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也被视为经典之作。虽然已有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该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如生态视域、象征主义等等,但对隐性进程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本文旨在探讨小说中的隐性进程,特别关注尼克在隐性进程中的形象及背后的深意。尼克形象与行为在两个叙事进程中的差异具有极强的反讽意味,进一步突显上层社会的黑暗,增强了盖茨比身上的理想主义与悲剧色彩。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隐性进程;尼克形象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7—027—03
引言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也被视为经典之作。作品以“爵士时代”为背景,揭示了20世纪上层社会的黑暗、虚伪。虽然已有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该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如生态视域、象征主义等等,但对隐性进程的研究还不够充分。隐性进程是指一些看似琐碎离题的文本,通过串联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完整线索,颠覆或补充作品主旨。该作品的隐性进程主要体现在尼克与显性情节截然不同的形象上,产生极强的反讽意味。本文旨在探讨小说的隐性进程,特别关注尼克在隐性进程中的形象及背后的深意。
一、零言碎语潜藏的傲慢刻薄
从显性情节的角度看,尼克是一位和善真诚、正直理性的人,且是作品中唯一真正在乎盖茨比的人。自第一次见面起,尼克就非常喜爱邻居盖茨比,认为他文质彬彬、与众不同。宴会上的宾客完全不在乎盖茨比是谁,只为到此享乐,仅有尼克一个人真正把盖茨比当做推心置腹的朋友。从隐性进程的角度看,尼克则是一位傲慢刻薄、乐于评头论足的人,他时常从盖茨比身上寻求优越感,也从未真心接纳盖茨比。
尼克的傲慢刻薄在作品的开头初步显露。声称自己谦虚的尼克竟毫不客气地夸耀自己的身世,强调家族中的几代人都是“中西部城市家道殷实的头面人物”,且是贵族后裔。在显性情节中,学者们似乎相信了尼克此前对自己谦虚品质的鼓吹,认为尼克对身世的强调只是为了合理化自己与黛西、汤姆的相识。但在隐性进程中,尼克对身世的夸耀,不仅反映了他虚荣傲慢的本性,更是他以刻薄态度暗中嘲讽盖茨比的贫苦出身,是对已经去世的盖茨比的再度贬低。
尼克首次到盖茨比家拜访时,对盖茨比的微笑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这是极为罕见的笑容,其中含有永久的善意的表情,这是你一辈子也不过遇见四五次的。”从显性情节的角度看,尼克对盖茨比的印象极佳,认为他风度翩翩、文质彬彬,行为举止恰到好处,似乎一见面就对眼前这位年轻人无比赞许。以往的读者也将注意力放在盖茨比形象的呈现上,忽略了尼克后续不怀好意的揣测。在隐性进程中,尼克与盖茨比接触之前,认为盖茨比应该是“红光满面、肥头大耳的中年人”,与盖茨比接触后,他笃定盖茨比出身卑贱,并在此后一直企图弄清盖茨比身世。隐性进程中的尼克对盖茨比的态度并不友善,他的第一反应总是贬低、轻视盖茨比,这反映出他根深蒂固的刻薄与傲慢。
盖茨比与尼克的深入了解始于二人同车进城。途中,盖茨比向尼克编造身世,声称自己是美国中西部旧金山的名门望族。来自中西部的尼克显然清楚旧金山并不属于中西部,于是他在心中暗自嘲讽盖茨比是“一个裹着头巾的傀儡戏里的‘角色”,是一个形象狼狈可笑的演员。可见,尼克根本不相信盖茨比的说辞。在显性情节中,读者更加关注此处盖茨比自述的内容是否真实,往往忽略了尼克对盖茨比的嘲讽。在隐性进程中,尼克表面和善,内心却始终以不屑的姿态审视盖茨比,用刻薄的言语讽刺盖茨比,显然不符合显性情节中正直善良的形象。
尼克的傲慢刻薄不仅体现在对盖茨比的态度上,在与其他人物的交往中也有体现。由于汤姆的家世与财富均在尼克之上,尼克对其早有积怨,时常在暗中刻薄地抨击汤姆,流露出强烈的不满。此后,尼克对盖茨比的帮助、支持,大多是利用盖茨比打压汤姆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五个人最后一次聚会上,汤姆对盖茨比“牛津校友”的身份提出质疑,盖茨比不紧不慢地给出合理解释,让汤姆吃了闷亏。此时尼克的心理活动是:“我真想站起来拍拍他的肩膀。我又一次感到对他完全信任,这是我以前体验过的。”从显性情节看,这是盖茨比与汤姆的较量,是盖茨比试图掩盖自己的真实出身来留住黛西。从隐性进程看,这是尼克与汤姆的较量。盖茨比的回答让汤姆感到难堪,满足了尼克傲慢的内心,使他犹如打了胜仗一般,显示出超乎寻常的喜悦。
尼克在作品中对自己身世的强调,对盖茨比身世的揣度,与盖茨比的交往,实质上都受到他傲慢刻薄本性的驱使,这颠覆了尼克在显性情节中谦虚正直的形象,揭露出美国社会上层旧贵族的本性。
二、态度转变背后的虚伪自私
在显性情节中,尼克呈现出真诚、正直,他是作品中唯一在乎、接纳盖茨比的人,在盖茨比死后甚至坚守他们的情谊,为盖茨比的葬礼东奔西走。但在隱性进程中,尼克实质上是一位虚伪自私的人,利益是他衡量一切的标准,这决定了尼克不可能将盖茨比视为推心置腹的朋友,只是尼克满足自身物质或心理需求的工具。
进城时,尼克暗中嘲讽了盖茨比拙劣的身世谎言。但当看见盖茨比象征军功的丹尼罗勋章,以及警察对盖茨比毕恭毕敬的姿态后,尼克立即转变了态度,之前的不屑、暗讽立即变为同情。哪怕盖茨比犯了地理常识上的错误,哪怕盖茨比的谎言中有诸多蹩脚的漏洞,尼克此时全部都视若无睹。从隐性进程的角度看,尼克根本不在乎事实如何,倘若盖茨比能为自己带来好处,他便收起自己的傲慢,显露出虚假的友善。一路上,面对盖茨比为自己提供的“福利”,尼克一直心安理得地享受。当二人与山姆共进午餐时,尼克得知山姆是非法操纵世界棒球联赛的犯罪人员,担心与他们往来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而果断转变了此前心安理得的态度,急于与盖茨比、沃尔夫山姆撇清关系。即使原本是盖茨比主动发出午餐邀约,尼克还是抢着付了钱。此后,尼克再也难以安心与盖茨比相处。因此,当尼克看见“汤姆·布坎农在拥挤的餐厅的那一边”时,哪怕此前他对汤姆十分厌恶,此时也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无论餐厅多么拥挤、距离多么遥远,也执意赶去与汤姆打一个可有可无的招呼。
从作品的显性情节看,盖茨比的死使尼克看穿了东部人性的黑暗、麻木,才选择回到中西部。但从隐性进程角度看,盖茨比死后,尼克因为有所亏欠而终日被可怕的梦魇包围,他的离开并非良知觉醒,也并非被盖茨比的美好人性触动,只是为了摆脱负罪感。
在回中西部之前,尼克发现,导致两条生命消逝的阴谋筹划者汤姆竟然在毫无负担地在逛珠宝店,而自己却彻夜难眠。他对此感到不满,拒绝与汤姆握手,并进一步质问汤姆的阴谋,企图转嫁自己的不安。但尼克发现汤姆竟无视自己的阴谋,且认为自己无辜地蒙受痛苦,尼克评价道:“我不能宽恕他,也不能喜欢他,但是我看到,他所做的事情在他自己看来完全是有理的。一切都是粗心大意、混乱不堪的。汤姆和黛西,他们是粗心大意的人——他们砸碎了东西,毁灭了人,然后就退缩到自己的金钱或者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么使他们留在一起的东西之中,让别人去收拾他们的烂摊子……”在显性情节中,这似乎是尼克对汤姆、黛西等冷漠的上层贵族的强烈谴责,是对不公现象的揭露。但在隐性进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尼克对汤姆的谴责是十分轻巧的——粗心大意,这实际上并不足以为汤姆与黛西的罪恶行径开脱,尼克甚至认为可以用“粗心大意”合理解释汤姆和黛西的邪恶阴谋。可以看出,尼克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将汤姆、黛西视为十恶不赦的罪人,尽管他宣称“我不能宽恕他,也不能喜欢他”,但最终还是和汤姆握了手,因为“不肯握手未免太无聊了,因为我突然觉得仿佛我是在跟一个小孩子说话”。尼克的言行不一形成强烈反讽效果,他宣称自己无法原谅,最终却做出了象征和解的行为。面对小孩的错误,成年人通常选择包容、原谅。尼克将汤姆视为“小孩子”,恰恰表明尼克对汤姆行为的宽恕。尼克虽然得知了盖茨比死亡的真相,但为了维护自己所处阶层的利益,选择了闭口不谈,无异于汤姆的“帮凶”。事后,尼克为了逃离内心的负罪感,选择回到“温暖的中西部”,这一行为与汤姆、黛西无异,都是退回到自己家族的庇护下,退回到金钱的庇护下,让别人收拾自己的烂摊子。此处尼克对汤姆、黛西的宽恕,实质上也是对自己罪恶行径的宽恕。
尼克在显性情节中是重情重义、正直真诚的,但隐性进程揭露了尼克形象的迷惑性,他看似正直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强烈的利己目的,他的行为、人际关系均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漠视、践踏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谊。尼克在隐性进程中展现的形象是对上层社会人性的进一步揭露,他们以虚伪的表象掩饰真实的自私动机,揭露出他们内心的阴暗与虚伪。
三、隐性进程揭示的思想主旨
笔者在前文分析了尼克与显性情节中截然不同的形象与相对应的行为。在隐性进程中,尼克的形象是刻薄傲慢、極端利己的,这与他在显性进程中真诚善良、公正理智的形象大相径庭。隐性进程正是借助这一颠覆性形象,从侧面补充了作品的主旨。
盖茨比的美好人性在黑暗的上层社会面前,无异于以卵击石。显性情节通过盖茨比的经历揭露上层社会人性的冷漠、自私,但至少还有尼克了解、在意他,并且在他的影响下离开了虚伪的东部。显性情节仍对上层贵族抱有幻想,以尼克的转变表明心怀良知者能意识到上层社会的黑暗,并做出改变,同时,也相信美好品质具有的感染力,能够促使人拒绝金钱、地位、名誉。
隐性进程则通过尼克向我们展现上层社会极强的虚伪性,及其背后潜藏的根深蒂固的恶劣人性。天真的盖茨比将尼克视作唯一一位推心置腹的朋友,但尼克却始终以轻蔑刻薄的态度看待盖茨比,始终将盖茨比视为满足自身需求的工具,从未真正了解、关心他。隐性进程通过尼克的形象,揭示了黑暗人性的顽固与残酷,打破人们对美好品质感染力的幻想。无论多么宝贵的品质,都无法真正打动一个人,让他改变内心的阴暗,放弃对金钱、财富、地位的渴望。同时,作品也建构了一个被自私、卑鄙等丑恶品格围绕,且根本无法改变的上层社会,更深入地揭露了上层社会相互勾结、包庇的事实。他们漠视生命、践踏人性,借助虚假的伪装将善良者玩弄于股掌之间,通过蚕食他人的精神与血肉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内心的黑暗以深入骨髓,无法改变。
四、结语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显性情节与隐性进程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尼克形象,通过这一形象,两个叙事进程的主旨相互补充。尼克形象与行为在两个叙事进程中的差异具有极强的反讽意味,进一步突显上层社会的黑暗,增强了盖茨比身上的理想主义与悲剧色彩。同时,揭露了在资本盛行的时代,物质与欲望对人心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以及美好品质必然遭到践踏的残酷事实。
参考文献:
[1]杜永新.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的双重作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
[2]吴建国,著.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巫宁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4]林芸.诚与真:《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的自我探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2).
[5]潘绍中.“美国梦”的诱惑与破灭——从菲茨吉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谈起[J].美国研究,1991(4).
[6]任虎军.解读与再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的批评旅行[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S1).
[7]申丹.“隐性进程”与双重叙事动力[J].外国文学,2022(1).
[8]申丹.何为叙事的“隐性进程”?如何发现这股叙事暗流?[J].外国文学研究,2013(5).
[9]申丹.叙事动力被忽略的另一面——以《苍蝇》中的“隐性进程”为例[J].外国文学评论,2012(2).
[10]张礼龙.美国梦的演变与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评析[J].外国文学研究,1998(2).
作者简介:连蕴婕(2001—),女,汉族,广东梅州人,本科,汕头大学,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