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2023-12-05 05:30吉海春李素红闫丽超姜伟强虞彬艳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11期
关键词:卫气毛刺面瘫

郑 肖 吉海春 李素红 闫丽超 姜伟强 虞彬艳

(1.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浙江 台州 318000;2.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浙江 台州 318000;3.浙江省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0)

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式麻痹,主要为茎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的炎症,导致面神经水肿,神经在骨性管道里卡压,从而出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的功能障碍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闭眼不全、口角歪斜、鼓腮、吹口哨等动作都不能完成。本病发病急,进展快,若延治、误治,易发展为顽固性面瘫,也会出现面瘫后遗症,如面肌痉挛、倒错、联动等。因此如何积极有效地治疗,是我们临床关注的重点。研究表明,针灸治疗面瘫具有较好的疗效[1]。然而,在急性期使用针刺能否提高疗效?是否存在加重炎症水肿的风险?这些问题临床上仍有争议[2]。本研究旨在观察毛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3]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常有受寒或病毒感染史,起病前可出现同侧面部或耳后乳突区疼痛或发热;(2)表现为单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额纹变浅或消失,闭眼不全,露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向健侧歪斜等;(3)肌电图可表现异常,脑CT、MRI 检查正常。2)纳入标准: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西医诊断;首次发病;就诊时病程不超过7 d 者;年龄12~80岁;自愿参加该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排除标准:合并有激素使用禁忌症者;继发于其他疾病的面瘫者,如因外伤、脑部肿瘤、继发脑血管异常等;其他脑、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病者。本研究通过台州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21 年1 月至2022 年9 月于台州市中医院针灸科、神经内科就诊,并确定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面瘫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初诊之日予醋酸泼尼松片(美卓乐,辉瑞制药,规格:4 mg)口服32 mg/d,连用5 d,后每2 日减半,至第10 日为4 mg,第11 日停用;甲钴胺片[弥可保,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5 mg]每日3 次,每次1 片,连用4 周;维生素B1片(湖北华中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 mg)每日3 次,每次1片,连用4 周。观察组:急性期毛刺治疗,急性期之后常规针刺。对照组:急性期无针灸治疗,急性期之后常规针刺。针刺治疗方法如下。1)取穴:患侧为阳白、太阳、颧髎、地仓、颊车、四白、翳风;健侧:合谷;双侧:足三里。2)操作:急性期即发病7 d 内,采用毛刺。面部穴位时,浅刺破皮,深度为0.2 寸,针刺宜浅,手法宜轻揉;远端合谷、足三里穴采用常规针刺,深度约为1 寸,平补平泻。留针20 min。急性期后即发病第8 天及之后:阳白、太阳、四白、颧髎、翳风30 °斜刺,深度为0.5 寸,地仓透颊车。合谷采用常规针刺,平补平泻。足三里常规针刺,补法。留针20 min。每日1 次,治疗6 d 后休息1 d,7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针具选择:脸部针具规格0.20 mm×0.25 mm,远端针具规格0.30 mm×40 mm。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1.4 观察指标 1)House-Brachmann 分级量表评价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2)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包括躯体功能评分(FDIP)和社会生活功能评分(FDIS)两大部分。评价面神经功能与之相关的躯体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情况。

1.5 临床标准 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4]拟定。痊愈: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面部肌肉表情肌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和阳性体征基本消失,动态时稍差。有效:症状和阳性体征有所改善。无效: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 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若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采用成组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若差值满足正态性,采用配对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H-B分级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H-B 分级分布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B分级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FDI 评分比较 见表4。治疗后,两组的FDIP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FDI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FDI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FDI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组 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FDIS 13.28±1.91 6.81±1.03*△13.39±2.12 8.76±1.6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DIP 15.35±2.17 22.51±3.36*△14.83±2.49 19.12±4.11*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面神经麻痹主要为面神经的无菌性炎症。对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存在较多假说,主要为神经缺血学说、病毒感染学说、免疫缺陷学说等[5]。其主要病理变化为面神经肿胀,卡压在神经管里,导致后期神经损失,脱髓鞘或严重者出现面神经轴突变性。因此,早期及时有效地对面神经施行抗炎消肿,防止变性显得尤为重要。如未及时治疗或误治,则出现面瘫后遗症,患者口眼歪斜表现很明显。因此也有人主张手术治疗,但存在较高风险和较多弊端[6-7]。

中医学认为,该病属于“口僻”“口喎”“喎僻”“喎斜”等,民间则有“歪嘴风”“吊线风”的说法。时至今日,我们大多称为“面瘫”或者“面瘫病”。面瘫急性期是由于机体脉络亏虚,感受风邪,风邪入络,邪气客于肌表,则经脉拘挛而致。因此治疗应予以祛风通络,调和营卫。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虽有一定成效,但存在较多副作用,以及延治后出现的面瘫后遗症。研究表明[8-11],针灸治疗面瘫疗效显著,特别是早期及时介入能很好地抗炎消肿、预防脱髓鞘变性,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有效避免产生后遗症。针灸早期介入急性期面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12-13]。但关于早期针灸的刺激量,普遍认为应刺激量少、手法轻柔、留针时间短,避免造成局部强刺激加重水肿的产生。而毛刺法具有快速进针,破皮,浅刺,刺激量小的特点,因而能有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14]。

《灵枢·官针》有“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等记载。从上述文献中,我们可以得出对于浅表部位的痹证时,可用毛刺、浅刺法[15]。毛刺是用毫针浅刺皮肤的一种刺法,其动作轻柔,破皮即可,不出血,从而用以疏散在肌表的邪气。毛刺作用于皮部,皮部是十二经脉在皮肤的分支,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通过经络、脏腑理论调节机体平衡[16]。此外,还可以激发循行于皮肤之中的卫气,卫气充盈,集中于患处,卫气与邪相争,护卫人体,驱邪外出,散邪通经[17]。毛刺由于浅刺、刺激量小,可预防因针刺过深而加重疾病。这对于面瘫急性期因面神经水肿存在,避免针灸刺激过大而造成水肿加重,无疑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方式。

本研究予以毛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面瘫急性期,病程尚短,病位尚浅,病情尚轻,邪气在表,“病在表,浅而疾之”。《素问·刺要论》云“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毛刺予以祛邪外出。此外,《灵枢经·终始》论述“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其清,无使邪气得入”,说明毛刺法刺激皮部,调节卫气,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使病邪无法深入。从而避免疾病的加重[18-19]。另一方面予以调理营卫,补益气血,濡养面部筋脉,如《针灸大成》记载“补则从卫取气,宜轻浅而针,从其卫气随之于后,而济益其虚也”。《医学入门》谈及“补则从卫气取,宜轻浅而针”。本研究取面部的其他腧穴,以局部腧穴为主,配合远端腧穴。局部腧穴面部为主,“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面部的腧穴,可有效促进表情肌的恢复。上述穴位均在面神经五大分支处,支配各区肌肉,能很好地改善面瘫口眼歪斜等症状。

综上所述,毛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能有效改善H-B 分级分布,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鉴于本研究时间短,样本量少,且其作用机制未知,故在后期研究中可进行大样本、更深入的临床机制研究,更好地为针灸在周围性面瘫早期及时介入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卫气毛刺面瘫
基于“卫气稽留”论治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一种铸铁钻孔新型去毛刺刀具的应用
一种筒类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可抑制毛刺的钻头结构
卫气:保护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