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大概念教学模式探究

2023-11-16 06:50陈钦强
高考·下 2023年8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陈钦强

摘 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了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向。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践行者,亟须积极变革课堂教学模式,使地理课堂教学逐渐从“知识本位”发展到“素养本位”,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本文分析了深度学习与大概念教学,基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新人教版地理教学为例,对其展开了详细探究,旨在为相关研究和一线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地理;深度学习;大概念教学;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聚焦“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两个问题,并基于地理学科的性质,明确了当前地理课堂教学方向,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使其在地理学习中逐渐形成相应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中,又围绕地理课堂教学要求,提出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的教学建议。面对全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传统“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及“教教材”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鉴于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剖析教学内容,基于教材内容知识体系,提炼大概念,并从综合、整体、联系的视角,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组织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在大概念引领下逐渐走进深度学习中。

一、深度学习与大概念教学概述

(一)深度学习

1976年,瑞典哥德堡大学学者Ference Marton(费伦斯·马顿,教育心理学家)和Roger Saljo(罗杰·萨尔乔,教育心理学家)发表了《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一文,首次提出了“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的概念。按照Benjamin Bloom(本杰明·布鲁姆,心理学家、教育家)的研究结果得知: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人类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可以此划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其中,前两个学习目标就属于浅层学习范畴,侧重于知识的简单记忆;后四种则属于深度学习,更加关注知识应用、问题解决、结果創新等。

在关于深度学习概念的研究中,不同学者虽然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了研究,但在关于“深度学习本质”的研究中也达成了共识,即学习者在强烈动机的驱使下,亲身经历知识发现、发生和发展全过程,最终在批判性建构知识、发散性迁移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推进高阶思维的发展,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可以说,深度学习的核心是高阶思维,目标追求是核心素养[1]。

(二)大概念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大概念教学逐渐走进教师的视野,并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指导观念。大概念是对离散概念的有效整合、升华和凝练,真正体现了学科本质。在学科教学中,大概念集中反应了学科的本质内涵,处于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中,旨在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大概念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观念,主要是依托课程标准,统称教学内容、重设教学目标、科学设置教学任务,旨在使学生在大概念的引领下,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并促进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三)大概念教学与深度学习内在联系

新课程下,大概念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与深度学习理念相契合,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

首先,大概念是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起点。与浅层学习模式相比,深度学习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关键能力,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知识迁移,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大概念教学模式聚焦核心知识和核心任务,旨在通过任务引领,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构建起系统化知识体系,并养成一定的综合性思维,促使学生在深度探究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内化;从知识整合的角度上来说,深度学习解决了知识碎片化、浅层化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进入知识核心本质学习中;大概念将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联结成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在探究中抓住学科核心知识、思想和价值观念,可促使学生在探究中促进思维发展,完成知识的整体建构。

其次,大概念教学是进行深度学习的有效保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大概念并不局限于概念本身,而是将原本离散的概念整合到一起,构建起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可以说,在具体学习中,大概念犹如“车轴”“魔术贴”“文件夹”,具备统整引领性,可促使学生在知识的横向探究中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还可引领学生在知识纵向探究中经历知识生成、发展过程,逐渐进入知识本质探究中。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大概念教学有效保障了深度学习的发生。

最后,大概念教学是深度学习的价值追求。从教学目标上来说,深度学习和大概念教学具备同向性、一致性,共同为核心素养提供服务。就地理学科来说,深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以致用”,旨在将教材上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中,使其为生活服务。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唯有将地理知识进行升华,使其上升到概念的层面上,才能形成强大的解释力,并促使知识高效率迁移,进而促进问题的解决。因此,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大概念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价值追求[2]。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大概念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深度学习与大概念学习的内涵,面对新课程的要求,积极开展大概念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此,笔者以新人教版地理教学为例,围绕大概念教学组织形式展开了详细探究。

(一)研读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提取大概念

在大概念教学中,大概念是核心,整个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大概念展开。同时,大概念也是教学设计的依据,更是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大概念教学时,首先应立足于学科的整体高度,对地理学科内容进行深层次解读,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内容之间的连接点;其次,应对新课程标准展开深层次解读,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要求,寻找知识和核心素养的内在连接点,并由此提炼出大概念;最后,教师还应基于大概念的内涵,运用“自上而下归纳、自下而上演绎”两种方式,将其提炼出来。例如,在“产业区位因素”大概念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就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情展开全方位、深层次解读。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归纳、自下而上演绎”的方式,将大概念提炼出来。在“自上而下归纳”中,教师围绕课程标准中关于本章节内容的叙述,以“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区位因素”为出发点,结合地理核心素养和教材内容,将大概念归纳为“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从“自下而上演绎”上来说,教师从地理教材内容出发,通过对“上海石油化工厂选址”“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这两个具体的案例分析,逐渐形成“区位、区位条件、区位因素、因地制宜”等一般性概念,最终从中提炼出“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因素”的大概念。可以说,面对地理新课程中的要求,唯有提炼出大概念,才能促使学生在大概念的引领下,逐渐进入地理学科的深度学习中[3]。

(二)聚焦大概念,确定深度教学目标

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理大概念教学中,大概念具备统领性,将原本细碎、零散的地理知识点整合到一起,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地理大概念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出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层递性目标引领下逐渐走进大概念内涵的探究中。另外,在基于大概念确定深度学习目标之前,还应对教学对象展开深层次解读,了解高中生当前的学习态度、学习起点、心理状态、背景知识等,由此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认知发展区相契合。例如,在《植被与土壤》这一章节的大概念教学中,教师就经过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情剖析,聚焦“植被与土壤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下产生的,并反作用于地理环境”大概念,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确定深度学习目标。1.区域认知:对不同植被景观图进行观察,掌握植被观察的方法,并围绕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展开分析。2.综合思维:基于资料或者案例,对土壤形成过程、原因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土壤的功能,分析植被和土壤之间的关系。3.人地协调观: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从中强化人地和谐关系意识。4.地理实践能力:基于实地调查,了解地理实践力的方法,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结合土壤标准,对不同土壤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掌握土壤的观察方法。这一目标紧紧围绕大概念而展开,对其进行细化和分解,并融于各个课时之中。同时,这些教学目标聚焦于核心素养,可促使学生在深度学习目标的引领下,通过层层目标的达成,逐渐走进大概念本质内涵中,真正完成了大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同时,这一过程也是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使得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形成了一定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以生为本,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理大概念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要彻底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结束学生漫无目的的学习状态,坚持以生为本原则,聚焦学生的发展,科學组织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真实情境、开放性的任务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最终完成地理知识的深度学习[4]。

一方面,聚焦大概念设计教学情境。在大概念教学模式下,为了唤醒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对核心大概念的理解,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聚焦大概念的内涵,为学生科学设计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的引领下,逐步理解大概念,并在情境中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植被与土壤》这一章节的大概念教学中,为了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大概念探究中,就聚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视频。在该视频中,不仅将林区中的优美风光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又借助语音系统,从专业的角度围绕林区的地质与土壤、气候与水文、植被类型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在这一情境中,教师又围绕视频内容,对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为什么原始林区中的植被类型十分丰富?植被的生长状况和自然环境之间存在什么关系?透过植被景观图,能否分析出影响植被的主要因素?如此,通过特定的教学情境,极大地唤醒学生的新知识探究欲望,也为大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奠定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以大概念作为重点,科学设计单元探究任务。基于深度学习下的大概念教学模式,地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大概念,科学设计出层递化的探究任务,促使学生在探究任务的引领下,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最终在探究中内化知识,理解大概念,并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环境与发展”的大概念教学中,就聚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走向人地协调”这一核心大概念,为学生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探究任务。第一,为学生展示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相关海报,引领学生进行观察并分析:为什么要设立“世界环境日”?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常见的环境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围绕《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中的相关资料,并思考: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生活中应该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第三,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主题,基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这三项任务聚焦大概念,可促使学生在层层递进探究任务的引领下,对本章节内容形成系统化的认知,并由此完成对核心大概念的深度理解。

(四)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大概念教学落实

在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与评价建议”中,不仅仅对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还提出了“关注表现性评价、注重思维结构评价”等建议。鉴于此,在深度学习下的高中地理大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和改进,使其与大概念教学要求相契合。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聚焦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任务,对学生在任务探究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实践力,以及态度和问题解决能力等,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确保其将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全面、客观地反应出来;其次,鉴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教师在实施评价时,还应坚持全面性的原则,不仅要对学生地理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还应关注思维发展状况,使得教学评价与核心素养相契合;最后,为了真正落实深度学习的目标,教师在优化教学评价时,还应坚持多主体的原则,赋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权利和机会,引领学生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对自己形成全面、客观的认知,使其在明确学习优势和不足的前提下,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大概念教学已经成为未来课堂教学的主流趋势。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大概念教学是开启深度学习的关键,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价值追求,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面对新课程中相关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具备统揽全局的素养,基于课程内容和标准提炼大概念,并基于学情确定深度学习目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评价等,使学生在大概念探究中逐渐完成地理知识的深度学习,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元平胜.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探析[J].高考,2023(3):53-55.

[2]曾咏梅.大概念引领下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2(34):63-65.

[3]许泽彤.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地理大概念教学设计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22.

[4]邱新艳.大概念统领下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以“区域与区域发展”为例[J].地理教育,2022(11):26-30.

[5]贺丹君.学科大概念引领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J].新智慧,2022(21):7-9.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