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林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主要有三种:相切、相交、相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的常见命题形式有:(1)根据直线与圆的方程判断二者的位置关系;(2)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建立代数或几何关系.下面主要谈一谈解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的三种方法.
一、几何法
运用几何法求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需先根据圆的方程确定圆心、半径;然后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或根据圆的半径、弦心距、弦长之间的关系,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再判断圆心到直线距离 d 与半径 r 的大小关系.一般地,①当 r >d 时,直线与圆相交;②当 r =d 时,直线与圆相切;③当 r 例1.直线 l:y =kx+1(k <0)与圆 C: x2+4x +y2-2y +3=0相切,则直线 l 与圆 D:(x -2)2+y2=3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不确定 解: 由于直线 l:y =kx+1(k <0)与圆 C:x2+4x +y2-2y +3=0相切,所以可以直接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来建立关系,求得 k 的值,即可求得直线 l 的方程.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得圆 D:(x -2)2+y2=3的圆心到直线 l 的距离,比较该距离与圆 D 的半径之间的大小,即可判断出直线 l 与圆 D 的位置关系. 例2. 解: 要使直线与圆恒有公共点,需使直线与圆相交或相切,那么圆心到直线的距离需小于或等于半径,即 d ≤ r .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建立不等关系式,即可求得参数 m 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圆 M:x + cos θ2+y - sin θ2=1,直线 l:y =kx .下面四个命题: (1)对任意实数 k 与θ , 直线 l 和圆 M 相切; (2)对任意实数 k 与θ , 直线 l 和圆 M 有公共点; (3)对任意实数θ , 必存在实数 k ,使得直线 l 和圆 M 相切; (4)对任意实数 k ,必存在实数θ , 使得直线 l 和圆 M 相切. 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解: 本題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经分析可知,四个命题均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关.于是先确定圆心、半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了判断出dM - l 与半径1之间的大小关系,将 d2 M - l 与1作差,通过三角恒等变换,根据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比较出 d2 M - l 与1的大小,从而断定出直线 l 和圆 M 有公共点,但不一定相切,进而判断出(1)(2)的正确性.然后根据直线与圆相切,建立关系式 d2 M - l = 1 ,并确定当 d2 M - l = 1 时是否存在满足题意的 k、θ ,进而判断出(3)(4)的正确性. 二、代数法 一般地,若直线与圆有 2 个交点,则直线与圆相交;若直线与圆只有1个交点,则直线与圆相切;若直线与圆没有交点,则直线与圆相离.将直线与圆的方程联立,消去 x 或 y ,即可构建出一元二次方程,根据方程的判别式可以确定直线与圆的交点的个数,即:①若 Δ > 0 ,则方程有2个解,此时直线与圆相交;②若 Δ = 0 ,则方程有1个解,此时直线与圆相切;③若 Δ < 0 ,则方程组无解,此时直线与圆相离. 例4 解: 我们将直线与圆的方程联立,消去 x ,构建关于 y 的一元二次方程,求出判别式Δ<0,即可判定直线 l 与圆 C 有2个公共点,就能顺利判断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在圆内,则可断定直线与圆相交;若直线恒过的定点在圆上,则可断定直线与圆相切或相交.该方法的适用范围较窄,一般只适用于求解动直线与圆的问题. 例5.直线(a +1)x +(a -1)y +2a =0(a ∈ R)与圆 x2+ y2-2x +2y -7=0的位置关系是( ). A.相切 B.相交 C.相离 D.随 a 的变化而变化 解: 将直线的方程变形为关于 a 的一元一次方程,分别令 x - y =0,x +y +2=0,那么方程对任意 a 都成立,即直线(a +1)x +(a -1)y +2a =0(a ∈ R)恒过定点(-1, -1).而(-1,-1)在圆内,那么就可以确定直线与圆相交. 总之,若已知直线与圆的方程,或易求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则用几何法解题;若方程中含有参数,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表达式较繁琐,则用代数法求解.相比较而言,第一、三种方法较为简单,运用第二种方法解题的运算量较大.一般地,尽量用几何法,而不用代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