个社会有着明显的阶级层级,元代卵白釉瓷器有等级之分,而器物的款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使用者所处的阶级。

等级最高、制作最为精美的卵白釉瓷器,是以皇帝为首的宫廷御用器。从工艺特点、器形来看,此类卵白釉瓷器端庄典雅、敦厚美观、大方精美,胎体洁白致密、制作精巧,釉层厚但不重,在乳浊状态下有着轻盈之感,温润的釉面如同美玉一般折射出璀璨光泽,在烧制时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烧制宫廷御用器会不断改良釉料的配比,经过多次尝试并从烧制出的器物中选取最能体现宫廷艺术特质、封建统治者意志与思想的器物。从纹饰上来看,宫廷御用器纹饰以龙凤纹样为主,款识有“福寿”“万寿”“福禄”“太禧”等。馆藏四件元代卵白釉瓷器中,元卵白釉福禄款印花碗、元卵白釉福寿款印花碗分别印有“福禄”“福寿”款识,极有可能为元代皇室的宫廷御用器。

元代卵白釉瓷器也包含特定的官府衙门专用器,由元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烧制,烧制工艺为:在器物内里,趁着坯体尚湿润时,用模子压印出缠枝莲、缠枝牡丹等花卉纹饰,在纹饰之间或器物内底印有“枢府”二字。此类卵白釉瓷器烧制规模较大,使用范围较广,因此也将元代卵白釉瓷器成为“枢府瓷”。但此种命名方式有失偏颇,缩小了卵白釉瓷器的空间,因此用卵白釉命名已经成为共识。四件馆藏元代卵白釉瓷器中,元卵白釉枢府款印花飞雁纹碗便属于特定的官府衙门专用器。

贵族及社会上层使用的枢府瓷。元代亲王、贵族等身份显赫的人群与家族也可通过一定途径定制卵白釉瓷器。在纹饰上与宫廷御用瓷器不同,宫廷御用瓷器纹饰为五爪龙纹,而贵族与上层社会用的枢府瓷纹样一般为三爪龙纹、四爪龙纹。在款识上除宫廷御用器款识之外,贵族与社会上层人群可以定制款识,如“王”“玉”“德”等。也有部分卵白釉瓷器无铭款,但纹饰瑰丽精细、器形美观大方,也属于贵族及社会上层使用的枢府瓷,四件馆藏元代卵白釉瓷器中,元卵白釉印花斗笠碗便极有可能处于此类枢府瓷[5]。

(五)卵白釉瓷器釉色特点

据成书于元文宗时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卷五《中书耶律文正王》传记载,元朝确有“国俗尚白”的风俗:“己丑,太宗即位……诸国来朝者,多以冒禁应死,公(耶律文正)言:‘陛下新即位,愿无污白道子。从之。盖国俗尚白,以白为吉也。”元代卵白釉瓷器的产量高于同时其红釉、蓝釉瓷器,主要原因在于元代“国俗尚白”,洁白且无瑕疵、色泽均匀无开片的卵白釉瓷器成为元代皇室宫廷瓷器的首选。元代青花瓷同样盛行,既可以作为商品用于贸易,又可以观赏。而敬奉祖先,元皇室依然会选择单色釉,以卵白釉为主。在国家习俗与统治阶级理念的影响下,民间也以白为美、以白为吉。除了宫廷御用瓷、特定的官府衙门专用器、贵族及社会上层使用的枢府瓷之外,元代卵白釉瓷器中还包含普遍商品用瓷。明初曹昭撰写的《格古要论》中记载:“御土窑者,体薄而润最好。有素折腰样毛口者,体虽厚白且润尤佳……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新烧者,足大素者,欠润,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矣。”曹昭评价元代之瓷器,将青花、蓝釉等视为“俗”,而以温润如玉、素净淡雅等词汇形容卵白釉。元代卵白釉釉色白且泛青,与其烧制工艺、釉料配比有关,也与当时的审美观念等息息相关。品元代卵白釉瓷器,可知元皇室之统治思想,卵白釉瓷器作为瓷器史上的瑰宝,也是元代短暂历史的载体。馆藏元代卵白釉瓷器皆为精品,釉色乳浊而不透,制作规整、品质优良,独特的色泽装饰以多样的纹样,因乳浊釉故而纹饰不清晰,给人以温润之感,打造出朦胧美感。不仅如此,馆藏元代卵白釉瓷器釉色的特点以及其象征意义,也为元代历史研究、瓷器艺术研究等提供了宝贵资源。

四、结语

馆藏四件元代卵白釉瓷器皆为精品,制作工艺精良、釉料配比得当,体现出元代制瓷工艺的辉煌成就,也凸显出元代制瓷工艺对宋代的传承与创新。馆藏瓷器器形美观、小巧,矮圈足可节省用料、增强瓷器的稳定性,多样化、体现阶级性并且具有象征意义与浓厚文化气息的纹饰增强了卵白釉瓷器的艺术表现力。不仅如此,馆藏元代卵白釉瓷器为宫廷御用瓷、特定的官府衙门专用器、贵族及社会上层使用的枢府瓷,反映出元代的社会阶层。似鹅卵壳般的釉色温润如玉、呈乳浊状、洁白致密、精巧别致,给人以淡雅、高洁、庄重、素净之感。馆藏元代卵白釉瓷器特点鲜明,是瓷器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高度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余金保.湖田窑“玉”字款卵白釉五爪龙纹高足杯年代考[J].华夏考古,2022(3).

[2]杨军林.“玉”字杯与“太禧”盘:论元代御用瓷遵循的设计制度[J].陶瓷,2021(7).

[3]薛冰.卵白釉与甜白釉的工艺分析以及鉴定要诀[J].中国陶瓷工业,2020(4).

[4]陈建辉.元代景德镇民窑仿官样相关问题探析——以元代景德镇卵白釉瓷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5).

[5]杨君谊,满泽阳.“浮梁瓷局”产品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5).

猜你喜欢
元代艺术特点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雪霁里的故事》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
浅析辽、金、元时期的春水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