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路径分析

2023-12-10 19:41李慧
考试周刊 2023年46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初中地理核心素养

摘 要:地理是一门处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地带的学科,主要研究的是地球表层空间里的各种地理要素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表象特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实践是研究地理和学习地理的一种有效且重要的方式,能够帮助人们厘清许多有关地理研究对象的规律与特征,而在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也属于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新课标与新课改中也再次强调了实践教学与实践力提升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基于此,文章就围绕着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展开分析,综合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际内容和现阶段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学生之于地理学科的实际学习需求和成长需求为核心,探究要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有机融合实践,实现学生实践素养与实践力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6-0023-04

在长久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无论哪个学段或哪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更加强调理论,许多教师在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将学生对学科理论的理解和记忆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以实践形式展开的教学活动虽然也存在于某些特定学科,但实际上的受重视程度并不算太高。进入新时代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高素质复合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新课标与新课改便应运而生,将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指向对学生个人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切实提升了实践在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心中的重要性。地理本质上是一门研究科学的学科,地理学中的许多概念、规律都通过实践得来,因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也应当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同步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批判辩证思维就是教师尤其需要重视的教学任务之一。

一、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被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其中人地协调观指的是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认知与理解,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主要分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这两大部分,人地协调观就是人文地理中的重要理念,学生需要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明确协调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区域认知指的是运用空间——区域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地理学科的知识很多时候都是划分成不同的地域空间来进行教学,而这里的地域空间指的就是区域,每个不同的区域都可能因为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地理特征,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地理中的区域拥有更加準确的认知;综合思维指的是借由综合要素、观点与方法来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逻辑与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并学会站在整体视角下运用整体性原理来解释地理现象;地理实践力指的就是人在各类地理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源于地理本身的实践性,是落实和深化地理教学的重要路径,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需要养成坚强的意志与掌握全面的技能,为地理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现阶段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不足

地理实践力是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一大组成部分,将学生的地理学习和地理探究指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过去的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常常因为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整体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实践类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上没有投入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也让学生错失了很多参与地理实践和在地理实践中感受地理魅力的机会,直接导致初中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始终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新课标下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提出不仅为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也将现阶段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关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不足暴露了出来,包括课堂资源配置不够完善、教学活动设计不够多样、学科知识融合不够全面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堂资源配置不够完善

实践类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依托各种配套的设施和资源来进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同样会对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的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本质上来说,在地理课堂上开展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现实生活中更加丰富的地理事物,并在助力学生积累更多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更多问题,而当前初中地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最大不足就是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还不够完善,限制了学生实践力发展的上限。

(二)教学活动设计不够多样

进入新的课程改革阶段以后,以理论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尚且引入了更加多元且丰富的教学方式,实践这种本身就有着多种表现形式的活动自然也需要适配更多不同的开展方式,而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践类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设计上还存在着思维过于单一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现实成长需求产生了矛盾。

(三)学科知识融合不够全面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这一点在实践类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实际上大部分实践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都需要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只有单一的学科知识作为支撑的实践教学活动普遍会存在内涵不足的问题,而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地理实践力这一素养以后,初中地理教师没能在实践教学中全面融合多学科知识的劣势便更进一步地凸显了出来。

三、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路径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以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研究为核心与主线,与其他多个学科之间都产生了知识上的交叉与联系,总体呈现出一种学科交叉、动态发展的特征,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强调的是学生围绕地理问题和地理知识点开展讨论、演示、调查等实践活动的能力。新课标的提出与推广强制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增加实践的比重,将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合到一起进行,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综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围绕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展开更多的实践类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分析、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并同步向学生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和走向更好的未来。

(一)设置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以教材中的知识为基础,抓住某一个关键要点或重要视角来开展的,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侧重于学生不同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实践教学活动同样也是如此,教师需要综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来组织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包括制作地理模型、绘制地理图、演示地理现象等,从不同角度出发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积累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收获实践能力的发展。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在七年级上册教学“地球和地图”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以制作地理模型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实践活动,带着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橡皮泥、纸板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先帮助学生了解地球上海洋与陆地的分布,再帮助学生掌握陆地总体的地形特征,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地球的基础认识,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而在八年级上册教学“地形和地势”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以绘制地理图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实践活动,综合此前学过的自然地理相关的知识点,带着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在平面上表示不同地形与地势的特征,并引导学生认识、思考与理解平面地形图上各种线条、图例都象征着什么。

(二)引导开展有效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

小组合作是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实践类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是由于学生个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有限,与同学的合作、交流、讨论能够为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保障。而教师在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类教学活动前,先要依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来将学生划分为能力相差不大的小組,以保证每一个小组及其小组成员都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取得更多收获,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第一节“交通运输”的教学为例,教材中这一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包含“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和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基本特征。对此,教师就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完成“绘制我国铁路交通运输网络图”的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先结合在课堂内外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梳理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特点,再结合自己梳理与总结出来的内容在空白的中国地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出不同的铁路线路,最后在小组内围绕自己绘制的铁路交通运输网络图和教材中提供的铁路交通运输网络图展开分析与讨论,以此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铁路交通运输的理解与认知。

(三)借互联网拓展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辅助

在地理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想要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首先就需要对各学科间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与整合,初中教材中涉及的知识内容有限,对此教师就可以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来融合多学科知识和开发综合性实践项目。而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积极且主动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然后再树立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意识,最后在丰富的知识积累下实现对学科界限的跨越,辅助学生展开综合性更强的实践探索。

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教学为例,本章中主要从“疆域”“人口”和“民族”这三个角度出发帮助学生认识中国,而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了对教材知识点的学习以后,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学生调查与搜集自己家乡所在城市和省份相关的经济数据、政治政策、文化宣传等相关的资料,整理成一份相对完整的调查记录带到课堂上,然后教师再综合学生调查到的信息和总结出来的资料,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引导学生分析与总结“疆域”“人口”“民族”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依据数学、政治、历史等学科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来展开综合性的探究与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营造虚拟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突破实践束缚

情境的创设与模拟是新课标提出后常用于各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方式,借由一个贴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来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体验,让学生能够在相对真实的体验下对所学知识拥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而在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为目标开展的情境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借助计算机与互联网等现代教学设备来为学生营造多样化的虚拟教学时空,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理空间的变化,帮助学生突破想象力的束缚。

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的教学为例,从整本教材的编排上来看,这一章主要是站在整体视角下对我国各地区地理特征的差异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说明,为后续分地区的教学打下基础,那么教师就可以借由虚拟化情境的营造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差异,借助网络来打破教学条件的限制,为学生提供等同于课外实践的学习体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五)设计户外地理考察活动,为学生延伸实践空间

综合新课标中对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实际要求,教师可以明确的是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和提升在很多时候都离不开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其中野外考察类的地理实践活动有着更为苛刻的实践条件,也更富有挑战性,但却能够最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各种地理现象,为学生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发展与提升提供更大的助力,而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到的就是合理设置考察主题和保证学生在考察活动中的安全。

需要在户外环境中进行的地理考察活动通常综合性更强,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已经积累和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常识以后再进行开展,在此之前,教师先要对学校附近的山川河流等进行整体的调查与分析,设计安全性更高的户外地理考察线路,然后再综合当地实际的地形地貌特征和自然资源分布来提炼考察主题和设置考察任务,从土壤、岩石、植被、河流等多个不同地理要素出发,带领学生一起观察表象的地理特征和分析更深层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介绍植物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综合气候相关的地理知识来进行综合性的讲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思考热情。户外的地理实践考察活动趣味性更强,也更容易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自我满足感,而在积极参与探索与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

(六)强化学生实践意识培养,为学生完善实践技能

地理学的实践考察实际上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需要考察人员跨越天南海北,亲身踏足各种人迹罕至的地区,而这也就决定了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师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在很多时候也只能停留于理论层面,以培养学生参与地理考察的意识与意志为主要内容,教给学生各种在户外考察中可以用到的知识,为学生未来可以参与更多户外地理考察活动做好准备。

而在此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模拟实践活动来深化学生对地理实践的认识,也可以通过引入各种实践案例来开展分析教学,借由他人的实践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实践技能,更可以为学生设置需要长期坚持的实践作业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过程中的实践意识,如在教学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下每天日出与日落的时间,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在每晚睡前用手机或其他专业摄影设备拍摄下天空从日落到日出之间的影像变化,实践时间可以设置为一个月,一个月后教师再专门安排一节分享课程来让学生分享自己记录的数据或拍摄的影像。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的大方向和大目标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更应当明确在课堂上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与核心任务是什么,传统教育模式下以理论讲授和理论灌输为主要内容的应试教学显然不符合如今学生实际的成长需要与发展需要,甚至还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设定了上限,将学生框定在固有的框架内部,无法实现更加个性和全面的成长。为改变这种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与成长上的助力,初中地理教师需要遵循培養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目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和突破传统教学理念束缚,合理利用校园和课堂内外的各种教学资源来设计与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以提升地理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胡丹.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策略[J].学园,2023,16(25):38-40.

[2]王建东.初中地理以合作学习培养实践力教学刍议[J].学苑教育,2023(22):74-76.

[3]周虹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研究[J].新智慧,2023(19):121-122.

[4]李树林.设计课堂模拟情景,加强初中地理实践力的培育[J].智力,2023(17):139-142.

作者简介:李慧(1978~),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情境化教学。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初中地理核心素养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