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人才联合培养探究

2023-11-27 03:24刘欣宇
国际公关 2023年20期
关键词: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刘欣宇

摘要:数字化人才是数字经济时代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企业对人才的数字化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中国—东盟人才培养模式应谋求数字化的变革与转型,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职业教育中国—东盟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东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从理论教学、实操训练、素质培养、企业实践等4个方面进行。结合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构,通过引入企业、走出国门、资源库建设、活动交流、数字化发展等方面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数字化;职业教育;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数字化转型是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倡议给职业教育创造了历史性机遇,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东盟各国对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视在不断增强。在国内职业教育变革时期推动和促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人才的数字化培育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尝试了解数字化背景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究,为促进国际化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现状分析

我国是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发展大国,现阶段数字化建设的资源较为丰富,并且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过程中。《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 “加快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大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教育治理常态化,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教育治理新格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 (2018—2022年)》提出 “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及教育治理新模式,开展大数据支撑下的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2022年9月1日,教育部长怀进鹏出席二十国集团教育部长会议提出要共同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执行力,合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2022年9月20日,怀进鹏出席2030年教育高级别指导委员会会议提出以数字化为杠杆,撬动教育整体变革,推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赋能教师和学习者,探索教育数字治理方式。2023年世界数据教育大会提出强化数据赋能,提升教书育人效力,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1]

现阶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数字化发展内容主要立足于专业层、课程层、教师层、学生层。专业层主要包括竞赛、项目、科研、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课程层主要包括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资源、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等方面;教师层主要包括教师的基本数据、教学数据、科研数据等方面;学生层主要包括学生数据、学习数据、实训数据、考核数据等方面。[2]

二、职业教育中国—东盟人才培养问题

30多年来中国—东盟始终保持着亲密友好的合作关系,中国—东盟职业教育通过论坛、建立孔子学院、与东盟各国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吸纳留学生等多种形式快速发展。从20年前的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到2023年 《推动产教聚集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低实施方案》等方案的发布和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的成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更加形式多样、内涵深化。[3]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中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存在以下四个原因:一是缺乏针对东盟国家需求岗位的定制化培养。无法根据东盟国家的就业岗位需求进行定向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二是数字化课程建设速度慢。当前,虽然大部分职业教育机构已经开始意识到数字营销化的重要性,但是数字化课程的研发、更新和升级的速度还比较缓慢,导致中国—东盟的国际化教育无法普及。三是跨学科整合欠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网络传播等,因此需要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够具有通识作用,能够适用于所有学科。四是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中国—东盟的职业教育因为存在语言沟通问题,同时需要教师具备行业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但同时具备这些能力的教师数量不足。

总之,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职业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市场需求的了解,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加数字化课程数量和质量,并且加强跨学科整合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以培养更符合市場需求的优秀人才。

三、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人才岗位能力需求

本研究从58同城、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网站的招聘信息中筛选出与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有关联的岗位,根据任职要求,提炼出关键词清单。现阶段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岗位最需要具备的是专业素养、实操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电脑基本操作能力等能力。依据关键词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人才能力应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培养,包括理论教学、实操训练、素质培养和企业实践 (详见图1)。[4]

(一)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专业能力的基础,为后期能力的构建提供基础支持,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需要针对菲律宾、柬埔寨、泰国、印尼、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行业需求进行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岗位需求,有目标地进行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资源的建设,合理规划教学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等。

(二)实操训练

对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或者社会人士的技术欠缺,通过实操进行训练,结合地区情况,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的基础知识、方法和技能。如电子商务专业,包括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体营销、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商务礼仪、网络营销等课程,其实操训练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的应用软件和工具的使用,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下锻炼自己的技能,有利于后期进行企业锻炼和从事电商行业相关工作。在软实力方面,学生锻炼了沟通、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的挑战。

(三)素质培养

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学生能力培养中基本素质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进入社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第一,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清晰地传递营销信息和吸引顾客注意力;第二,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深入分析市场和用户需求,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和改进;第三,学生还需要具备群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能够与其他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岗位任务;第四,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能够不断更新营销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新的创新点和市场机会。素质能力需要在长期的学习中不断提高。

(四)企业实践

中國—东盟职业教育学生能力培养中企业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前期的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及素质的培养,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胜任职业岗位。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营销活动和项目,学生处于企业实际运营的工作流程和市场环境中,直接与实际客户接触和沟通,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和反馈,从而提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策略和改进方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锻炼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企业实践也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企业互动、拓展人脉和获取实践经验的机会,提前感受岗位的真实环境,毕业后,学生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增加了学生在实践企业任职的概率。

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构

为更好地满足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人才岗位能力需求,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将通过引入企业、走出国门、资源库建设、活动交流、数字化发展等具体措施进行模式重构。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合作的时代机遇,打造适应并能提升 “一带一路”进程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推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发展。[5]

(一)校企合作模式

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建设行业产教融合体,实施现场工程师培养、学历继续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提升行业校企资源开发水平。一是可以联合开发课程,对接中国—东盟的职业市场,通过安排合理的理论和实训课程,按照该领域需要的技能和经验进行锻炼;二是通过实战技能比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各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实行行业导师制,企业可以为学生配备行业内资深导师进行指导,实现精细化人才培养;四是联合策划讲座,邀请专业领域的骨干与学生进行经验分享,领航学生职业生涯。

(二)海外服务模式

中国职业院校在海外联合东盟高校和企业,结合当地政治和经济环境,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合作办学,在以下方面进行建设:一是课程体系。应该实现面向行业应用目标的完善改革。学校可以优化课程结构,引入新领域知识,加强实践教学,采用多元化教育手段和加强行业合作等方式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实践能力。二是教材教法。通过选择优秀教材,加入最新的案例和内容资源,强调企业实践,推崇探究式教学如虚拟实境仿真模拟、电子期刊进阶、在线问答等,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三是通识与素质教育。针对留学生进行定制设计,通过素质教育相关课程或学生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沟通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电脑基本操作能力,同时弘扬中国和东盟国家文化。

(三)资源库建设

国内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方面有了飞速发展,因此,一方面可以共享国内资源库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根据东盟国家政府和学校需求,建设中国—东盟资源库,支持中国与东盟各国进行信息与资源共享。[6]

(四)活动交流

前期我国边境省份如黑龙江、内蒙古、广西、云南、新疆等地的职业院校通过论坛、人才培训中心、孔子学院等多种方式,建立与东盟的合作和联系,成就喜人。其他地区尤其是内陆地区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如线上教学等方式将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的优势与东盟职业教育相联系,实现中国—东盟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五)数字化发展

现阶段,国内职业教育数字化模式在高速发展。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建设和共享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云平台,探索与东盟国家高校间多元化教育手段,通过线上课程、虚拟实境仿真模拟、网上讨论和在线问答等方式来加强互动性,并且更好地实现在线跟踪绩效。

五、结束语

在 “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支持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发展机会前所未遇。本文通过探究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职业院校需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构,通过引入企业、走出国门、资源库建设、活动交流、数字化发展等方面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助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东盟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思玉,陈瀛.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创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论坛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8):46-51+44-45.

[2] 李明,夏智伦,朱孔军,等.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全面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笔谈之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03):5-12.

[3] 平和光.建设职教发展共同体 共享“一带一路”繁荣:2017年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7, 38(27):11-17.

[4] 吕茜茜.产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01):39-43.

[5] 王屹.共建现代职业教育 共享“一带一路”繁荣:2017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综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1): 5-15.

[6] 包振山,韩剑,翁梅等.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J].国际经贸探索,2023,39(02):4-20.

猜你喜欢
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