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冰娟
小学阶段是学生筑牢基础的关键时期,音乐教育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音乐在小学课程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关注音乐教学的特点,突出课堂的灵活性和趣味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能力。教师将音乐教学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能够优化学生的课堂体验,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有效构建“悦动课堂”,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
一、新课标下构建小学音乐“悦动课堂”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情境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结合课堂的需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在教学中将音乐和生活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审美感知能力,增加音乐课堂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为前提,以打造“悦动课堂”为基础,能够不断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为学生构建真实的音乐情境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情境性。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审美教育为基础,让学生爱上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在审美教育的前提下,教师把“悦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理论时,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的乐趣,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操,明确音乐的表现形式,还能够将音乐的审美性贯穿始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丰富学生的艺术实践经验
对小学音乐“悦动课堂”而言,音乐实践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音乐的乐感和艺术性。教师加强小学音乐自主实践训练,能丰富学生的艺术实践经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音乐课堂让学生沉浸在自主实践体验中,感受音乐旋律带来的美感,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悦动课堂”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育人方式现代化。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遵循自己内心需求,学会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主动参加不同的音乐活动,表现自我,提高对音乐学科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點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参加各类音乐活动,并强调学生参与过程的体验感,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悦动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导入音乐鉴赏环节,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悦动课堂”的构建要立足于提高学生审美感知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获得快乐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音乐、评价音乐,使学生在不断评价中,获得有关音乐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知。审美感知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音乐鉴赏也成为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项目,教师要在课堂上导入音乐鉴赏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螺号》这首歌曲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唱歌曲,欣赏歌曲的旋律美,教师可以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然后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曲,体验整首歌的快乐旋律和音律美。整首歌曲为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在教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歌词或者旋律,导入整首歌曲的赏析,如在唱到“小螺号,嘀嘀嘀吹,海鸥听了展翅飞”这一句时,可以告诉学生:“整首歌旋律欢快,听起来犹如阳光穿透云层,让人豁然开朗,同学们可以闭着眼睛感受一下它的旋律,是不是像老师说的一样?”之后,教师可以继续给学生教授整首歌的旋律和调式,让学生结合歌词,从多个角度感受音乐之美,并根据自己的审美能力鉴赏这一歌曲。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以教唱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教授学生鉴赏音乐,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美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
(二)发掘学生优点,培养学习信心
萧伯纳曾说:“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自信心对人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仔细观察班上的每一名学生,发掘他们的优点,从优点着手,引导学生主动认识自我、相信自我,提高学习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教师还要采取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时,笔者首先制定了教学计划;在教授过程中观察了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反应,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制作了调查表;在最后的学情分析阶段,根据调查表的内容着力归纳了学生的学习优点。在面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时,笔者采用了委婉的方式,避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比如,在唱歌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节奏感太弱,笔者委婉地说:“某某同学很有自己的节奏,但是也要注意跟上其他小伙伴的节奏哟!”笔者采用了这种点到为止的指导方式,不光指点了学生,也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相反,有的学生节奏感比较强,再难的歌曲只要聆听几遍就可以演唱,于是,笔者让这部分学生速记了歌曲的内容,并让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笔者还让这类学生接触了一些较难的歌曲,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在发现学生优点的时候,笔者给予了他们适当的鼓励,使用了“你真的非常棒”“我相信你可以的”等鼓励的话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发掘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快乐,使其与“悦动课堂”的主旨相吻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三)创设音乐情境,传递学科精神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构建“悦动课堂”需要学生和教师合作,改变学生对音乐课的传统认知,让学生在音乐课中收获快乐。教学情境作为具有适用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模式,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创设音乐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音乐学科的了解,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创设音乐情境,向学生准确传达音乐学科的精神,构建有音乐特色的“悦动课堂”。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红帽》这首歌曲时,笔者根据学生对这首歌的印象,为学生创设了音乐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播放了这首歌曲,将学生代入故事的节奏中,从而提高学生对歌曲的感知能力。之后,笔者讲述了歌曲背后的故事,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学生与故事产生共鸣,加深学生对歌曲的认知。接着,笔者问学生:“同学们,听完故事后,大家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学生回忆了刚才的故事片段,讲述了自己的感想。有的学生说:“通过刚才的音乐,我感受到了小红帽在遇到大灰狼时的恐惧。”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音乐旋律相结合,沉浸在音乐情境中,感受到音乐独特的魅力。在以上教学中,笔者创设了音乐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到音乐是一种情感沟通的工具,在潜移默化中将音乐精神传递给了学生,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坚持因材施教,提高实践效率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等因素,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意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音乐内涵。教师也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经历,设计不同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不断创新。教师还要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主,让其在创意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標。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少先队员采茶歌》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演唱这首歌曲,观察学生的发音和对旋律的把握程度,了解学生的特点。之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并挑选一些有音乐天赋的学生担任领唱。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上举办歌唱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尽情发挥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留意不愿意开口唱歌的学生,了解学生不愿意参加歌唱比赛的原因,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沟通。对于一些态度散漫的学生,教师要了解其散漫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另外,教师可以讲述一些音乐名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因材施教,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效率,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五)划分兴趣小组,增强学习动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兴趣小组的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鼓励不同爱好和兴趣的学生在一起交流,相互监督,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构建真正的“悦动课堂”。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唱脸谱》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组建兴趣小组,小组的划分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要依据,教师可以通过抛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歌哪个部分的旋律最快?”这一问题,并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也可以给小组成员派发任务,让他们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到正确的答案。教师还可以让兴趣不同的两个小组展开讨论,让不同思维之间产生碰撞,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以兴趣为驱动力,通过兴趣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符合“悦动课堂”的特色。
结语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目标,为学生构建高效的“悦动课堂”。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针对音乐学科的特点,以学生的成长为己任,在教学中不断探究和反思,通过音乐鉴赏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掘学生的优点,坚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增强实践效率,构建高质量的“悦动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修水县特殊教育学校)