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彤昕
传统的教学经验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多读多写”“多读多得”。“勺水渐积成沧海,拳石频垒作泰山。”我国历史上一些杰出的人物就是这样做的。《红楼梦》融种种学问于一体,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的大百科全书”,如果曹雪芹离开课外阅读,很难想象这部杰作的问世;大思想家王充阅览过上万卷典籍;韩愈“口不绝于六艺之文”。扎实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是让学生有一个接触大量语言材料从而潜移默化提高的过程。当今信息社会,不仅要求人们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更要求人们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要想达到这样,就必须大量进行课外阅读。为此,笔者从多个角度来有效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初中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课外阅读的关键。
(一)以读引读。学生在课内读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进而引导他们读同一类的文章。如学习朱自春的《春》后,再引导学生去阅读贾平凹的《冬景》则有另一番滋味。
(二)以说引读。每两周组织一个最新作品发布会,由喜欢阅读的学生介绍当前“文坛”的最新动态,介绍两周来报纸、杂志中出现的一些好文章,通过“先行者”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们阅读的兴趣。
(三)以写引读。一般先布置一个题目,如“鲁滨逊在孤岛上的冒险生活给了你什么人生启示”“从《朝花夕拾》中你可以看到鲁迅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结合故事说说你对贾里的认识”等,要求学生写成文章,这样学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读大量的文章。
(四)以展示阅读成果来强化阅读兴趣。当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之后,有许多学生就开始有表达的欲望:针对文章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对文章中的人物评头论足。这时候教师要恰当引导,让他们写下来,再把他们写的读后感、小评论、小心得、随感整理出来,在学习园地中进行展示。学生从自己作品被展示中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这样就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总之,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在班级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这样环境中学生自由交流、互相竞争,形成你追我赶的阅读局面。
二、课外阅读效果的调控
(一)量的调控。每学期要定下课外阅读的数量,要将7~9年级的260万字的阅读数量,有计划地按学期分配好。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成,但老师要规定下限。一般每周不少于3篇,一个学期不少于60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分层阅读量,不可一刀切。反对好高骛远,读自己读不懂的东西,更不要贪多图量,囫囵吞枣。要脚踏实地,既追求一定的数量,更追求阅读的质量。制作《课外阅读登记表》,每周进行登记检查,一学期下来,有的学生可达几百篇,少的也能基本完成阅读任务。
(二)质的调控。课外阅读的效果如何,主要是从语言的积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提高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对阅读效果的检查,是一个难题。不仅因为它是隐性的,而且有些效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来。尽管如此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调控。
1.定期检查摘抄记录及有关的阅读笔记。一般每半个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检查,并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抄录下来,举办优美词句硬笔書法展。把阅读和书法结合起来,在展览阅读成果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良好的书写习惯,积累了知识。每个月出一期优秀作品展,将学生的满意习作(含仿作、拟作、语段重组文章)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里。
2.作品讨论会。对课本上推荐阅读的文章或作品,在提出阅读要求的情况下,对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在讨论中检查学生的阅读深入程度和阅读效果,端正审美观,提高阅读水平。
3.定期举办精彩片段文章朗诵会。朗诵的材料要求具有经典性和广泛性,阅读时要求声情并茂。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朗诵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同时也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4.练习题检测。教师根据近期课外阅读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出一些开放性的习题,来检测阅读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以便了解课外阅读质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补救和整改措施,及时调整计划、提出要求。
质的调控,主要在活动中完成,目的是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和体验,使之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同时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在阅读中得以提高。
当然在阅读中还要展开更多元的阅读思考,比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中的创新意识,处理好阅读中的“放”与“收”等问题。总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我们要重视这“风”,让这“风”吹得更加强劲,推着思考的大船勇往直前,带着学生驶向人生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