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昕
【摘要】为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应用能力的提升,湖南省连续六年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监测工作。本文以监测数据为基础,对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应用水平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为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政策性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普通话;监测;数据比较分析;建议
一、监测基本情况、调查方法和本文主要的研究问题
1. 监测基本情况
2015~2020年,湖南省对全省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进行了两轮的监测,主要通过抽取一定比例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取监测数据。监测覆盖全省14个市(州),具体细化到144个单位,包括各县(市区)及其他县级行政区。监测结果由省语委、省教育厅公布,作为衡量各县(市区)语言文字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评价指标。
2015~2017 年开展了第一轮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监测,累计监测中小学教师15653 名。其中,2015 年监测语文教师5088 名,2016 年监测文科类非语文教师3771 名,2017 年监测理科类教师6794 名。2018~2020年開展了第二轮监测,期间累计监测中小学教师16676 名。其中,2018 年监测语文教师5258名,2019 年监测文科类非语文教师4483 名,2020 年监测理科类教师6935名。
2. 调查方法
(1)样本测试法。通过选取样本进行测试以获取本课题研究的基础资料,这是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抽查对象
①学校范围:全省中小学,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学校、中等职业学校。
②年龄范围:45周岁以下。
③抽查比例:原则上按当地在职中小学教师数量5%的比例抽取,同时划定样本区间,即每个县(市区)监测教师最少不少于20人,最多不多于80人。
④学科划分:分为三类,每年监测一类教师。
A. 语文教师。
B. 文科类非语文教师(英语、音乐、历史、思想品德、政治、地理)。
C. 理科类教师(数学、生物、物理、化学、自然科学、社会、体育教师以及其他未参加普通话抽查的学科专任教师)。
●评价标准:监测考核内容为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前三题,总分为60分。语文教师56分以上(含56分)认定为优秀,52分以上(含52分)认定为合格,52 分以下认定为不合格。其他教师52 分以上(含52分)认定为优秀,48分以上(含48分)认定为合格,48分以下认定为不合格。
(2)比较分析法。从区域、学科、年龄段、性别等维度对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全面分析教师群体普通话水平状况,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策略和措施。
(3)访谈法。对中小学教师和市(州)普通话测试工作管理干部进行访谈,了解中小学教师普通话使用状况,听取改进意见和建议。
3. 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如下问题:
(1)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监测结果评价;
(2)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普通话现时水平成因分析;
(3)巩固和提高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对策。
二、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监测结果评价与分析
本文结果评价分为不明显、较明显、明显和显著4个等级,将差距定义为:
<5% 为不明显; >5% 且<15% 为较明显;>15%且<30%为明显;>30%为显著。
对两轮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全省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情况如下:
1. 总体情况
(1)中小学教师普通话现时水平与国家要求差距较明显
监测结果显示,全省中小学教师普通话现时水平与国家规定教师应达到的等级标准差距较明显。
(2)监测工作促进全省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第二轮监测相比于第一轮监测,各科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合格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第二轮监测相比于第一轮监测,监测合格率在80%以上的县(市区)占比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总体来看,经过2015~2020 年共计6 年的全省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监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基本掌握了所辖地区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基本情况。通过倒逼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更加重视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应用能力的提升,全面加强了对教师在普通话水平和应用能力方面的再培训。据不完全统计,2015~2020 年间,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累计开展教师普通话能力培训近60 万人次,取得了明显成效,“以测促培”的监测机制对提升全省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发挥了较为明显的作用。
2. 不同地区教师普通话水平合格率差距明显
统计数据显示,不同地区教师普通话水平差距明显。
不同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很多。如方言与普通话差异大小、“方言优势”语言观念、“远则学、近则怠”语言心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语言环境,等等。但同为持普通话合格证书上岗的教师,影响普通话测后水平升降的主要因素是其日常使用普通话的频率。同一方言区相邻的两个县,成绩排名存在很大差距;有的地方监测数据忽上忽下,有的排名后来居上,这主要是由当地学校对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是否重视、教育行政部门对普通话培训工作是否狠抓落实决定的。
3. 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偏低,与城镇教师差距较明显
统计数据显示,农村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合格率普遍低于城镇地区。通过座谈访谈,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偏低有地域环境、师资基础等多方面原因,但农村地区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的要求没有完全落实才是主要原因;其次是对农村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最后是农村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农村学校仍存在用方言教学的现象。
4. 语文教师普通话现时水平与国家的要求差距显著
统计数据显示,在两轮监测中,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总体合格率为65.05%,与国家规定的语文教师普通话均须达到二级甲等水平的要求相去甚远,差距显著;优秀率为19.04%,占比较低。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合格率和优秀率相对文科类非语文教师来说,差距明显。
5. 男性和女性教师普通话水平差距明显
统计数据显示,男性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整体相比于女性中小学教师差距明显。
两轮监测数据显示出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男性和女性的语言能力确实存在明显差异;二是农村男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是难点和重点,须研究探索中小学男教师语言能力提升的策略和方法;三是随着培训的强化,农村男性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合格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6. 35 周岁以上和35 周岁以下教师普通话水平差距明显
统计数据显示,35 周岁以下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明显高于35~45 周岁年龄段的教师。究其原因,与年龄、学历等有关,但主要受推广普通话的社會大环境影响。年轻教师毕业参加工作时,师范毕业生和教师群体已经广泛接受了普通话水平培训和测试。这提示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管理者:在学校及社会上推广普通话,对社会推普环境有明显的作用。
7. 湖南域内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普通话水平差距不明显
湖南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省份,除汉族以外,省内居住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根据2020 年全国第7 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湖南省少数民族为668.5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06%。湖南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为土家语、苗语、侗语和瑶语,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属于西南官话方言片区。
统计数据显示,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合格率与全省的平均合格率相比,差距不明显。这是因为,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对于教师录用条件和教师教育教学中使用普通话的要求是一致的。
三、提升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应用能力的路径与策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学校是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养国民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重点领域。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和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 持续增强教师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教师应当具有自觉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具备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时代赋予教育和教师的重要使命。监测数据反映出的部分地区成绩落后或偏低,原因多种多样。但调查的结论基本一致: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少数学校对教师普通话应用能力不够重视,没有把教师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有效结合,导致少部分学校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普通话的意识淡薄,教育教学用语随意性大。因此,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进一步增强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是提高教师普通话应用能力的首要路径。
2. 坚持并不断强化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长效机制
语言文字工作长效机制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强化。一是在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及教师招聘录用时,要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关于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等级要求,严格实行教师必须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从源头上严把教师普通话应用能力关。二是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教师运用普通话教学的情况纳入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当中,建立有效的教师普通话水平考核评价体系,作为上岗、晋级、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三是建立和完善学校各项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加大课堂教学监管力度,确保普通话教学规范实施。
3. 切实加强教师普通话应用能力培训
组织开展培训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重要手段,应重点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开展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通过培训,教师要能够正确掌握声母的发音位置和方法、韵母发音的口唇大小和圆展、声调发音的调值和语流音变等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在加强普通话发音训练的同时,也要提高普通话的听力训练,清晰地分辨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等发音的细微差别,使正确的字音不断得到正强化,形成“样本”记忆,避免发音的盲目性。
二是针对方言地区特点加强纠音训练。普通话学习的难点,通常是受方言影响所形成的系统性错误或缺陷。以湖南地区为例,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研究,普通话调值不准的情况比较突出,n/l、an/ang、en/eng、in/ing 等误读情况比较普遍,声母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平翘舌音和鼻、边音上,韵母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前后鼻音上,同时还存在韵母元音开口度不到位或者主要元音鼻化等问题。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方言对普通话应用的影响是不同程度存在的,这就要求其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人员的方言语音缺陷,找出发音中的系统性问题,反复进行专项训练、辩证练习、绕口令练习、朗读练习等,主动改正语音错误。
三是创新普通话学习训练方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碎片化”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开展线下集中培训的同时,应积极探索线上普通话教学模式。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时间安排来参加线上学习,或者通过学习软件回看线上教学视频,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多次学习训练。授课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社交软件为学员进行“一对一”辅导,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切实有效地提升学员的普通话应用能力。
四是把提升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放到优先位置。语文课堂是正确使用语言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普通话学习。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师,更需要加大对语文学科教师普通话的培训力度,同时可以开设中华经典诵读、经典诗词讲解等培训活动,从而整体提升语文教师的语言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文系湖南省语委语言文字专项课题“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抽查工作研究”(课题编号:XYJ2017XD02)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