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欣赏型”德育实施途径探赜

2023-12-03 00:10史春梅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21期
关键词:实施途径德育管理德育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的德育要坚持以生为本,从学生的精神成长需求出发。面对当下的初中学生,“欣赏型”德育管理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对比审美奠定“欣賞型”德育的根基,在学生的自我期待中彰显“欣赏型”德育的核心,在知美践美中锁定“欣赏型”德育的关键。同时,“欣赏型”德育要求班主任要采用高品质的德育内容、启发性的德育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生态性德育活动。

[关键词] 班主任;德育管理;“欣赏型”德育;实施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为当前初中德育管理提供了明确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初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去优化德育,而“欣赏型”德育就成为重要的管理思路。所谓“欣赏型”德育,是指通过组织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情境、德育形式等要素,来呈现道德之美、德育之美、师表之美和德育对象本身品格之美,以引起并维持学生对道德的主动欣赏,从而逐步提升学生道德境界和道德生活品质的过程。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欣赏型”德育在一定程度上处于研究空白。由于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班主任在面对学生的时候,往往都立足于某一任务的完成或目标的达成,很少有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持续关注学生。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欣赏型”德育的内涵更应得到班主任的关注与重视,班主任要认识到“欣赏型”德育之于学生成长的促进意义,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实施“欣赏型”德育。班主任要关注其实施根基,抓住其实施核心,同时还要锁定相关的实施关键点,这样才能让“欣赏型”德育得到落实。接下来,笔者分三点进行具体阐述。

一、对比审美奠定“欣赏型”德育的根基

对比审美是指在“欣赏型”德育过程中,班主任引导学生对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言语和行为进行对比,从而判断什么样的言语、行为是合适的,是不会引起他人反感的,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知识即美德。”这是指一个人在拥有了判断、审视言行的知识之后,就会拥有能够与他人、与世界相处的美的德行。由此可见,班主任要让学生认识到“德”不仅仅是一种“真”的认知,也是一种“美”的认知,更是一种“善”的认知。

美的认知不是靠讲授得来的,而是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获得的。如果在思考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的辨析机会,那美的认识就会更加牢固。班主任可以研发、设计一些“认知冲突”性的、“两难思辨”性的问题,不仅着眼于审“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同时也敢于审“丑”,聚焦学生的“问题点”,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思辨和评论去对比辨析,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对比能力。例如,中午在食堂就餐,有部分学生会主动帮助食堂人员分餐,做食堂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而有的学生从来都是“等着吃饭”;有的学生每一次吃饭都能光盘,而有的学生盘子里总是留有一些饭菜;有的学生每一次吃完饭都能将桌面擦得干干净净,而有的学生对有着些许饭菜的桌面熟视无睹,等等。基于此,笔者在班级晨会中去引导学生对话、研讨:我们应当怎样就餐?随后借助于多媒体视频,从就餐的秩序、就餐的服务、就餐的过程、就餐之后的桌面清理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使学生在审“美”的同时审“丑”,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思索就餐礼仪与就餐文化。

事实证明,这种对比欣赏型的德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极主动地转变观念、改正行为。通过这些现实性德育问题研讨,学生能形成良好的就餐秩序,能主动参与到食堂管理和自我管理之中,能积极主动地打扫食堂卫生,等等。这样的改变不是被动的、无奈的改变,而是基于学生对相关行为准则的深度认知、认同基础上的改变,因而是快乐的、幸福的改变。

对于学生而言,关于美的认识是一种对话性、启发性、引导性的认知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催生学生的德育发现,开发学生的探寻潜质、潜能。因此,班主任在实施“欣赏型”德育时,要在对比审美中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美的认识,在思考辩驳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二、自我期待彰显“欣赏型”德育的核心

“欣赏型”德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美的认识,更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期待。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确立远期、中期愿景并明确近期的目标,自主建构“自我的梦想模样”“班级的发展模样”。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做事的动机之一就是渴望伟大。”想象一个美好的未来,规划、勾勒一个美好的未来,形成一种战略思路,应当是班级德育的使命。例如,在每一学期开学之际,笔者都会让学生畅谈、描绘自己的理想,对相关的德育活动等进行谋划等,同时也会让学生畅谈学年、学期的学习、生活目标。

社会学家库恩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镜中自我。”这种“镜中自我”就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互动中所形成的他人对自我的概念、观念等。“镜中自我”充斥着“主观”与“客观”——之所以“客观”,是因为这些概念都是他人的评价;之所以“主观”,是因为“镜中自我”观念是自我关于他人对自我评价的一种认知。自我期待就是要完善学生的“镜中自我”,让学生的“镜中自我”走向完美。也就是说,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形成反思意识,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审视自己,看他人眼中的自己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当学生从他人眼中看到符合预期的自己时,就意味着学生经历了立美的过程。

事实证明,“自我期待”不仅仅是一种宏观的建构,更是一种微观的建构。当这些“小打算”“小算盘”得以实现时,学生就会在心中涌现出一种幸福感、成功感,就会有自己的“小确幸”。这种“小确幸”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美”的塑造。需要注意的是,自我期待不仅要求学生聆听自我内心的声音,更要求学生聆听他人的声音,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深度研讨,对自我的愿景进行优化,通过多向的聆听和多维的想象让学生的愿景清晰化、最优化。

以自我期待为基础的“欣赏型”德育,要以审美点为切入点;要通过建构愿景、建构目标、绘制蓝图等,来增进学生的德育活动信心;依据这样的愿景,大胆设计、研发、开展德育活动,将德育愿景、德育目标、德育理想、德育蓝图等转变为现实。

三、知美践美锁定“欣赏型”德育的关键

知美践美是将关于美的认识、自我期待等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的过程。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心声,与学生进行对话、交往,引导学生进行研讨、协商,通过知美践美来塑造班级的整体形象。班级德育知美践美,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实践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在学校得到的美的享受、快乐、满足,都具有一种教育的力量。”在班级“欣赏型”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培育学生的“大爱之心”,塑造学生的“大美之行”。对于学生来说,美不僅仅是一种认知,更是一种行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在欣赏型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客观上这是为了让学生形成关于美的规律性认知;同时,从认知与行为、文化与精神的角度去认识美,本身也是“欣赏型”德育的目标。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班级德育的知美践美是一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定势,积极地发现、发掘美的资源、美的素材等,以努力营造一种美的班级文化。如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节日活动等,孝亲敬老活动、植树造林活动、学雷锋活动、端午节活动、祭奠烈士活动、庆国庆活动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班级特色文化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等。班主任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地设计、研发,积极地组织、实施相关活动,要让班主任成为“平等中的首席”,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美育实践的主体。学生知美践美,不仅能实现学生的目标,同时也能实现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知美践美让学生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实现班集体的价值。

以美启智、以美润德、以美育人是“欣赏型”德育的有效路径。基于审美、立美、创美,可以实现用美的手段、方式来引导学生。德育过程中要融入、渗透美的媒介,打造美的载体,要让德育过程成为美育的过程,让德育与美育牵手,让德育以美的形式进行;要让学生在美的氛围、美的气场中与德相遇、与德相伴。借助于美的内容、美的形式,让美能丰盈学生的精神、润泽学生的生命。班级“欣赏型”德育,既是一种生活德育,也是一种生命德育。作为班主任,要始终让班级德育中的美永远在场,让班级德育中的美不断显现。

[参考文献]

[1] [美]迈克尔·尼斯塔尔.心理咨询入门:艺术与科学的视角(第三版)[M].张敏,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福建省龙岩师范附属小学 将儿童放在教育的中央[J].中国德育,2017(13).

史春梅   江苏省海安高新区仁桥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实施途径德育管理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浅谈初中年级组长如何开展年级德育管理工作
窥探数学课堂中面积教学的实施策略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从课外活动视角探讨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