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行为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023-12-08 03:13史丽媛
客联 2023年8期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摘 要:课程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战场。“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成为高校教学新常态。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提升课程育人效果?本文以行为金融学课程为例,系统性地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专业知识和思政引领为两翼,通过凝练“知识+思政”双核心的教学目标,重构“专题式”教学内容,再造线上线下“五五环节”教学流程,采用“沉浸式”育人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优化“3+4+5”教学评价,作为五个方面的驱动力,本文构建了“一体两翼五驱动”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行为金融学;教学设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关键举措。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国家层面正式启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2022年,《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要“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不断增强课程思政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性。专业课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铸魂育人成效,需要通过教学创新,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真正实现“溶盐入水”。

2000年以来,伴随着“互联网+”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各高校教学的新常态。与传统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体现了更加丰富的教学内涵,能够解决传统教学学生积极性与参与度不足,学习体验不佳的痛点,促进个性化知识与创造性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生成。那么,如何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本文以行为金融学课程为例,分别从教学目标凝练,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流程设计与教学效果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沉浸式”课程思政融入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凝练“知识+思政”双核心教学目标

经过20余年的研究与实践,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内涵不断演进。从技术应用阶段侧重物理维度在线技术的应用,到技术整合阶段侧重教学维度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融合,再到“互联网+”阶段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其教学特性不断强化[1]。混合式教学的本质是为学生创建一种高度参与的个性化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学”[2]。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学生的意义建构、能力生成与价值塑造[3]。因此,混合式教学设计不应以学科内容为基础,着眼于课程知识点的传递,而应以核心目标为导向,构建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核心目标,是隐藏在课程知识点与学科内容背后的支撑性的能力、思维与价值取向。核心目标的确定,需要基于学情与学习内容分析,识别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课程的关键性内容。

行为金融学是传统金融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是现代金融学的前沿领域。行为金融学探究了传统金融理论的缺陷与不足,在放松理性人假定的前提下,对传统金融理论进行了修正,对现实金融运行有较强的解释力和实践指导力。课前通过学情调查,发现授课对象具有金融认知不足,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較弱,价值观过于务实等特点。针对学生学情,结合我校“应用为本”的办学定位和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行为金融学课程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凝练了“知识+思政”双核心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上要“知决策偏误之识,行纠偏助推之为”,还要在思政层面“立金融报国之志,担金融为民之责”。具体而言,知识层面,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理解并解释各种金融异象与决策偏差,构建行为金融投资方案与助推策略,创新性地开展金融实践,解决金融问题;思政层面,要求学生能够厚植家国情怀,树立金融为民,服务社会的职业理念,培养理性认知,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形成勇于担责,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在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中,“知识+思政”双核心的教学目标,有效保障了“育才”与“育德”的有机融合。

二、重构“专题式”教学内容

混合式教学不是技术手段上的“线上教学”+“线下教学”,而是二者的深度融合,系统规划。根据不同的认知目标将知识分类,并匹配不同的教学形式,可以发挥混合式教学的最大效能[4]。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应用实践的技能,对知识进行应用才能完成有意义的建构[5]。因此,为了实现双核心的育人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行为金融学课程重构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行业实践知识与思政素材有机融合,实现教学内容深度与广度的延伸。

在系统梳理、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非理性个体”与“非有效市场”作为理论知识架构的两条逻辑主线。结合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与社会热点问题,将教学内容重构为六个大专题,15个小专题,实施专题式教学。每个小专题围绕一个或数个“真”问题,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应用”的逻辑组织理论教学内容。同时,为了增强学生对现实金融运行的理解,让学生看到“真问题”,思考“真对策”,实现课堂与社会的无缝链接,“将社会引进课堂”。积极邀请相关行业专家,以“专家进课堂”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前沿讲座。讲座涵盖不同专题,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掌握业界动态,增强职业技能,提升应用实践能力,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进一步,为保障育人成效,育才更育德,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实践,结合国内外时事,结合金融行业职业要求,凝练思政元素,深入挖掘思政素材。将思政素材与理论教学、行业实践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推进德育内涵式发展。课程凝练了家国情怀、科学精神、职业素养、个人品质四个方面的16个思政元素。思政元素分布在教学设计的全过程,实现了教学内容全覆盖。

三、再造“沉浸式”思政育人教学流程

根据不同学习方式所占比重,混合式教学可以分为线下主导型、线上主导型与完全融合型三种模式。完全融合型混合式教学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实现高效教学。完全融合型混合式教学强调交互与协同,教师设计特定的学习任务,为不同的学习任务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选择最合适的学习方式,不同学习方式之间彼此呼应,相互支持[6]。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侧重不同的学习目标。比如,课前、课中与课后的教学活动可以分别对应于低阶目标达成、高阶目标达成与元认知形成,进而引导学生逐步实现深度学习[7]。教师设计学习活动,适应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与学习需求,提供不同强度的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与认知临场感[8]。为提升育人成效,教学过程中还应增强课程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为课程思政的发生构建载体[9]。

行为金融学课程设计了线上线下完全融合的“五五环节”教学流程。线上,教师课前发布视频资源,引导学生就指定话题在群内展开讨论,发表观点,并答疑解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参与在线讨论,完成线上章节测试。课中,教师发起线上抢答等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提升课堂参与度。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弹幕,及时反馈沟通;课后,教师提供在线资源,学生完成拓展阅读。线下,课前,教师布置实践任务,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开展社会实践,完成任务。课中,教师架构情景,引导学生依次完成知识点学习、案例分析汇报与学术研读讨论,充分激发学生求知热忱,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专业能力。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学术讨论与案例分析,激发思维,提升能力,塑造品质。课后,师提供拓展阅读方向,布置挑战进阶任务,并随时关注学生进展;学生阅读拓展书籍、文章,开拓视野,挑战进阶任务,提升攻难克坚、探索创新的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式教学、课堂实验式教学、启发互动式教学、学术研讨式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促成课程思政的“沉浸式”融入。案例分析式教学,选用具有思政内涵的案例,营造富含思政底蕴的真实情境,溶盐入水,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课堂实验式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与体验,“顺势而为”地让学生有所启发,实现情感认同。启发互动式教学,通过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引导,画龙点睛地彰显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实现价值认同。学术研讨式教学,于观点交锋中,淬炼思维,激发探索,开拓视野,培育精神,水到渠成地实现思想认同。线上线下“五五环节”的教学流程设计,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具体活动如下图所示。

四、构建“3+4+5”教学评价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是确保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宣传轻考核的问题,思政效果难以评估[10]。学生是课程思政最直接的参与者、感受者与检验者,是课程思政最核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1]。因此,教学评价体系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关怀、关注学生满意度和获得感。此外,完全融合型混合式教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多个环节,教学评价应涵盖教学全过程,从学习成效、认知水平、交互、社会知识建构、情感态度多角度进行综合考量。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投入度,参与积极性,团队任务的配合度等指标,以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同伴互评等为多元评价主体[12]。

为保证育人成效,行为金融学课程构建了“3+4+5”教学评价体系。以“理论+实践+思政”三个部分为评价内容,评价过程实现四个相结合,即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思政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教师、行业专家、线上平台、小组团队、学生个人为五个考核主体。评价机制注重思政成效的考核,强调学生的“学”与“输出”。

从评价内容而言,结合教学内容与线上线下“五五环节”的教学流程设计,从不同角度进行考核。理论知识层面,线上学习依次考核学习任务完成度,问题讨论参与度,线上发言质量,测试成绩、阅读完成度;线下学习依次考核任务完成度,教学活动参与度,案例分析质量,研读讨论质量,与拓展任务完成质量。行业实践层面,结合实践内容,考核模拟交易投资业绩、实践学习收获总结和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行为规范等。

從考核方式而言,课程考核由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两部分构成。过程性评价从线上学习、行业实践、课堂学习三个环节展开。线上学习环节,由平台自动统计学生的学习进度,发帖数量,章节测试成绩等数据,从定量角度进行考核。教师针对学生线上讨论发言的内容与质量,从定性角度进行评价。行业实践环节,模拟投资交易业绩由交易平台自动统计,为定量考核。学生参加前沿讲座与企业实习,则由行业导师根据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精神风貌与学习收获,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展开评价。课堂学习环节,教师根据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积极性等,从定性角度评价;学术研读与案例分析,根据研读汇报与分析展示的质量,定量评价;个体在团队任务中的贡献,由小组进行定性评价。形成性考核,以课程论文的形式,综合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从定量的角度进行考核。最后,为评估学生的整体获得感与满意度,发放学习效果调查问卷,开展学生自评。

五、结语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课程构建了“一主体两翼五驱动”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知识与思政引领为两翼,通过凝练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再造教学流程,多元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作为五个方面的驱动力,推动打造“有情怀、有温度、有品质”的三有课程,育人更育心,育才更育德。

参考文献:

[1]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J]. 远程教育杂志, 2018, 36(3): 13-24.

[2]冯晓英,王瑞雪.“互联网+”时代核心目标导向的混合式学习设计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9,(7):19-26.

[3]冯玲玉,甄宗武,虎二梅.“以学习活动为中心教学设计”视角下的混合式教学机理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 2021,(11):100-106.

[4]沈欣忆,苑大勇,陈晖.从“混合”走向“融合”:融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4):40-49.

[5]赵春,刘福刚.一种融合联通主义与新建构主义的混合式教学模式[J].高教探索, 2021(10): 16-21.

[6]冯晓英,曹洁婷,黄洛颖.“互联网+”时代混合式学习设计的方法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 2020,(8):25-32.

[7]白冬松,于洪涛.深度学习视域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应用效果[J].现代教育技术, 2023,33(3):84-90.

[8]冯晓英,吴怡君,曹洁婷,郭璐文. “互联网+”时代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的策略[J]. 中国远程教育, 2021,(6):60-67.

[9]课程思政如何破解“两张皮”难题——知识与社会联系的认识论视角[J].教育研究, 2023, 44(6):59-66.

[10]姜涛,孙玉娟.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0):44-46.

[11]程晓丹,齐鹏.高校课程思政质量评价的现状思考与体系重构[J].江苏高教,2023(07):91-95.

[12]金石,王璐露,宛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反思与策略优化[J]. 中国大学教学, 2022, (11): 72-77.

作者简介:史丽媛(1981—),女,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人,博士研究生,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

项目来源:北京联合大学校级教研课题:SPOC双线混融教学效果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猜你喜欢
行为金融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行为金融学背景下的市场噪声理论浅析
投资者个体与群体行为特征研究综述
基于行为金融学下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融资融券投资者投资行为探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