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策略研究

2023-11-25 19:38卜琦鑫
传播与版权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主题出版中国式现代化传统文化

卜琦鑫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出版业发展传统文化主题出版,能够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和推动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在出版技术蓬勃发展、读者需求不断提升、国际合作愈加紧密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主题出版面临高质量发展、创新性发展与多元化发展三大挑战。相关出版主体应紧扣“传统—现代”“内涵—形式”“文化—科技”的融合机理,以新时代、新风向、新技术助推传统文化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主题出版;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同共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人类文明新形态[1]。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对丰富人们精神世界、提升中国文化吸引力具有积极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出版物迎来新的使命,面临更为多样化的挑战,传统文化主题出版需要与新理念、新媒体、新科技交融互构,推动传统文化走向现代、走向国际,从而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不断增强读者的文化自信。

一、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的时代任务

(一)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

保护、传播并弘扬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的重要任务,多样化的传统文化主题出版能够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2]。一方面,传统文化主题出版能够拓展读者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有利于读者深刻领会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追求与思想精髓,使读者发自内心地热爱传统文化,并自觉担负起作为传统文化保护者、传承者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的普及能够开拓读者的文化创新思维,让他们在生活中能够有意识地解读、转化并运用传统文化。这不仅有助于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而且能够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高质量的传统文化主题出版对读者个体的人格塑造和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均有积极影响。

(二)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传统文化主题出版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深厚多样的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开发和推广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有助于增强读者的文化自信,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人类文明新形态等目标的要求[3]。另外,高质量的传统文化主题出版有助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为社会大众的文化享有权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保障。此外,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有助于中国向世界传播真实的国家文化形象,从而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覆盖面,保护传统文化的完整性与独特性。

(三)引领数字时代阅读变革

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数字化的传统文化主题出版引领读者阅读习惯的变革,其能够在传统文化的普及过程中发挥引导、加速与护航的重要作用[4]。在新兴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传统文化主题出版将更加适应新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互动学习、智能推荐等系统为传统文化提供了精确化、定制化的传播渠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了传统文化传播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等问题;新媒体技术为读者提供实时分享阅读心得、文化体验与理论观点的平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传统文化主题出版通过深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使出版物内容形式与推广途径日渐多样化,这为传统文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数字化传播路径,引领了读者的阅读新风尚。

二、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传统文化主题出版面临的挑战

(一)精神文明建设对出版品质提出更高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着重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就物质文明而言,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贸易第一大国,经济的繁荣、生活的稳定使得人民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5]。在这种大趋势下,传统文化主题出版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以满足读者的高层次需求,由此传统文化主题出版势必面临提质与增量的艰巨挑战。在新时代下,传统文化主题出版超越了单一的政治宣教属性,成为富有综合性、文化性、大众性的出版活动。参与出版的主体范围也从专项经营的少部分出版社扩展为全国大部分出版社,形成了广泛参与、专业辐射的“大出版”格局。相关出版主体应当把握机遇,将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战略深度融合,从而推出更多能够滋润人们精神世界的文化主题产品。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为出版创新发展划定更高标准

除了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中国式现代化还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人类文明新形态。站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上,中国参与的全球产业链分工、世界经贸体系维护、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构建等国际事务均须以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前提,以期令国际社会认识到中国的根本优势,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深化合作关系,从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当下,中国声音在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容易遭到歪曲,而国内传统文化主题出版在新鲜表达、个案剖析、渠道发掘等方面尚不够成熟,不能熟练使用创新性话语、创造性思维向外界传达我国倡议,对国际战略与局势也缺乏精准把握,导致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所采用的传播方式不符合国际社会的信息接收习惯。因此,相关出版主体亟须拓展创新化发展思路,以创造性的思维和话语阐释中国战略、傳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

(三)数字时代阅读习惯变迁对出版多元化提出更高期待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出版行业纷纷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自身的出版工作,电子书、在线阅读等数字媒介成为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如何把握读者群体阅读习惯的变迁规律、增强图书内容的多元性成为传统文化主题出版将要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每一个体的文化诉求与生命体验,因此新时代人们的审美取向与文化意识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多元文化的发展背景下,人们更加重视自我个性的彰显,追求新奇与创新,擅长使用新兴技术设备与社交媒体。但有部分个体很可能由于个人文化洞察力的缺失而对传统文化产生文化疏离心态,部分人甚至将传统文化视为守旧、单调的代表。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主题出版走更能满足各类读者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三、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策略

(一)深挖传统文化经典,融传统智慧于现代情境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相关出版主体应当与时代偕行,找准传统文化底蕴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融点,深挖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资源,融传统智慧于现代情境,从而彰显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的持久生命力。

首先,传统文化主题出版要以规范社会伦理道德为重要使命。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凝练出诸多优良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念,相关出版主体可借助此类文化表征唤起读者的思想情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要从中华传统诗词歌赋、传说故事、文学典籍中挖掘传统美德要素,帮助读者欣赏与学习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念。比如,相关出版主体可以从《论语》中汲取仁爱思想,让读者学习“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观念,使他们深入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使他们与各族同胞一起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其次,传统文化主题出版应当从传统文化中获取智慧启迪。相关出版主体应深入解读古圣先贤在传统文化中呈现的哲学观、价值观,从中挖掘有关社会治理、家庭维护、个人修行的理论方法。相关出版主体可以在相关出版物中加入基于现代化视角的解读、注释、图例,还可以将传统文化主题置于现代化的社会情境中,以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构建读者与古人进行“思想交流”的通道。比如,相关出版主体在编撰设计有关“老庄”的主题出版物时,可以就其中的“天下为公”“道法自然”等思想展开深入解读,将其分别对应中国式现代化所提出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要求,从而深化读者的感悟,倡导世界人民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形成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持续推动力。

(二)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内容呈现方式

科技的进步不仅能够为国内实体产业提供更多生产力,也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夯实载体支撑。相关出版主体应当推动传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对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保存与呈现,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场景。

具体而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应当坚持以文化创新为主、以科技赋权为辅,提升和增强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的科技感与时代性。第一,相关出版主体设计并推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版物,为读者提供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相关出版主体可以将文化古迹、历史场景、传统景点转换为VR、AR、MR场景。比如,相关出版主体可以围绕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这一主题设计交互式、沉浸式场景,借助VR技术丰富读者的多维感官体验,引领他们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感受中国的开放胸襟与进取精神。第二,相关出版主体借助大数据、新媒体、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的智慧化水平。相关出版主体应当深挖大数据、精准推送、智能识别等技术在文化传播领域的赋能点,将读者的意见、建议与阅读习惯录入大数据库,以便向他们推送个性化、定制化的传统文化信息。相关出版主体也可以全面串联传统平台与新媒体平台,形成立体化传播矩阵,借助媒介联结所形成的矩阵效应实现传统文化的大范围传播。

(三)兼顾不同读者需求,凸显传统文化魅力

在新时代新风格的文化背景之下,传统文化主题出版要讲究内外兼修、古今相合,确保其出版物具有深刻内涵与多样形式,满足不同读者的多元文化阅读需求,吸引更为广泛的读者群体。

第一,要强化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的内在风格性。相关出版主体应当针对不同读者的心理需求进行主题风格创新,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文化传播效果。一方面,传统文化主题出版要对信息接收难度、文化要素隐藏深度展开梯度性设计,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阅读需要。比如:相关出版主体面向儿童、青少年读者推出以“图说历史”“趣谈文化”等为主题的出版物;针对中青年读者,可以加强出版物的理论性,对传统文化展开专业细分。另一方面,相关出版主体要充分考虑读者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与受教育水平,开发多语种、多媒体出版物。比如,同样是“丝绸之路”这一主题,在供给东南亚读者的主题出版物中可以强调“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轨迹,而面向中亚、西亚读者时,则可以着重指出“游牧丝绸之路”的演进逻辑。

第二,要强化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的形式多样性。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绘画、雕塑、舞蹈、戏剧等文化艺术形式不胜枚举。相关出版主体应当将传统要素与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提升传统文化的时尚感。比如,在讲述传统乐器、乐理时,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可以附加适用于电子琴、合成器的曲谱或专业术语,使读者以更为现代、直观的视角感受华夏民族的审美情趣与创造思维,消解中国读者的文化疏离感,带领外国读者了解中华民族的“和合理念”,从而使国外读者坚定中国式现代化所提倡的和平发展路线。

四、结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得以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字技术飞速发展、读者阅读需求不断提升,传统文化主题出版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相关出版主体应当继续提升自身的市场适应力、技术洞察力与文化包容力,以主题出版凝聚共有价值,彰显传统文化的深层魅力,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傳播、党和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夯实文化土壤。

[参考文献]

[1]李婷,韩建民.主题出版对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大作用研究[J].科技与出版,2023(04):11-19.

[2]楼岚岚.主题出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选题策略[J].编辑学刊,2023(01):25-30.

[3]王为达.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 做好新时代主题出版工作[J].中国出版,2022(11):5-8.

[4]赵春光,龙耘.新时代主题出版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实践意义及传播价值[J].中国编辑,2022(04):36-40.

[5]辛晓磊,周斌,池瑶.以主题出版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力[J].出版广角,2021(10):13-16.

猜你喜欢
主题出版中国式现代化传统文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由《家风十章》看主题出版的大众化探索
贴近生活,引导读者,培养新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回应时代课题,创新主题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