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霞
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巩固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把握,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要依托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历史教学,让历史课堂富有趣味,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讲述故事,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
历史教材中的事件距今年代久远,教师简单讲解内容较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采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开展教学,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抱着对历史的敬畏心讲述故事,向学生呈现真实的历史,以加深他们对故事内容与历史意义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讲述的故事要具有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故事要有针对性,与课程主题保持一致,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重難点内容。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在导入时讲述故事,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历史学习充满期待。教师要深入分析课程内容,明确学习要点,搜集并整理与主题相关的故事。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时,教师可以利用“马嵬之变”这一故事导入,告诉学生:“唐玄宗与众人到了马嵬坡,陈玄礼认为是杨国忠作乱导致安禄山谋反,便与众人杀死杨国忠,后请求唐玄宗赐死杨贵妃以安定军心。”在讲述故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引导学生对比唐玄宗统治前期与后期的不同。
(二)创设情境,突破重点难点
教师借助故事背景创设教学情境,能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并结合课程内容创设情境,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课程重难点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时,教师可以创设适宜的情境,先向学生讲述大泽乡起义的故事,并呈现《史记·陈涉世家》的相关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和原因。接着,教师可以提出“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起义就不会发生。你赞同这一观点吗?”“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施政有怎样的关系?”等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围绕“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展开重点探索,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思维。
(三)故事串联,构建知识框架
历史教材中涵盖大量的历史事件,其中不同的时段、不同的人物往往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关联,教师如果只按教材顺序开展教学活动,就会让知识点之间彼此割裂,不利于学生从整体的视角看待历史发展规律。而故事的串联能让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系统,有利于学生学会从整体视角看待历史事件。
教师要将有关联的不同时段、不同人物的故事串联起来,让学生获得完整的学习体验,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时,教师可以结合义和团的故事,向学生讲述洋务运动时期的近代史,让学生了解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指导学生将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等事件串联起来,感知清政府态度的变化,明白清政府的腐朽与落后。
二、开展角色扮演,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师要变背诵为体验,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代入历史事件感悟知识,以促进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同时,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认知选择相应的角色,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他们的处境,从而对历史人物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利用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角色扮演能让课堂妙趣横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快速地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主动参与学习并获取知识。同时,角色扮演能增加课堂的活跃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历史知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角色扮演时要紧贴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历史知识繁多,教师在选择角色扮演的内容时应以学生所学内容为依据,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以引发学生的关注,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喜欢充满趣味性的事物,教师要挖掘学生的疑惑点与兴趣点,并通过适当的引导、启发,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扮演相关角色,演绎张骞拜别汉武帝、第一次被擒、到达大月氏、第二次被匈奴所擒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悟历史事件。
(二)利用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
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呈现课堂中的重难点内容,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时,教师可以根据“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这一重难点内容,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剧本,让学生按人物角色分为四个组,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感知历史,从而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对《马关条约》的内容有较深层次的认识。
(三)利用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辨别是非、评判历史等方面的能力。教师要尊重历史事实,挖掘史料知识并加以还原,让学生在正确解读历史的基础上复现历史情境,从而提高学生搜集知识、整理知识与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四)利用角色扮演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历史环境,加深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构建开放型课堂,利用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
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可以呈现复杂的历史环境或抽象化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在扮演中获得不同的体验,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客观看待历史问题。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代印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难点,让四名学生分别扮演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的人物,掌握种姓制度的含义、特点及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印度的种姓制度。
三、组织小组辩论,让学生学会辩证思考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准确、全面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辩论活动,让学生探讨有争议的内容,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一)学生本位,体现学生自主权
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充分发挥自主权。在小组辩论准备阶段,教师可以确定辩题,让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发言的提纲。在辩论活动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观点,关注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学生参与辩论的积极性。
(二)选择辩题,吸引学生参与
教师要科学选择符合客观事实的辩题,激发学生参与辩论的兴趣。教材中呈现的内容都是既定的历史事实,教师要开动脑筋,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选择有价值的辩题,如“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最后被袁世凯窃取了,那么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教师要结合学情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辩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参与辩论。此外,教师要立足教材,针对相关历史内容确定辩题,并鼓励学生了解更多历史课外知识,将其作为辩论活动的素材,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搜集资料与筛选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分析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辩题的难度要适宜,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小组辩论的积极性。
(三)收集资料,合理组织辩论
在辩论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在选择难度适宜的辩题的基础上,为学生查找、汇总、筛选相关资料以提供支持。在查找资料困难、辩题难度大的辩论活动中,教师可以收集资料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内容,形成观点明确的发言提纲。
在辩论活动中,教师要确保辩论双方的实力大抵相当,使辩论充满对抗性,以呈现最佳的辩论效果。教师还要严格控制时间,确定每一方的总计发言時间和每位辩手的发言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表达自己看法并反驳对方观点,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要选择语言表达能力强、谈吐落落大方、有主持经验的学生担任主持人,让主持人引导辩论双方全身心地投入辩论中,以保证辩论活动的效果。
四、开展手工制作,让学生获得形象认知
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引导学生参与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深刻感知历史。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带领学生仿制历史遗物,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
(一)参与制作,获得愉悦体验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利用制作类活动引导学生,让他们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在制作活动中,教师要发挥辅助作用,采用亲身示范或提出建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物品的制作方法,获得愉悦的操作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融入情感,获得感性经验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教授,忽视情感元素的融入,使学生难以身临其境,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根据历史遗物的图像仿制作品,获得感性经验。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后,学生对河姆渡、半坡遗址的各类陶器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开展手工制作活动,感受陶器制作的不易,体会陶器在史前时期对人类生活的意义,从而促使学生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的认知,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三)合理安排,获得自主经验
教师要合理安排活动课的内容,力求在每个单元安排一次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仿制活动体验古人制作器物的艰难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例如,在仿制竹木简的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简“用竹木制成”“分量重”的特点,并以硬纸板为材料,让学生进行仿制活动,了解竹木简的制作过程,感受竹木简在制作与记录文字方面的不足,从而理解造纸术对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深入思考,让学生获得真实而丰富的体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