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了评价的重要作用,首次提出应重视“增值评价”。指向核心素养的作文自能评改实践,尊重个体,变差异为资源;关注进步,用欣赏促评改;重视过程,在对话中提升,为增值评价的落实做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作文自能评改;核心素养;增值评价
2020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探索增值评价方法应用研究的必要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评价建议”中首次提出应重视增值评价,指出“应重视增值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幅度,避免过度评价、无序评价对日常学习造成干扰,避免用评价结果的简单比较衡量学生的学业表现”[1]。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增值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一、增值评价的内涵与特点
“增值评价”是目前国际上前沿的教育评价方式,它源于经济学领域,是对一段时间内产生的增量进行评价。教育中的增值是指学生产出与教育投入的差值,它是判断学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一种标准。增值评价最早用于教师以及学校效能评估,主要用来衡量教育教学质量。随着研究的推进,增值评价逐渐服务于学生的发展,经历了关注学生“学业成绩—学习成果—核心素养”的转变过程,回到了教育评价的初心,即关爱学生的生命成长与发展。[2]与传统评价方式相比,增值评价聚焦的不只是一个结果,它联系学生的起点,关注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个体的进步幅度。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关注增值评价的“评价”功能之外,也须关注其兼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等功能。
增值评价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尊重個体差异。传统的评价把学生视作等待检验的商品,按统一的标准来评判。增值评价着眼于个体差异,旨在为个体成长计划的制订提供方向、方式上的差异。第二,强调纵向进步。传统的评价用考试结果对群体进行横向比较。增值评价联系学生的学习起点,侧重展现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净增长”。通俗地讲,就是让学生不跟别人比,只跟自己比,跟自己的过去比。第三,关注发展过程。传统的评价强调的是结果,不能准确呈现影响结果的诸多因素。增值评价着眼于学生的纵向发展,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也关注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如身体健康、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方位的成长。
二、作文自能评改的内涵和评价体系
“作文自能评改”中的“作文”就是通常所说的“习作”。叶圣陶先生说过,“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二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里的“自能”取的是叶老话中之意。“作文自能评改”,是指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进行“习作→修改→互评→评评(评价评语)→再修改”的多次信息反馈,建构的自主、开放、有意义的习作评改过程,旨在培养学生养成主动修改并乐于与他人交换评改习作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共同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与常规的作文指导课相比,作文自能评改课有以下不同。
时机不同。常规的作文指导课是在学生写作文之前;作文自能评改课是在学生完成习作后,是作文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基础不同。常规的作文指导课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并不需要学生预习,直接由教师创设情境;作文自能评改课则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完成习作的基础上,学生对习作要求有了较深的认识,对如何写作有了一定的思考。
主体不同。常规的作文指导课是教师主导课堂,教师围绕写作主题启发、引导学生,体现的是教师主导下的师生对话;作文自能评改课则是基于儿童本位,更多地展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的多维度对话,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辅助推动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在多维度的思维碰撞、语言交流中发掘写作的真谛。[3]作文自能评改课通过创设任务型情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积极发言、主动倾听、有效合作等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师生、生生、生本等多角度的思维碰撞,从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对于基于增值评价理念的作文自能评改,我们构建了一个“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进步、促进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见图1)。
作文自能评改增值评价体系包含三个维度:实践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发展和表达水平提高。其以学生为主体,开发写作的过程性价值,有机地通过评改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切实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文自能评改增值评价体系的三个维度,既关注体现学习结果的表达水平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也关注体现学习过程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发展,为教师作文自能评改教学指明了方向,也让学生在作文自能评改过程中明确努力的方向。
三、基于增值评价理念的作文自能评改实践
作文自能评改从实践中来,在十多年的探索中,我们构建了“自能修改课”“自能评改课”和“自能评评(评价评语)课”三种课型。三种课型均以“生”为主体,以“赏”为前提,以“评”为主线,以“改”为指向。
“自能修改课”的教学环节为“共读共赏—自主修改—修改欣赏”。这一课型主要应用于三、四年级,聚焦学生的自我修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自主修改习作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作修改习惯。
“自能评改课”的教学环节为“共读共赏—互评互改—评改交流”。这一课型主要应用于四、五、六年级,聚焦学生对伙伴习作的评价,引导学生根据伙伴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在互评互改中促进学生逐步掌握评改方法,提升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素养。
“自能评评课”的教学环节为“评评交流—佳作欣赏—自主修改”。这一课型主要应用于六年级,聚焦学生对“旁批”和“阅读感受”的交流,即对“评价”的评价,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提高作文赏评能力和写作素养。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水平,三种课型设置了不同的评改任务,分别凸显“自主修改”“互评互改”和“评评交流”的教学环节。三种课型间既有衔接,又有发展;既有所侧重,又能够交叉进行,形成了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的学习递进活动(见表1)。
作文自能评改的三种课型,均建立在赏读作文或片段的基础上,通过评改任务活跃语文课堂。基于增值评价理念的作文自能评改,尊重个体差异、重视学生起点、关注学生进步、关怀学习过程,对教育评价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尊重个体,变“差异”为资源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既有共性特征,又表现出个体差异。作文自能评改承认和尊重学生个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并有机地将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转化为评改资源。
尊重个体差异,解放儿童。作文自能评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学生在作文自能评改课上能互相促进,找到展现自己的平台。作文自能评改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落实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里放飞文思,潜心评改;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充分阅读、观察;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自由表达、交流分享;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自主交流、扩大学习范围;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拥有充足时间进行评改等语文实践活动。在“互评互改”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评改对象,自主书写评改内容,自发进行探讨辩论……学生在身心自由的状态中,积极探索,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将所学知识与已有经验对接,在主动建构中活跃思维,舒展身心,展现个性。
分析习作差异,以学定教。作文自能评改的主题和内容均源于学生的习作。课前,教师认真研读全班学生习作,进行梳理,完成“习作情况反馈表”(见表2),做到对全班习作初稿心中有数,并根据学生习作初稿完成的情况,精心选择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片段和范文,提炼出评改主题,让学生的习作初稿成为教学资源,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以学定教”,为作文自能评改教学做好准备。
借助思维差异,优势互补。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以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正是“差异”带来的“增值”。作文自能评改课上的小组合作,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进行分组。组内异质更容易在小组讨论时产生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形成思维碰撞,促进成员深度思考。对于习作上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也有更多的机会阅读伙伴的优秀习作,倾听别人对自己习作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在互学互助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在交换习作的动笔评改环节,学生在评价和欣赏他人习作的同时,也能根据别人习作的长处与不足重新审视自己的习作并进行修改。
2. 关注进步,用“欣赏”促评改
作文自能评改的核心价值是发现儿童、尊重儿童、欣赏儿童,激发儿童习作的动机与热情,以达到“乐于评改,益于习作”的目的。欣赏儿童,是作文自能评改的基本态度。
品味范例,凸显欣赏环节。作文自能评改的三种课型,都很重视“赏”的环节,均是在欣赏儿童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作文自能评改课上:“共读共赏”环节,教师出示优秀习作范例并组织学生评价,引导每一位学生欣赏优秀范例中的精彩表达;“互评互改”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首先发掘同伴习作中的“闪光点”,可以是一个有新鲜感的词语,一个表达优美的句子,或者是一个有力量的标点符号……关注闪光点,用红笔画出波浪线,一波一波的“小浪花”是学生习作上的“最美奖章”;“评改交流”环节,互相评改的两个学生上台,一个展示自己对伙伴习作的评价,另一个展示在伙伴评价后自己的修改内容,两个小伙伴在合作展示中感受评改的价值和习作的进步。
完成量表,感受进步过程。作文自能评改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自我修改、互相评价的方法,为学生设计出能体现其进步幅度的评价量表。以作文自能修改课为例,在“自主修改”环节,学生采用的是“三读三改法”:一读一改,大声朗读习作,发现有明显错误的字、词、句和标点符号,进行自我修改,做到文从字顺;二读二改,默读习作,边读边思考,根據“习作提示”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突出习作要求和重点;三读三改,浏览整篇习作,反思自己的修改过程,选择并展示自己修改得最为满意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学生填写本次习作的修改反馈表,以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为例,直观地感受自己习作的进步(见表3)。
彰显精彩,体会成功喜悦。作文自能评改课重视“赏”的仪式。上课伊始,师生会对上一节作文自能评改课上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评出“最佳发言奖”,并配上颁奖词,隆重地对获奖学生进行表彰。在学生动笔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教师手里有两个章,一个是“改得好”,一个是“评得妙”,在巡视过程中只要发现学生评改中有闪光点,就可以盖章。评改结束后,可以请获章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评改内容,让学生收获习作自信,感受成长喜悦。作文自能评改的效能从课上延伸至课下、从校园内延伸至校园外,学生的优秀习作如雨后春笋般发表在班级作文集、学校优秀习作展示栏、学校优秀作文集以及各报纸杂志上。
“欣赏”,让儿童在探索过程中享受到与同伴交往的快乐,享受到师生、生生、生本间对话的快乐,享受到同心协力克服困难的快乐以及在打破中重塑、创造的快乐。[4]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悦纳自己、超越自己,获得进步和发展。
3. 重视过程,在“对话”中提升
作文自能评改改变了原来“学生写,教师改”的单一评改方式,多采用同桌或四人小组的方式,进行伙伴间的评价与修改。作文自能评改活动中的对话,不仅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还包括学生与文本、学生和自我的对话。
自主对话,完善认知。叶澜教授提出,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5]作文自能评改的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探究,实现自我反思、意义创生、知识建构。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提出了“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的评价要求。如何让学生对“真实自然”有较为真切的感受和理解呢?作文自能评评课上,教师出示习作片段:“妈妈,您还记得上星期六发生的事情吗?虽然那天晴空万里,可是我的心情恰恰相反。”习作片段来自一位同学《妈妈,我想对您说》的开头部分,文章记述了妈妈误解自己的一件事。评改本篇习作的同学的评语是:我建议把文中的“晴空万里”改成“阴云密布”,因为这样的环境描写更能衬托主人公当时郁闷的心情。但立刻就有学生反对,理由是:“晴空万里”的环境描写也可以从反面来衬托主人公的郁闷心情。作者本人也不同意修改,认为:“晴空万里”就是当时的真实天气。小作者坚定的态度让大家深受启发,在进一步的讨论中,学生达成了共识:“真实自然”的表达效果,应该基于真实的写作内容和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表达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一共识的达成,是学生基于对话过程的独立思考和真实表达,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多元对话,提升素养。以“评”为主线的作文自能评改课堂,拓宽了“对话”的场域。对话的主体多元,既有师生、生生对话中的观点碰撞,也有学生和自我对话中的冷静反思;对话的角度多元,既有对习作表达的评价,也有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对话的方式多元,既可以通过面对面进行口头表达,也可以通过笔尖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运用“学习过程综合评价表”(见表4),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在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方面得到进步,也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与提升,从而实现自我“增值”。
什么样的课堂易于被学生接受和喜欢呢?我们认为,应该是让学生获得发展的课堂。这里的“发展”指的不仅仅是学得知识,习得能力、获得方法,更是生长智慧;指的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收获,更是精神层面内心的愉悦、成长层面思维的发展;指的不仅仅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更是学生享受课堂上这一次的学习旅程。这是增值评价的实践意义,也是作文自能评改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7.
[2]郭元祥,王秋妮. 增值评价研究的知识图谱与前景展望[J]. 教育测量与评价,2021(7).
[3]任敏. 用“游戏精神”构建作文自能评改课堂[J]. 江苏教育研究,2019(32).
[4]任敏. 小语课堂:用“游戏精神”彰显儿童自然之态[J]. 小学语文教师,2018(10).
[5]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 教育研究,2002(10).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集团化办学背景下1+N 校本教研模式的再构研究”(课题编号:D/2021/02/54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