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驱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2023-11-17 06:02朱佐杰
数学之友 2023年15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朱佐杰

摘 要:以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综合质量为目的,本文从理论分析角度入手,探讨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问题驱动以及探究性学习的技术概念;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构建多元化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强调以核心问题为中心,通過科学引导对学生思维进行启发,在增强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提供多元化的合作和实践方案,合理地进行学习进度的把控,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策略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当前的小学教学过程中有极强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更可以整肃课堂纪律,提升教学多元性.本文建立在理论分析以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课堂案例阐述了以核心问题为驱动的探究性学习方案,这不仅是文章论述的重点内容,也是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必须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更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渠道.

1 基础理论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上以核心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其理论基础较为丰富,包含了探究性学习行为以及问题驱动教学法.

其中,探究性学习行为又被称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建立在积极态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过程,学生自身有着学习的欲望以及积极性,能够结合教师给出的已知条件和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会集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明确任务流程以及各项细节,在得出最终结果之前,教师始终处于引导性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获取学习经验,掌握最根本的学习方法,全面增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学习自信心.

而以核心问题为依托打造的问题驱动教学法,是让课堂内容更具连贯性和层次性的新型教学方法.核心问题的提出,通常是以具体的教学主题为重点.例如,教师可以预先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层面提取关键信息,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再摘取本单元需要讲解的重点内容,将其形成一个有趣味性和多样性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需要设置不同的任务,任务下又会划分成不同的分支,将这些任务下发给学生,在核心问题以及分支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自主进行探究,在教材以及教师提供的资料中寻求答案,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得出最终的结果.这种探究模式能够驱动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更可以让学生沉浸到实践过程中,在实践期间还可以安排大量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或道具,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体来讲,以核心问题为驱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需要巧妙地设置学习任务,要确保所有的细节紧扣单元主题,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还可以将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合作探究.以上这种学习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原则,以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明确重点,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操控课堂.

2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下的探究性学习实践创新

综合当前教育改革现状,新型的教学方法已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各个学校也纷纷开展了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教学方法.而以问题为驱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是十分常见的教学方式.但是受到不同教师教学习惯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实践落实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较多的局限.例如:日常的课堂问题设置精准性不足,学生无法通过解决问题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一部分教师未能认识到学生所处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不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问题驱动效果不明显;问题驱动往往是建立在探究行为的基础上实现的,但是部分数学课堂的探究灵活性不强,探究活动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那么综合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探究场所和探究时间,还需要构建多元化且灵活的教学引导方案,以此为依托,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2.1 把握教学品质,合理设置核心问题

教学的本质在于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也需要明确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方向,依托这些要素所设置的核心问题才具备深度和广度,能够引导所有的教学活动按照前期设定的程序完成,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那么在每次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需要进行详细的教材梳理,了解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分析不同单元以及不同知识的教学技巧,最重要的是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这样才可以抓住每一堂课的本质,在确定核心问题时也可以包罗万象.

例如,在带领学生了解“亿以内数的认识”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了解什么是数位、计数单位、数级,另外还需要让学生掌握不同数大小的对比方法,此时给出的例题要具备灵活性和确定性.

例题1:小明有一个密码本密码的数字是5位数,第1位上的数字是3,第5位上的数字是4,十位数上的数字是个位数上数字的两倍,前三位数的数字之和与后三位数字的数字之和相等,均为16,那么密码本的密码是多少?

首先,这一问题的提出,将本节课所要教学的重点全部容纳在内,学生可以通过逻辑思考以及计算掌握大数的排列方式,尤其题干中给出了低位数、高位数、十位数、个位数这些关键词.学生在讨论题干的过程中能够复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然后再通过逻辑计算以及小组互动,得出最终的答案,此时再给出大数的正确阅读方法.这样的问题涵盖了多个方面,具备极强的拓展性,而问题的提出方向,并不是源于单纯的数学教学,还源于社会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2 坚持进行教学启发,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探究性活动的开展必然依赖学生的主观思想,学生有欲望进行探究,才可以让所有的课堂活动得以实现,而科学地启发和引导是探究性活动开展期间的重点内容.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核心问题进行思考,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经验、认知不足,在思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诸多偏差,那么教师需要及时地进行启发和引导.科学的启发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未注意的信息,明确的引导在于让学生向自己未接触的领域进行探索.完成了以上的行为,学生才可以依托核心问题,不断地进行合作和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醍醐灌顶的效果,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帮助学生梳理有关“梯形的面积”的内容时,由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矩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点,在学习有关梯形的内容时,可以通过知识转移的方式实现新知导入.

例题2:观察多媒体上小汽车的图形,回答以下问题.

① 汽车的车窗是什么形状?你可以求出它的面積吗?② 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其推导方法有哪些?③ 将梯形转化成学习过的图形会出现哪几种可能?动手试一试.

以上三个类型的习题,从设计意图的层面来讲,图片更为直观地展现了梯形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线段分割的方式求出其面积,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与梯形的面积和计算公式之间有着相同的逻辑,学生在推导的过程中自然可以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通过转化思维,让学生借助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的知识,实现不同图形之间的转换.由此能够得出:梯形可以转换成学习过的不同图形,但无论如何转换,最后面积的计算公式依旧是相同的,这样便可以利用已经学习过的计算公式来计算梯形的面积.

可以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且将总结的重点问题集中在多媒体上展示,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探究的结果,快速总结结论.

2.3 增强学生探究兴趣,提供多元化活动

小学生对于灵活多样的活动更为感兴趣,也渴望在课堂上能够与教师共同进行探究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选择的探究模式以及活动内容,更倾向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因此游戏化课堂、竞争性课堂、情境化课堂的建立至关重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要素、故事、游戏来进行,课堂组织自然可以让探究活动更加多元化,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带领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技巧,以及其中能够传达的信息,可以通过小组实践活动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例题3:观察该班级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的统计情况(图1),回答以下问题:

① 男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多少时人数最多?女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多少时人数最少?② 该班级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多少时人数最多?多少时人数最少?③ 该班级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从该题目的设计意图角度来讲,题目中包含了条形统计图的观察、信息提取、总结、计算等内容.设计中并未直接让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但是通过观察能够了解条形统计图中的具体细节.通过小组之间完成不同的任务,快速共享任务答案,还原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更多的乐趣.最终,为了让这种互动性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持续性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最终绘制的条形统计图,选择其中前三个学生喜欢的要素为其提供奖励,例如喜好相关的水果、小贴纸、绘本故事书等.

这种探究性的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互动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共同进行互动,让整个教学模式有了更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学生的兴趣得以提升,自然能够配合教师完成活动探究,也可以在探究中不断提升自我.

2.4 通过教学资源整合,设计多元化问题链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些想象会催生大量的探究行为,但是这些行为在小学生的理解中都是碎片化的,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但是其中存在的逻辑关系又是数学教学的重点.那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可能注意到的信息、需要注意的信息进行筛选,将其转换成问题链,有助于帮助学生串联所有的碎片化知识,从而满足其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的需求.在带领学生学习有关多边形的问题时,为了让学生熟悉多边形的构成,在课堂上以手工实践活动为依托进行了探究,并且打造了如下一系列的问题链:

活动过程:利用小木棍搭出一个多边形.

活动目的:了解多边形的具体构成,掌握不同多边形的特点.

问题链:

一根小棒,不折断,能围出图形吗?

那么如果给你两根小棒,你准备搭出什么样的图形呢?

两根小棒除了这样搭还可以怎样搭?

其实我们拿小棒的时候还可以干什么呀?

那如果再给你一个小棒,你能搭出什么图形呢?

这样的图形我们以前学过吗?

学过的是什么图形?

三根小棒能搭成正方形吗?

那如果再给你添一根小棒呢?你可以搭出什么图形?如果我的小棒再多一些,给你四根、五根、六根,还能摆成什么图形呢?

以前我们到底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哪个图形最特别?因为它是怎么样的?

这些问题都来源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整合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惑问题,例如有学生利用小木棍摆出了梯形之后发现平行四边形也可以通过该种方式摆出,此时学生便会出现困惑,混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而问题链轻而易举地为学生解决了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让学生的所有想法和困惑都得到验证,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牢固程度,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2.5 科学把控学习进度,合理进行探究干预

课堂的教学时间有一定限制,而探究性学习又具备较强的开放性,若部分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情绪持续高涨,话题久久不能结束,这不仅会耽误正规的教学时间,也会影响学生的探究效率.而学习进度的把控,并不是单纯地终止学生的探究性活动,而是要从探究活动开始之前便设定好明确的规划.

比如设置导学案,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探究活动引导方案.导学案的制定,需要结合课程提出的核心问题,并且给出不同环节所要做的分支任务,同时要设置具备进度把控的小游戏,来实现细节上的把控.而所有的教师干预行为都蕴含在了活动情节乃至任务中,不会对学生高昂的情绪造成打击.例如,“在三分钟给出结果的小组,会获得额外奖励”“大家进行头脑风暴,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三秒钟”,以上这种规划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快速启动大脑活跃地思考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课堂互动讨论更有效率,而教师的干预也可以起到提醒和引导的作用,从而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以核心问题为导向学生探究行为的引导,不仅可以让小学数学教学有更强的开放性和活跃性,也可以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思考,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师在此基础上增加灵活多样的游戏化教学方案以及情境互动等方式,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维持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以此为依托打造的小学数学课堂,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教师的教学需求,更可以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镇水.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驱动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2(29):17-19.

[2] 尹隆茂.核心问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助推器[J].数学教学通讯,2021(22):19-20.

[3] 许海青.基于“探究性学习”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21(34):80-81.

[4] 卢百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驱动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15):99-101.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