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旭
摘 要:在我国,美术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肌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观念。近几年来,许多教育家都在关注着这一问题,并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要探索小学美术中的肌理教学,首先要对肌理有所认识。本文就如何将肌理技巧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进行浅析。肌理技巧不是单纯的画技,它也包含了丰富的感情,具有其他表达方式所不能达到的美学内涵。
关键词:小学美术 肌理教学 实践研究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使用肌理技巧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美术肌理被定义为在画面表面上模拟出“手感”和视觉感受,是绘画中的一项重要技巧。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美术肌理教学方法及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具体而言,本文将分别从欣赏了解肌理和用实践表现肌理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使用肌理技法的原因
在小学时期,孩子们的绘画行为主要是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启发的。涂鸦画画是孩子的本性,他们通常能够迅速创建出一系列幼稚而生动的绘画作品,并很开心地同家长分享。学生由于绘画技巧还不够纯熟,往往不能完全表达内心的想法。而且,大人通常会用“画得像与不像”来评判孩子们画得好坏,这会使学生对绘画失去兴趣,并影响他们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这样做也不利于对学生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学生的想象与绘画发生矛盾的问题,除了纠正大人对学生作品的看法之外,我们也可以使用肌理技巧。
在美术教学中应用肌理技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拓展其创造力,并发掘其潜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和大自然,寻找和发现身边的肌理美,使用多种不同的材料来表现肌理,并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灵感。这样,美术学习活动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欣赏了解肌理
(一)肌理的概念
“肌理”这个词的广义是物质表面的质感。例如,树木的粗糙程度、光滑程度,石头的质感等都可以被称为肌理。在美术领域中,肌理指的则是艺术表现手法的一种,涉及画面的质地、形态、笔触等。肌理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如揉纸、点画、泼洒等。其中,吹水法便是一种特别独特的表现手法。吹水法是将颜料与水混合,倒在画布上,并利用嘴巴或者吸管将颜料吹入画布之中,创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
(二)如何欣赏肌理作品
吸附图案画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趣、有创意的绘画方式。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将一张吸湿性较强的画纸放在涂有颜料的画布上,纸张干燥后,就会呈现出五颜六色、千变万化的图案。这种绘画方式的好处在于,每一次制作的成果都是獨一无二的。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还能看到各种不同的美,有时候像流水,有时候像蝴蝶,有时候像烈火,有时候像鲜花。这种视觉的多样性,让人赏心悦目。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欣赏、感受吸附图案画呈现出来的肌理,并利用肌理技巧来赋予作品更加丰富的视觉感受。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创意思维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将这些肌理技法融入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画作表现力。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培养和引导学生,让他们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愿意尝试新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方式。最终,我们可以通过美术教育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三、用实践表现肌理
(一)激发并培养学生对肌理创作的兴趣
想要将肌理技巧融入美术课堂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仔细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巧妙地融入肌理技巧,并达到美育助德、益智的作用。 然而,由于肌理技巧的表现语言有些抽象,教师应尽量使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展示实物时使用学生熟悉的景物和生活用品,不受固定模式的限制。
(二)了解并归类美术教材中有关肌理的课程
如在三年级的教材中,有“拓印树叶真有趣”一课,而在二年级的教材中则有“我们身边的痕迹”一课。这两课都介绍了一种名为“拓印”的技巧,其方法是通过按压或印刷将物体表面的纹理印在纸面上。在传授这种技能时,教师可以先创造一个教学环境,将多种形状不同、质地各异的材料准备好,让学生触摸,以产生直观感受。在教授拓印技巧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里,选择他们喜欢的物品或者一些奇特的材料来进行拓印,并教导他们如何对这些物品进行添加,以让它们更具生气和协调性。拓印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对他们的成长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年级的“彩墨游戏”一课,提出了利用“抖洒法”进行绘画。抖洒法是将一种液体的颜料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抖洒到纸张上,使纸张表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柔美的色彩。同时,也可采用磕溅法,将含色彩的画刷磕在另一工具上,使颜料以斑驳、多变的形态散落在画布上,产生有趣的肌理效果。这样的画法,不但可以增加画面的趣味性和感染力,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思索与联想。我们可以在创作中灵活地使用这些方法,从而创造出更多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一年级的“剪剪撕撕贴贴画画”一课中介绍了拼贴的方式。这种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的技艺,能将各种材料的纹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真实、丰富多彩、让人触手可及的视觉效果。拼贴的材料有很多种,例如棉花、麻布、木屑、绳索、纸壳、树叶等,不同材质的组合形成不同肌理的视觉效果,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材料的丰富多彩。拼贴小作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升认知能力,让他们在玩耍的同时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三)有效利用肌理技法提升学生的创作水平
肌理技法是一种让作品具有随意性和灵动性的技法。在这种技法下,制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方法学生可以直接使用,而有些则需要学生先探索再总结,或是在师生一起尝试、发现和总结的过程中学习。
在课堂上,学生不需要拘泥于具体的形式,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不必拘泥于“像”和“不像”,每一件作品都是学生灵感的结晶。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艺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到周围的美,善于发现生命中的美。
总之,小学美术肌理教学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原艺菁.漆画创作中的肌理语言与审美[D].沈阳:鲁迅美术学院,2022.
[2]姜璎桓.设计肌理在感觉统合失调症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工业大学,2019.
[3]徐向前,陈亚萍.肌理画多元技法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实践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0).
[4]王莹.民族民间美术对版画艺术创作的启示探究[J].美与时代(下),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